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那年我身边的她)那份只有两个人知道的秘密

      下午第一节课是音乐课,裴老师带着他那把已经泛着点点斑驳的二胡来到教室,照例随手搬了一把椅子依靠着讲桌的位置坐了下来,翘起二郎腿把二胡顺势立在了腿上,简单的开课旁白后,便悠然自得很是享受地先拉了一区曲。曲子是什么过去这么多年头脑中已然是没了印象,但是依稀记得那是一首国外的经典之曲,有点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柳茵又像往常一样拿着自己的音乐书坐在了我的身旁,平时她是不与我坐同桌的,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开启了换座行为,每到这个时候她都会拿着自己的书与我同桌互换位置,坐在我的身旁。

      只有初中年龄的柳茵留着齐肩的短发,头发丝柔顺滑,低头见发丝如飘落的羽毛划过眼眶遮挡着他一半的脸颊,她微微儿侧头,把一边头发顺在耳后,透过阳光渗透的窗户,她显得是那么干净落落!可能由于天生丽质,外加家庭教育,柳茵绝对是这个接近农村的小县城中的城中姑娘,从穿衣到打扮,从五官到长相,从外表到气质,处处都透露着城市孩子所特有的白净与丽质。

      一曲过后,裴老师便打开音乐书陶醉般教我们唱起来简谱,53535166……裴老师在上面忘我地教着,桌上来来回回往复传递的音乐书上你一句我一句写着两个年轻人关于未来、梦想、美好的心灵交融。

      柳茵像她长得一样,喜欢文字的美,她自己也喜欢一些青春气息的表达。钱钟书、张小娴、王小波是那个时候都大家很喜欢的人。

        一节课一晃就过去了,她也再次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下次音乐课,她还是同样的会拿着自己的音乐书坐在我身旁,同样的操作,一句句交流着那个年代年轻人对于各种问题的思考,文艺般的哲学般的只有彼此能读懂的一段段文字。

        青春可能就是如此,找一知己找一陪伴,倾诉心声。那个年代还有流行的是笔友,也有通过报纸不远万里投递的期冀。

        走出青春,时隔多年后翻起那个时候写满的笔记本,看着洋洋洒洒的文字和含蓄精美的文字让我再次想起了陈压已旧的内心涟漪,但是遗憾的是翻遍整个书柜缺不见了音乐书的影踪,曾经写的是什么,还能那么美好么也不得而知,知道的只有你过得很好,我过得很好,你的朋友圈很幸福,我的朋友圈冷清清,你是否记得,我是否记得又有什么必要……


真实的故事,真实的自己。真情欢迎各位简友的指导,你们的点赞是我继续更新的动力,我是小k,一名新生代的自由撰稿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连载:那年我身边的她)那份只有两个人知道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