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笔记】如何找准个人写作定位(待加工)

怎么找到自己在写作中的定位?

三位一体

我能写什么?

我想写什么?

受众需要什么?

定位出现三缺一如何补齐?

缺需求?

缺兴趣?

缺能力?

15~16年,开始作为学生

最初整理日常经历,整理记录笔记,在知乎上分享

是大学笔记的搬运工,从基础的角度慢慢开始写作尝试

慢慢走向写作变现道路,相信通过这门课程练习,从记录日常,分享熟悉的经验开始,找到写作道路

1、个人定位的“三位一体”

如何判断自己输出的理想定位

我能写、我想写、受众需要什么的交集,就是进行创作最理想的状态。

受众需要什么?

1)省时间的内容——收敛、看过就走、教你做人

知识:包括趣味只是和实用知识

经验:包括通用经验和专用经验

解答:包括时效性和非时效性

2)杀时间的内容——开放、沉浸、引发思考

观点:也包括“造梗”

故事:虚构/非虚构

陪伴:强调社交属性

例如我要考科目一,一篇内容是经典错题和背后解释,那么可以有针对性阅读,可以省时间。

另一篇讲一个人考驾照的过程中和教官的趣味故事,不得不说的故事,被教官骂到狗血淋头的经历,如果有时间,也可以图个乐。

暴露人性的故事,就是杀时间,如何写一张借条的功能性文章,就是省时间。

我能写什么?如何找到自己的创作起点?

如果不确定自己的能力范围,推荐三个角度:

1、时事评论

可以介绍相似事件,做价值观引导,帮助用户拓展知识面。

一开始没有关注者,可以借助热点获得更大曝光。

2、本专业趣味知识

没有接受过写作的训练,至少接受过多年专业内的熏陶,接受了大量输出。

虽然文笔没有这么优美,至少底子是摆在这里的。

至少还是有过专业教材积累的,课堂氛围沉浸的。

至少可以用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3、个人经历

不管是学生时代,还是进入职场,经历本身都可以作为创作的蓝本,迈过创作第一步。

老师是怎么找到自己定位的?

第一阶段:把内容平台当做笔记本和日记本。

通过写作,来巩固课堂知识,甚至用来准备考试。

费曼学习法,如果想巩固知识,就是和别人讲,如果能讲明白,就算记牢了。

当时通过一个故事,解释资产证券化,帮助自己理解,这种过程无意之中帮助其他人解释了问题。

第二阶段:尝试理解受众需求,从自发到自觉为读者带来价值。

每一个知识的范畴人群,都是有上限的。

围绕流量明星的创作和毕志飞导演的争议,让自己从法律答主变成社会现象讨论。

第三阶段:寻求“破圈”,跨领域运用知识,找到出人意料的切入点,扩大受众范围。

第四阶段:摆脱媒介的限制,掌握内容创作的规律并复用于新的载体。

我能些什么——创作能力的来源

1)知识

注重提升可读性,引发受众兴趣

故事创作同样依赖知识,需要建立“素材库”

如何写出吸引人的标题,如何让结尾余音绕梁

如何锻炼叙事的文笔

2)经验

注重提升可复用性,让自己的经历能够为更多人带来启发。

网上有个段子,有这样一个有钱人,有钱人就说很简单,我小时候母亲给了一个回形针,让他用回形针换别墅。

我先找人换了个铅笔,用铅笔换衬衫

记者恍然大悟说富翁要从集跬步至千里

结果富翁说不是的,因为继承了一个亿的遗产

这个就没有复用性,所以经验一定要有复用价值,换个场景,换个人,还能用。

3)见解

学会通过“金句”让自己的见解深入人心

我喜欢写什么——驱动力的来源影响个人

1)即时的正面反馈

热点事件的评论

文化现象的探讨

2)认可和美誉度

专业知识输出

深耕特定领域

人设是看到这个人,第一眼知道他要干什么事?

如果希望留下某个方面权威的人设,就要持续深耕,输出知识。

才能有效突破写作的倦怠期。

3)经济回报

把握市场需求

包括B端和C端

要明确写什么内容更容易被收稿,让企业愿意为了品牌宣传,支付创作酬劳。

4)社交和人脉

分享生活

展示爱好

我喜欢写什么,我写作的时候,什么能激励我?

上面是理想的状态,但是总会遇到两样中缺了一样

例如我会写,我喜欢,但是太小众

常见问题1:专业知识具有壁垒

我的专业:平等保护和公民权利,偏美国宪法学的分支,很小众的屠龙之术

与受众的结合:

国际热点的新闻评论

热点事件背后法律知识的普及,他国法治传统介绍,帮助大家理解热点现象

将冷门老本行和热点结合

常见问题2:行业经历不为大众所熟知

产品经理→用“产品思维”解决职场问题

某个行业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很多人解决他们面对的问题

缺兴趣:我能写,也有需求,但是不喜欢

应对方法:找到你喜欢的点

痒点:理想的生活状态

爽点:即时发挥效果的正面反馈

痛点:紧迫而必要的现实需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课程笔记】如何找准个人写作定位(待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