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说到面条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主食,有朋友提出异议,说小麦是传来的物种,而水稻是中国的原产物种,所以米饭才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主食。从这个角度讲嘛,有一定的道理。小麦起源于两河流域,向东传入中亚、东亚,向西传入欧洲。而水稻,中国的长江中下游是原产地之一,印度是另一个原产地。
不过要是从烹饪的角度看,小麦传入中国后,中国人对面粉的处理却与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分野。在其他地区,烹饪方式主要是面团发酵后烤制,成品以面包、面饼为主,中国也发面,但发面面团主要用来蒸,成品是馒头、发糕、包子等等,这要归功于咱们老祖宗的厨具发明,青铜器中的甗(yǎn)就是蒸锅,民间用不起青铜器,也有陶器的甗可用。
未发酵的面呢,中国开发出了数不胜数的面条做法。平心而论,米饭的做法确实比不过面条,无非是蒸、煮、炒,最多再制成米粉,打成米糕,在世界其他国家也能找到类似的烹调方法。但祖国各地的特色面条,出了国境还真没地儿找去,简单数一数我吃过的吧:
山西刀削面、剪刀面,陕西岐山臊子面、油泼扯面,新疆炒面片、拉条子,甘肃兰州拉面,河南羊肉烩面、鲤鱼焙面、郏县饸饹面、南阳板面、洛阳浆面条,武汉热干面,北京炸酱面,吉林延吉冷面,四川担担面、宜宾燃面,重庆小面,贵州贵阳肠旺面、遵义豆花面,广东竹升面,香港车仔面,福建沙茶面,上海葱油拌面、黄鱼面,苏州奥灶面、枫镇大肉面、爆鳝面、三虾面、秃黄油拌面,杭州片川儿,南京皮肚面、老卤面,扬州阳春面,镇江锅盖面……这还都是比较有名的面,在各地小饭馆吃过的当地无名特色面条,那就数不过来啦。
现在餐饮业发达了,上面提到的很多面条,在较大的城市都能吃到,但要吃最地道的口味,还是得去当地,而且要去当地人日常吃饭的小饭馆,既品尝了地道美食,又见识了风土人情,这也是出门旅游的一大乐事。
扯了不少闲篇,说回“胡爸爸下厨房”的主旨。上面这些特色面条,绝大多数只能去饭馆吃,因为制作起来太麻烦了。日常填饱肚子,咱们还是需要更加简约的做法,上次介绍了阳春面、葱油拌面,这次继续介绍几碗简单又好吃的家常面条。这些做法,熟练之后都能十来分钟搞定,等大家把这些基础款学会了,厨艺提高一些了,咱们今后还可以介绍一些稍复杂的面条做法。
拌面
拌面不是具体某种面条,是凉拌这种做法的总称,上次的葱油拌面就是拌面的一种,但它与这次介绍的差异还是比较大,所以分开说。
我觉得拌面是帮助厨艺小白理解中国烹饪的很好的上手菜。困扰小白们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感觉做菜很难很神秘,觉得从食材到成菜,有一套固定而高深莫测的程序,刀功得怎么怎么样,调料比例得特别精确,这让人怎么敢下手做菜?
高档的宴席菜,是得有上面这些讲究,这有点像中国画中的工笔画,每一个线条都马虎不得。但三餐所吃的家常菜,倒是像写意画,有一些基本要求,在此之外,可以任由你发挥。比如做菜得有咸淡味,但盐多盐少看你自己的口味,比如酸甜味的菜肯定得用到醋和糖,但比例如何,还是看你自己的口味。
拌面就是这样,我先公布自己常用的基础款配料,这是一人的量:
小葱葱花一把,大蒜两瓣切碎,生抽三小勺、糖一小勺、醋两小勺,麻酱两小勺,辣椒油三四滴。所有调料搅拌均匀。
面条煮好捞出,过一下凉水可以快速降温,但我觉得不过凉水口感更好,最好是用筷子挑着在电扇前吹一会儿。面条不烫了,把调料倒入,拌匀,开吃。看看表,十分钟不到,一碗酸甜香辣俱备的可口凉面就做好了,在炎炎夏日里,定能让你胃口大开。
拌面就是一幅写意画,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呢?我觉得首先是一味调料——生抽,因为你总不能吃白面吧,有了生抽就有了咸味,你看日本人吃米饭有时就蘸一点酱油而已。
糖、醋可以作为下一个基础,这就让面条的味道有了变化有了层次,肯定比只有生抽要更好吃。有了生抽、糖、醋,根据自己口味调配好比例,这碗拌面就已经挺好吃了。
在此基础上,其他调料都是可选项,麻酱是增香用的,还能提供一种浓稠的口感,就像热干面、担担面,不喜欢这种口感的可以用香油代替。辣椒油也是提香,不能吃辣就少放或不放,爱吃辣的可以改用辣椒粉,辣度更高。葱蒜是增加风味的,不爱吃可以不放。除了上面这些,还可以加香菜末、白芝麻、花生碎,等等。这么说吧,你爱吃的调料不妨都试试,实验嘛,直到创出一款自己最满意的配方。
你看,给自己做的家常菜哪有那么多规矩,要说规矩只有一个:我喜欢。
炸酱面
说起炸酱面,我的体会是饭馆做的不如家常做的好吃,北京名气大的炸酱面我也吃过几家,但感觉都不如小宝妈日常做的好吃。这倒不是因为宝妈手艺多高,而是饭馆的炸酱面有天生的弱点。
真正地道的老北京炸酱要用大量的油炒肥瘦肉丁,然后把澥好的黄酱倒进油里熬制,几个小时才能熬出一小碗酱,费那么大功夫的炸酱,一小碟就能把一大碗面拌的又均匀又油润,酱香十足。听起来确实很好,但这是听来的,没吃过。你想啊,饭馆要是照这样的功夫炸酱,一碗面才卖二十几块钱,这不等着关门吗?所以饭馆的炸酱都是快手货,拌进那一大海碗又粗又硬的面条里,吃几口就全卸了劲,您要是再把那七八种菜码全倒进去,好家伙,那真是吃不出什么味了。
所以说句得罪人的话,我认为炸酱面是历史上老北京烹饪技法粗糙、新鲜食材较少(所以才把这么些新鲜蔬菜一股脑拌进面里)的典型表现。但是,还有转折哈,老北京的朋友先别反击,我只是说饭馆的炸酱面不好吃。实际上,炸酱面是非常适合家常做的美味面条。
炸酱面的酱是很有特点的,它不是别的酱,必须用干黄酱,这是北方特有的一种调料,一般说北方菜的特色是酱香浓郁,那打底的调味料,就是这干黄酱,又叫干酱。南方的朋友可能会比较陌生,但一般超市肯定都有卖,就是像图片这样的。
干酱嘛,它就是干干的一大块,用的时候要用温水给它化开,专业词汇叫“澥开”。家常制作炸酱面之所以好做好吃,就是聚焦于这干黄酱的酱香,不搞那种熬制多少小时、切多少菜码的形式主义。下面就把宝妈家常炸酱面的做法介绍给大家。
炸酱的底料可以是鸡蛋或肉糜,炒鸡蛋就不说了,说说肉糜。建议大家平时预备些肉馅冻在冰箱里,我一般到菜场挑一大块猪前腿肉,现场绞成肉馅,拿回家分成几份放在保鲜袋里,一份就是一餐的量,然后放冰箱里冷冻起来,用的时候提前拿出来化冻。你想,肉块、肉片、肉丁、肉丝,不都是肉吗,又得切又得炖,有时间可以,读书上班族哪有那么多时间,所以这肉馅是最方便的。
方便快捷不等于不好吃,教大家料理这肉馅。解冻之后,切一点葱姜末进去,再放点酱油、糖、白胡椒粉,拌匀了,锅里放油加热,把肉馅炒熟了,拿它配各种蔬菜炒和炖,都非常好吃。当然今天是拿它当炸酱料,咱们把炒好的肉馅搁锅里别盛出来。
下面准备炸酱,用喝汤的勺挖一大勺干黄酱,这个酱很咸,自己一个人吃一勺足够了。一点点加温水,把干酱拌开拌均匀,拌到比较粘稠就正好。把拌匀的干黄酱倒入锅中和肉馅拌在一起,按个人口味加入白糖,开小火慢慢熬制,不停地用饭铲搅拌,等到酱汁煮的冒泡,逐渐变得越来越粘稠,就可以了。煮好的面直接捞到炸酱的锅里拌匀,开吃!
可以切点黄瓜丝拌进面里,如果没时间或是切不细,还不如直接啃,可以盛点酱出来蘸着啃,好吃极了。
再附赠一个宝妈的面条方子,很适合夏天做了吃。炒个鸡蛋盛到碗里,加一把黄瓜丝,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糖、醋、酱油、香油,再砸点蒜泥放进去(蒜泥是个好东西,建议有空时多砸些保存着,很常用),面条煮好捞到碗里,再加入凉水,拌匀,齐活。这个面清清爽爽,酸辣可口,炎夏懒得做饭时来一碗,轻松又开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