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幸福

        我喜欢电影,但从不到外面看电影,好像一次都没去过。这些天,有朋友拼命在我面前鼓吹印度片《摔跤吧,爸爸》如何如何好看,她似乎想让我打破零纪录,但我一点也不动心。以前也有朋友说国产片《捉妖记》有多精彩,后来我在家看了,觉得不过如此而己,平平常常,早知这般情节,我才不看呢?我似乎还有种上当的感觉。他们实际上不懂我的品味,我总觉得国产片太拖泥带水,我喜欢英美大片,尤其是好莱坞大片,其情节的集中性,背景的历史性,主题的独特性,场景的壮阔性,人物性格的细腻性,不是一般国内影片所能相提并论的。我家人很崇拜张艺谋,经常旁敲侧击,引导我去看,但实际上,我从没看过张艺谋的大片,包括《红高粱》、《老井》,甚至《山楂树之恋》,电影频道中偶尔按到过,但我看了五分钟后就不想看,情节太拖拉了,合不上我的审美节奏。曾有段时间,迷过悲剧,也许跟自己的心境相关吧。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提到过悲剧,说悲剧在精神上可以起到冲洗的作用,所以能够使观众得到精神的愉悦和满足。也许这就是有些人喜欢悲剧的原因。

        我不喜欢外出,也许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自己“滴酒不沾”。我不喜欢喝酒,也喝不了酒。闻一闻酒就晕,喝一杯就醉。这些事曾在同事面前出过丑,后来他们也不叫我喝了,我自己估算下,也可能十年没喝酒了。不敢喝,此生与酒无缘。关于喝酒,也有过笑话,年前,曾被所谓的巡警堵在南门范家桥头,他们硬说我喝过酒,我坚称十年没喝酒,那群混混,不说也罢。

      我不喜欢灯红酒绿的生活。大学时,学姐们教过我们“慢三慢四并四”之类的交际舞,自己也会一点,但我兴趣寡然。记得刚开始工作的几年,宁海街边的夜生活很丰富,你的歌,我的舞,风靡一时。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我很少去凑这个热闹。而我的几个姐妹,她们都沉溺过这种生活,乐此一时,害得她们的老公提心吊胆,到处奔走,寻找爱妻,也因此闹出过不少笑话。不过,她们几人组队上舞厅,从不叫上我,尽管跟我相当要好,也许她们太了解我的性格了。初中时就是同学加朋友,多年的来往,怎不知根知底?

        我的生活简简单单。养花,看书,看电影,写生活随笔,在慢生活中体味生命的真谛。随着书看多了,朋友说我文章也慢慢地写好了,但学无止境,看到别人比我文章写得好,我还会油然而生崇敬之情。杨绛说:“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对于这些有关读书的经典话语,我深有体悟。读书,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个人升值方式,它会让你的灵魂变得美好而坚强。

        中世纪圣洁理想的代表人物托马斯修士有个执著的生活理想:一个人坐在小角落里,手捧一本小书,就这样简单安静地度过此生。也许有人会禁不住发笑,这生活还不简单?这还叫理想?这简单的生活,坚持一天容易,若要坚持一生,又需内心多少强大的毅力和动力。

        这又让我想起富翁与渔夫的故事,这故事很多人可能都听过:

    富翁在海边度假,见到一个衣衫朴素晒着太阳垂钓的渔夫。富翁看到他这样懒散,就说,我告诉你如何成为富翁。你可以借钱买条船,用这条船去打鱼,赚了钱雇人干,获取更多利润,然后买条大船,打更多的鱼,赚更多的钱。这样你很快就会成为亿万富翁。渔夫说那成为亿万富翁之后呢?富翁说,这样你就可以像我一样到海滨度假,晒太阳,钓鱼,享受生活了。渔夫听完大笑,我现在的生活不就是你说的那样吗?

   人生幸福不幸福,快乐不快乐,与财富无关,它是一种心境。豁达宽容,悠然恬淡,知足常乐,与世无争的人,即使生活清欢平淡,也别有一番闲趣雅然。在艺术的世界中邀游,与书为伴,风雅为乐,那不是一般人能感悟到的人生之乐。

      还是喜欢托马斯修士的那句话:手捧一本小人书,幸福地过此一生!你愿意吗?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愿意。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闲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