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条件爱

      听分析,比听故事烧脑多了,把故事里面的各个人物想象成一个人的不同人格,不同方面,或者不同时期的一个人,这个里面的融合、分裂和角色变换还是应付的不太顺畅。但是老师的娓娓道来,分析的细致入微,在道理的脉络上还是很有共鸣感,能够差不多听得明白。

关于一个人的不同的人格,我有时候觉得人很难琢磨,自己很难琢磨,觉得自己好像双重人格或者多重人格,是个矛盾体,现在听听课,是不是就是没有很好的统一、融合。他们仍然站在不同的“个体”里面,为了自己的目标,独自坚持着,不是一个真正的有机统一体。故事里面王子与公主的团圆,历经种种考验、困难、等待的团圆,是讲自己的另一面统一到自身中来。“和”,是不是前面哪节课老师讲过了。我的某个自己正在被某种假新娘麻痹着,逃脱不出来,始终与外面那个勇敢的自己无法达到心心相容。有时候我会自卑到无法再低下去,但是又有一种声音是希望自己能够有个机会突然显现自己的能力或者其他。好像这个故事里面的感觉,一边是否定自己无法有被爱的能力,另一方面又渴望被爱,被看到。很像这个铁炉人的那种躲在铁炉里面,失去自己能爱自己,能独立的人格。

要爱自己,要单纯的爱自己,不能从别人满意我的时候才能感觉我有被爱的资格。这个很恐怖,也是我不想带给孩子的性格。我太在意别人眼中的自己。最后在数个眼光中迷失了自己,找不到初心,活成了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样子,或者说是活成了自己到现在还是什么都想要,却不能断舍离,不能面对与外人的矛盾,不能勇敢做一番做一事,什么都做,最后什么都不得的结果。

以前我都从能力上,知识上分析自己,但是听了可能,这种人格上的完善,不是学点数理化就能够解决的。一个社会人的复杂,一个社会环境的复杂,要求人真正的成熟和独立,必须是丰富的,多维的。就像今年听了这些课,我勇敢了很多,也成熟了一点点儿,别人可能觉得很少,但我已经很满足。因为有好久没有释然自己。

课程里面,听到青春期的反抗,我还是比较紧张的。 他现在快10岁了,青春期临近,我希望他能够健康的剪断脐带。上周他出去三天冬令营,之前一直要求自己要出去,我都不放心。他是很喜欢那种自己做主,不用家长叨叨的感觉,这种应该是青春期临近了吧。我多少有点儿小激动,因为我感觉不是娃自己剪断,而是我也要剪断,现在我明显比孩子更想要依赖这种亲子的依赖模式。 很多家长说,到时候不是自己烦了,而是哭喊着希望娃能再缠着自己。这种感觉貌似要临近了,天,我要快点儿先独立,爱自己,爱身边人。坦然接受生命的每个阶段,感受他的精彩、烦恼、不期而遇。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条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