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的由来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弘扬“林州红旗渠精神”实践团队

吃水难、用水难一直是困扰林县人民的难题。新中国成立后,尽管林县县委大力开展修水渠、建水库、挖水井等水利基本设施建设,但仍然经不起干旱的考验,解决不了水源匮乏的问题。于是,林县县委把目光移向县外,积极寻找水源。时任林县县委第一书记杨贵,率领调查组赴山西省考察了流经平顺县的浊漳河。调查组发现,浊漳河水源充足,流量很大,是林县的可靠水源,于是提出了“引漳入林”的构想。

  然而,水源在山西省平顺县,林县引水与平顺县修建水电站还存在冲突。当时又正值国家困难时期,经费、物资、技术都要依靠自力更生。面对重重困难,林县县委广泛征求意见,组织技术人员对“引漳入林”工程进行实地勘测,拟出具体方案,同时,抓住一切机会向上级领导汇报,取得各级领导的支持。1959年11月6日,林县县委给新乡地委并河南省委正式报送了《关于引漳入林工程施工的请示》,并很快得到了新乡专区水利建设指挥部的同意批复。1960年1月16日,林县人委又向新乡专署并河南省人委报送了更为详尽的《关于兴建引漳入林工程请示报告》。

  “引漳入林”的计划和人民群众对“引漳入林”的愿望坚定了林县县委的信心和决心。1月24日,临近年关,杨贵给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史向生写信求助,请河南省委、省人委协商山西省委、省人委,同意从山西境内兴建“引漳入林”工程,解决水源问题。1月27日,已是除夕,辞旧迎新的爆竹声不绝于耳。史向生和时任河南省委秘书长戴苏理以个人名义又给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书记处书记王谦写信求助,林县的同志顾不上除夕与家人团聚,把信送往山西。

  这个春节在“引漳入林”的计划、讨论中快速度过。2月1日(正月初五),陶鲁笳组织山西省副省长刘开基等领导专门研究林县“引漳入林”一事,林县县委同志列席。会后,山西省委与晋东南地委、平顺县县委联系,指示协助林县选好引水地点。2月3日(正月初七),王谦、刘开基给史向生和戴苏理复信,同意林县从平顺县侯壁断下引漳河水入林县。

  杨贵收到省委转来的回信,激动地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下可以定音,马上动员全县人民,干!”这封信,牵动着两省相关领导的心,饱含了山西省委、山西人民对林县的深情厚谊,这封信是林县人民的期盼,这封信让“引漳入林”工程从纸上落到实处。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旗渠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