林语堂:读书的艺术

      我的读书自学校出来后开始转型的,告别了那种填鸭式的苦读,走出校园很多年后还经常做考试的噩梦。感谢主动阅读习惯不仅治愈了自己,还享受着读书的乐趣。林语堂先生读书那种美妙,成了俺的追求。我们看看这位大师是如何成就幸福读书的。

      林语堂的艺术读书观念,把那种视读书为责任或义务的见解完全打破了。他说:在中国,常常有人鼓励学生“苦学”

      有一个实行苦学的著名学者,有一次在夜间读书的时候打盹,便拿锥子在股上一刺。又有一个学者在夜间读书的时候,叫一个丫头站在他的旁边,看见他打盹便唤醒他。

      这真是荒谬的事情

      如果一个人把书本排在面前,而在古代智慧的作家向他说话的时候打盹,那么,他应该干脆上床去睡觉。

      把大针刺进小腿或叫丫头推醒他,对他都没有一点好处。这么一种人已经失掉一切读书的趣味了。有价值的学者不知道什么叫做“磨练”,也不知道什么叫做“苦学”。他们只是爱好书籍,情不自禁地一直读下去。

      这个问题解决之后,读书的时间和地点的问题也可以找到答案。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

      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如果他知道读书的乐趣,他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都会读书,无论世界有没有学校,也都会读书。他甚至在最优良的学校里也可以读书。

      有些人在要读书的时候,在书台前装腔作势,埋怨说他们读不下去,因为房间太冷,板凳太硬,或光线太强。也有些作家埋怨说他们写不出东西来,因为蚊子太多,稿纸发光,或马路上的声响太嘈杂。

        宋代大学者欧阳修说他的好文章都在“三上”得之,即枕上,马上,和厕上。有一个清代的著名学者顾千里据说在夏天有“裸体读经”的习惯。在另一方面,一个人不好读书,那么,一年四季都有不读书的正当理由: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最好眠;等到秋来冬又至,不如等待到来年。

        那么,什么是读书的真艺术呢?简单的答案就是有那种心情的时候便拿起书来读

        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

        他可以拿一本《离骚》,或奥玛开俨(OmarKhayyam,波斯诗人)的作品,牵着他的爱人的手到河边去读。

        如果天上有可爱的白云,那么,让他们读白云而忘掉书本吧,或同时读书本和白云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林语堂:读书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