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VMArchitecture,一款可配置的 MVVM 框架

简介

做了几年开发后,在 Android 领域我一直期望找到一种较为合理且易用的开发模式,从 MVC 到 MVP,再到现在的 MVVM,配合 Jetpack 套件,以及 Kotlin 和协程,还有 Rx 系列,我认为 Android 的开发范式已经成熟了,再通过 AS 和 Gradle 提供的动态引入代码的功能,完全可以封装一套开发框架,并尽可能提供定制化,基于基本的开发范式,通过配置文件来决定框架的内容。

在开始之前,先来看一张 Google 推荐的架构图:

eda038cc59438bb9582f6d0dbe21cc14efa514b567d429a9bfbeb2b89ba9f9e6.png

这是一张 MVVM 架构的示意图,分为 View、ViewModel、Model,三个层次,层与层之间有明确的调用界限,应该尽可能的避免跨层调用,但是代码的灵活性是很高的,你很难完全避免团队成员开发不符合框架标准的代码,一旦有成员对框架的理解不够全面,那么他极可能在交付时间的压力下,选择他熟悉的实现方式来开发。

举一个例子就是:你期望他使用 Glide 来加载图片,可是因为他之前一直用 Fresco,搞不好你稍不留神他就给你来个意外,自行引入了 Fresco,但其实学习 Glide 成本是很低的,尤其是在经过封装的情况下。但是人就是这样,总是倾向于自己熟悉的。

所以在团队中,应该对成员进行一定的培训,以及督促成员自行学习和领悟框架中的知识,并积极发现和上报问题,持续改进框架,而不是一言不合的就想重构推倒整个架构,不得不说“重构”也是新人经常提的问题,并不是说一定不能说重构,但说实在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他对框架不理解,就抨击框架,想法设法想改成自己熟悉的,这个时候团队领导就得正确引导了。

综上所述,维护一套框架的成本是蛮大的,需要形成相应的文档,讲解视频,并组织培训等,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统一的思想和框架标准,让每一个成员都成为了备胎,只要有需要,都可以快速上手,专注于业务逻辑,提高成员的可替代性,不会因为一人的离职而造成他负责的业务无人可接的情况。

好了,下面我们看看如何来创建这样的一个基本框架。

期望达到的目标

我们先来定目标,理清楚我们对于框架的期望。经过梳理,我认为框架要达到的目标如下:

1. 基础的框架范式

采用 MVVM 模式。框架会对基本的功能进行封装,使得层与层之间的调用变得容易,减少样板代码,易于上手,对于必不可少的样板代码,可以通过 AS 的 File Templates 和 Live Templates 来快速生成,或者写个 AS 插件就更好了。

2. 统一的第三方库

对于库的使用尽可能进行封装,避免引入功能重复的库。尽量使用官方的。

3. 尽量可定制化,减少包大小

对于某些小型的项目,或者项目中不想要的第三方库,可以通过配置文件去除指定的库,减少包的大小。甚至对于部分功能,也要做到可定制化,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实例创建。

4. 统一的框架维护,更新便捷。

利用 git 的 submodule 功能,引入框架的源码,不采用远程仓库的方式,因为远程仓库每次更新都要更新版本,太麻烦了,不灵活。
如果你的代码是要交付出去的,比如外包,那么最终可以清除掉框架的 .git 目录,同时对框架进行清理后再交付,以免交付了客户不想要的代码,同时也对框架做一个保留。
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对框架的各项功能进行持续的优化,对于框架的更新和代码合并,需进行评审。

View 视图层,简称 V 层

在 Android 中,属于 View 层的有 Activity/Fragment,还有对应的 xml 文件。

关于布局的建议,优先采用 ConstraintLayout,但是如果很明显是线性布局的,采用 LinearLayout,简单列表采用 ListView,简单网格采用 GridView,复杂的用 RecyclerView。

下拉刷新上拉加载优先用 scwang90/SmartRefreshLayout,如果只有下拉刷新,采用 SwipeRefreshLayout。

视图层会封装 BaseActivity/BaseFragment,持有 ViewModel 和 ViewDataBinding 的实例,这样用户的操作可以流向 VM 层。

在 V 层发起异步,可使用 lifecycleScope 或 lifecycle.coroutineScope 协程,让异步跟随生命周期,在生命周期结束时取消协程。

ViewModel 业务逻辑层,简称 VM 层

在 Android 中,VM 层是由继承自 ViewModel 或 AndroidViewModel 的类组成,VM 层持有 Repository 仓库实例,可以向仓库请求数据,那么如何把数据流向 V 层呢?首先要明确的一个点就是:VM 层绝对不能持有 V 层的实例,这个是至关重要的,否则会造成内存泄露。那么不持有 V 层实例如何把数据流过去呢?

答案是通过 LiveData 或 DataBinding 将数据流回 V 层。只有这两种做法。

另外,通过 Lifecycles,VM 可以 感知 V 层的生命周期,VM 层的生命周期和 V 层保持一致,这也是可以封装的点。但只有 V 完全销毁时,onCleared 方法才会回调。

在 VM 层发起异步或调用 Repository 数据,使用 viewModelScope 生命周期感知型协程替代 Rx,在界面销毁时可自动取消协程,性能也好。
或者使用 liveData 协程,这样在 liveData 被激活时自动执行协程,如果未执行完成就被取消,那么下次激活时还会自动执行。

VM 和 V 层的交互,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 DataBinding 来实现,DataBinding 是 Google 推出的数据绑定库,应该尽量使用。当然,不用的话,也可以在 V 层写相关的代码,但是 DataBinding 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样板代码,默认框架应该要求使用 DataBinding。

VM 层和 V 层可以封装一些常用的功能,比如加载中对话框,启动和结束界面等,同时应该考虑到有些界面不需要这些功能,因此也应该提供取消这些功能的接口,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实例创建。

Model 数据层,简称 M 层

主要用 Repository 仓库来表示,Retrofit2 用于请求网络,Gson 用于解析 JSON,Room 用于存储本地数据。

访问网络、数据库、文件等,均可以使用协程来实现异步。

通常来说,Repository 会持有多个数据实例,比如网络数据实例和本地数据实例,但是对外暴露的接口,提供的数据来源对于使用者是无感知的,即 VM 或 V 层是不用关心数据的来源,统一由 M 层来控制。

在 Google 的架构指南中,推荐使用 Room 作为单一的数据源,即使用者获取数据全部通过 Room,而利用 Room 的特性,M 层操作 Room 将会自动响应给使用者最新的变化。

这种做法好不好,通常还得结合需求,在请求网络数据前,为了防止出现白屏,经常会先使用本地数据,等到网络数据请求成功了再刷新。

Jetpack 必须有的库

基础

  • AndroidX
  • AppCompat
  • MultiDex
  • Fragment

架构

  • DataBinding
  • Lifecycles
  • LiveData
  • ViewModel

Jetpack 可选的库

  • Benchmark

  • Security

  • Navigation

  • Room

  • Paging

  • WorkManager

  • CameraX

  • DownloadManager

  • Notifications

  • Permissions

  • Preference

  • Animation

  • Palette

其他必须的库

  • ConstraintLayout
  • Kotlin
  • Kotlin-ktx

其他可选的库

  • RecyclerView
  • material
  • swiperefreshlayout
  • viewPager2
  • retrofit2、retrofit2RxJava2
  • glide
  • gson、gsonConverter
  • rxAndroid2、rxJava2、rxKotlin
  • debugDB
  • leakCanary2
  • bindingAdapter
  • livePermissions
  • 各种 ktx

各种可选的支持库

  • GridLayout
  • CardView
  • ...

总结

综上所述,我在 Github 中开源了 MVVMArchitecture 框架,灵感是来自 MVVMHabit。

MVVMArchitecture 主代码使用的是 Kotlin 编写,部分工具类代码使用的 Java,对于框架的内容,大幅度增加了定制化功能,尽量做到全局可配置和单独可配置,详见 Github 的说明,后续会进行持续的优化和改进,欢迎 fork、star、issue。

你可能感兴趣的:(MVVMArchitecture,一款可配置的 MVVM 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