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梦想,值得被看见

喜剧从根本上来看,大多都是悲剧——对剧中人物而言。当观众看到那些角色被坑被骗,一副憨傻蠢笨的样子,自然会被戳到笑点。周星驰的系列电影大都这样,笑着笑着,似乎有点感动。

可以说,这次的《新喜剧之王》是在用老梗、炒冷饭,不断的向自己从前的作品致敬,努力的压低成本,但不能否认的是星爷这次又讲了一个非常现实的故事,倘若刨掉结尾最佳女主角获奖的那段,那这部电影可以比当初的《喜剧之王》更加深刻动人。当然,为了春节档的喜庆氛围,整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也是必要的,虽然媚俗,却也可以接受。

图片发自App

与《喜剧之王》一样的故事,男版的尹天仇换成了女版的如梦,都是怀揣着演员梦想的“跑龙套”的,只是相对而言,如梦显得更加天真淳朴,也更加实在——从在宿舍里不介意室友用自己的牙膏等用品,到为了骗子男朋友努力筹钱,再到对热爱演戏的富二代龙套伙伴纯粹的友情……隔着屏幕,也能感到她的这么一副傻气。

傻的另一面是执着,有戏就演,有机会就努力把握:

演个死尸就顶着道具刀老老实实的回去,不就证明了她不如妆重要吗?

演个龙套角色,导演对追问的不耐烦,不就证明她的角色根本不重要吗?

至于不让用卸妆室,因为比雕塑便宜所以要去扮演雕塑……如此遭遇,是无处不在的折辱和欺负,但这些事业上的困难丝毫没有动摇如梦的努力和积极性。愈挫愈勇,继而遇上了各种困难,这种悲剧式的过程其实很有喜剧效果。

图片发自App

但摧毁信念的力量,往往不是来自事业上的困难,而是周边的相关事件——当住在一起的室友轻轻松松随随便便就当上了女主角,当交往挺久的男朋友其实是个专业的骗子,这一系列的打击都是致命的——前者基于大众审美的角度,提出了“颜值即正义”的基本原则;后者更是用实实在在的“演技”给了如梦一个大耳刮子。作为一个演员,没有吸引人的颜值,更没有具有欺骗性的演技,还以为自己可以通过努力能在这个行业里混出名堂来,这难道不可笑吗?

或许,这就是命,在可笑了太久之后,如梦终于开始“认命”,开始决定做一个不可笑的俗人,一个回家开网店的餐厅服务员。这种人命的表现符合常态,却一点都不有趣。

所幸,也是一次机缘巧合,因为被如梦吓到的过气明星马可再度爆红,顺便给了如梦一个机会,还唤醒了如梦当初内心的演员梦。在海选演绎的表演中,她演绎的骗子是真实的欺骗经历,是当初没能表现出的状态,由此获得了晋级的机会,即是意料之中,也是主角光环效应的体现。倘若电影在这儿就结束了,留一个开放式结局——演员梦得到承认,其实是恰到好处。只是大过年的,倘若不能让如梦给那些曾经鄙视过欺负过她的人们几个大耳刮子,不符合大快人心的效果。就像《喜剧之王》最后得有一个和杜鹃儿一起的大场面话剧合作一样,如梦获奖、先怼再鼓励粉丝等等的镜头似乎也是为了这样的需要来考虑,毕竟电影的故事得有结局,而现实里,能获得一个好的开始已经很不错了。

图片发自App

对电影里的“傻子”,我们大抵和很多角色的表现一样,不是讥讽与嘲笑,就是评论与折辱。但往往我们看不见那些“傻子”背后的韧性,比如对梦想的坚持。就像茨维格说的: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人生的中途、富有创造力的壮年,发现自己此生的使命。但反过来说,这种幸福难道不就是一副枷锁吗,逼着一个人必须在这么一条路上前进,一旦放弃这幅枷锁,也就放弃了幸福,从此注定庸庸碌碌。而对很多评论者,很多对着“傻子”指指点点的聪明人而言,就连这幸福都还没摸到,更别谈枷锁和努力了。

所以,很多人说这部《新喜剧之王》毫无新意,说星爷已经江郎才尽走下神坛……这些话当然都很有道理,和之前一样,也和电影里那些评论演员演技的各种聪明人一样,都没像样的关心过星爷本身。周星驰依然是那个想要讲个好故事的星爷,也在这部电影里恰到好处的启用了很多新演员,故事依然挺有想象力的。对于一个创作者而言,难免为了市场的因素有些媚俗,更少不了为了利益的撮合,但可以看得出来的是:他一直在努力创作,努力在符合大家喜好的方向上搞些有意思的新鲜玩意儿出来。

《新喜剧之王》似乎不算搞得好的那种,却也没那么烂,毕竟小人物的梦想有千千万种,都值得被看见和鼓励。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人物的梦想,值得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