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命令: Ctrl + a :移到命令行首 Ctrl + e :移到命令行尾 Ctrl + u :从光标处删除至命令行首 Ctrl + k :从光标处删除至命令行尾 Ctrl + w :从光标处删除至字首 Ctrl + d :删除光标处的字符 Ctrl + h :删除光标前的字符 重新执行命令: Ctrl + p:历史中的上一条命令 ESC + .:打印之前执行过的命令的最后一部分 以空格为分隔符 控制命令: Ctrl + l:清屏 Ctrl + c:终止命令 Tab键: 自动补全
历史命令
上下箭头
history
在linux系统中一切皆文件
Linux: 以单根的方式组织文件"/"
/目录结构:
FSH (Filesystem Hierarchy Standard):标准的目录结构
[root@linux-server ~]# ls /
bin dev home lib64 mnt proc run srv tmp var
boot etc lib media opt root sbin sys usr
bin 普通用户使用的命令 /bin/ls, /bin/date
sbin 管理员使用的命令 /sbin/service
案例:
[root@linux-server ~]# which ls
[root@linux-server ~]# which useradd
/usr/sbin/useradd
dev 设备文件 /dev/sda,/dev/sda1
[root@linux-server ~]# ll /dev/sd*
brw-rw----. 1 root disk 8, 0 Oct 31 14:16 /dev/sda
brw-rw----. 1 root disk 8, 1 Oct 31 14:16 /dev/sda1
brw-rw----. 1 root disk 8, 2 Oct 31 14:16 /dev/sda2
[root@linux-server ~]# tty
/dev/pts/0 #这是我们的终端。
/root #root用户的家目录
/home #存储普通用户家目录
lost+found 这个目录平时是空的,存储系统非正常关机而留下“无家可归”
的文件
/usr #系统文件,相当于C:\Windows
/usr/local #软件安装的目录,相当于C:\Program
/usr/bin #普通用户使用的应用程序
/usr/sbin #管理员使用的应用程序
/usr/lib 库文件Glibc 32bit
/usr/lib64 库文件Glibc 64bit
/boot 存放的系统启动相关的文件,例如kernel
/etc #配置文件(系统相关如网络/etc/sysconfig/network)
/tmp 临时文件(系统:程序产生的临时文件)
/opt 空目录
/var #存放的是一些变化文件,比如数据库,日志,邮件....
/proc 虚拟文件系统,系统程序文件所处目录 。虚拟文件系统:只要关机就会没有。
==设备(主要指存储设备)挂载目录==
/mnt #系统提供这个目录是让用户临时挂载其他的文件系统
所谓路径即目录组成结构
一个linux路径由"/"和目录(文件)名称两部分组成
比如:/etc/passwd
如果"/"出现在路径开头,则其表示根目录,在路径中间出现"/",其含义是某一个目录下,那么上面所示路径的意思就是"根目录下的etc目录下的passwd文件"
如果路径最后出现"/",则表示这是一个目录
绝对路径:从根开始的路径是绝对路径。案例:/home/alice/file1 /etc/grub.conf
相对路径:凡是非根开始的路径 比如:etc var/ftp/pub ./test.sh
使用pwd命令查看当前所在的绝对路径:
比如:
[root@qfedu etc]# pwd
/etc
[root@linux-server ~]# touch /opt/file1
[root@linux-server ~]# pwd
/root
[root@linux-server ~]# mkdir abc #创建目录
[root@linux-server ~]# touch abc/file3
[root@linux-server ~]# history
[root@linux-server ~]# clear #清屏
快捷键:ctrl+l #---清屏
- 普通文件(文本文件,二进制文件,压缩文件,电影,图片。。。)
d 目录文件(蓝色)
b 设备文件 block device 设备文件,如硬盘,U盘;
c 设备文件 字符设备文件,比如我们的终端tty1,打印机。
l symbolic link 即符号链接文件,又称软链接文件 (浅蓝色)
s socket 即套接字文件,用于实现两个进程进行通信
p 管道文件
2.2示例1
查看各式各样的文件类型。你能找出几种呢?
[root@linux-server ~]# ll -d /etc/hosts /bin/ls /home /dev/sda /dev/tty1 /etc/grub2.cfg /dev/log /run/dmeventd-client
-rwxr-xr-x. 1 root root 117656 Nov 6 2016 /bin/ls
srw-rw-rw-. 1 root root 0 Oct 31 14:16 /dev/log
brw-rw----. 1 root disk 8, 0 Oct 31 14:16 /dev/sda
crw--w----. 1 root tty 4, 1 Oct 31 14:42 /dev/tty1
lrwxrwxrwx. 1 root root 22 Oct 31 12:11 /etc/grub2.cfg -> ../boot/grub2/grub.cfg
-rw-r--r--. 1 root root 158 Jun 7 2013 /etc/hosts
drwxr-xr-x. 2 root root 6 Nov 5 2016 /home
prw-------. 1 root root 0 Oct 31 14:16 /run/dmeventd-client
注意
通过颜色判断文件的类型是不一定正确的!!!
# . 表示当前目录
# cd .. 回到上一级目录等同于相对路径
# cd 或者 cd ~ 直接回到家目录
# cd /home/alice 切换目录=绝对路径
# cd - 回到原来目录
2.2 创建文件
[root@linux-server ~]# touch file1.txt //无则创建,如果存在修改时间
[root@linux-server ~]# touch /home/file10.txt
[root@linux-server ~]# touch /home/{zhuzhu,gougou} //{}集合
[root@linux-server ~]# touch /home/file{1..20} //批量创建
echo 加内容 > 加文件名 #覆盖:把之前的内容替换掉
# echo 123 > a.txt
echo 加内容 >> 加文件名 #追加:保留之前的内容,在后面添加新内容
# echo 345345 >> a.txt
当使用echo 123 >> a.txt 这个命令的时候在文件不存在的时候会创建该文件并将内容追加到改文件中
2.3 创建目录
语法:mkdir -v 详细 -p 递归 目录
# mkdir dir1
创建两个目录:
# mkdir /home/dir2 /home/dir3
# mkdir /home/{dir4,dir5}
# mkdir -v /home/{dir6,dir7} #-v :verbose 冗长的。显示创建时的详细信息
# mkdir -p /home/dir8/111/222 #-p 创建连级目录,一级一级的创建
2.4.复制
==复制 cp -r 目录 -v 详细 -f 强制 -n 静默
Usage: cp [OPTION]… [-T] SOURCE DEST
# mkdir /home/dir{1,2} #创建目录
# cp -v anaconda-ks.cfg /home/dir1/ #-v 显示详细信息
# cp anaconda-ks.cfg /home/dir1/test.txt #复制并改文件名
# cp -r /etc /home/dir1 #-r 拷贝目录使用,连同目录里面的文件一块拷贝
语法: cp -r 源文件1 源文件2 源文件N 目标目录 #将多个文件拷贝到同一个目录
# cp -r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s33 /etc/passwd /etc/hosts .
# cp -r /etc /tmp
2.5 移动
1.创建一个新文件file1
[root@linux-server ~]# touch /root/file1
2.把file1文件移动到/tmp目录中。
[root@linux-server ~]# mv /root/file1 /tmp/
[root@linux-server ~]# ls /tmp/file1
/tmp/file1
3.把file1文件更名为file2
[root@linux-server ~]# mv /tmp/file1 /tmp/file2
4.观察file1文件已经更名为file2
[root@linux-server ~]# cd /tmp/
[root@linux-server tmp]# ls
file2
2.6 删除
==删除 rm -r 递归删除目录 -f force强制 -v 详细过程 *通配符
实例1:删除/home/dir1
# cd /home/
# rm -rf dir1/
-r 递归,删除目录时
-f force强制
-v 详细过程
示例2:
[root@linux-server ~]# mkdir /home/dir10
[root@linux-server ~]# touch /home/dir10/{file2,file3,.file4}
[root@linux-server ~]# rm -rf /home/dir10/* //不包括隐藏文件
[root@linux-server ~]# ls /home/dir10/ -a
. .. .file4
示例3:
[root@linux-server ~]# touch {1..10}.txt
[root@linux-server ~]# touch file{1..20}.txt #创建file1-10的txt文件
[root@linux-server ~]# rm -rf file1*
2.7 查看文件内容
cat—查看一个文件的全部内容
[root@linux-server ~]# cat /etc/passwd
root:x:0:0:root:/root:/bin/bash
bin:x:1:1:bin:/bin:/sbin/nologin
daemon:x:2:2:daemon:/sbin:/sbin/nologin
adm:x:3:4:adm:/var/adm:/sbin/nologin
...
参数:
-n 显示行号
-A 包括控制字符(换行符/制表符)
head头部
[root@linux-server ~]# head /etc/passwd //默查看前十行
[root@linux-server ~]# head -2 /etc/passwd //默认查看前两行
tail尾部
[root@linux-server ~]# tail /etc/passwd //默认查看文件的后十行
[root@linux-server ~]# tail -1 /etc/passwd //查看文件最后一行
[root@linux-server ~]# tail /var/log/messages
[root@linux-server ~]# tail -f /var/log/secure //-f 动态查看文件的尾部
[root@linux-server ~]# tailf /var/log/secure //功能同上
grep过滤关键字 grep 针对文件内容进行过滤
过滤文件中带有root的内容:
[root@linux-server ~]# grep 'root' /etc/passwd
过滤以root开头的行:^ --以什么开头
[root@linux-server ~]# grep '^root' /etc/passwd
过滤以bash结尾的行:$ --以什么结尾
[root@linux-server ~]# grep 'bash$' /etc/passwd
less --分页显示
[root@linux-server ~]# less /etc/makedumpfile.conf.sample
1.空格键是翻页 回车键是翻行
2.上下箭头可以来回翻
3. /关键字 #搜索 (n按关键字往下翻 N按关键字往上翻)
4.快捷键:q -quit 退出
more --分页显示文件内容
[[email protected] ~]# more 文件名
空格键是翻页 回车键是翻行
在服务器上进行文件的基本管理操作
touch
mkdir
cp
rm
mv
cat
head
tail
less
more
练习
1.在/opt/test/dir1/test/目录下面创建20个test.txt文件
2.在/mnt/目录中创建dir2目录
3.将/opt/test/dir1/test/目录拷贝到/mnt/dir2目录中
4.将/mnt/dir2/test/目录中的test2.txt 改名为file300
5.将/mnt/dir2/test/目录中以txt结尾的文件删除。查看留下的文件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email protected] ~]# vim 文件名
命令行模式–编辑模式–可是块模式
i #在光标所在处进入编辑模式
a #在当前光标后面进入编辑模式
A #在行尾进入编辑模式
o #在光标的下一行进入编辑模式
大O #在光标的上一行进入编辑模式
# 从编辑模式进入命令模式:ESC
命令模式
光标定位键盘:
hjkl #上下左右
0 $ #行首行尾
gg #页首--文本顶端
G(shift+g) #页尾--文本底部
3G #进入第三行
/string #查找字符,n下一个,N上一个 (n N 可以循环的)
文本编辑
yy #复制
3yy #从光标开始复制3行。在最后粘贴
ygg #从当前光标复制到页首
yG #从光标开始复制到页尾
dd #删除一行
3dd #从光标开始删除3行
dgg #从光标开始删除到页首
dG #从光标开始删除到页尾
d^ #删除当前光标之前的内容
p #粘贴到本行的下一行
大P #粘贴到本行的上一行
x #删除光标所在的字符
D #从光标处删除到行尾
u #undo撤销
r #可以用来修改一个字符
扩展命令(尾行)模式:
shift+: #进入尾行模式(扩展命令模式)
:10 #进入第10行
:w #保存
:q #退出
:wq #保存并退出
:q! #不保存并退出
:wq! 强制保存退出
进入其他模式
ctrl+v #进入可视块模式
shift+v #进入可视行模式
查找替换
语法----> :范围 s/old/new/选项
:s/world/nice/ #替换当前光标所在行
:3s/sbin/nice/ #替换指定行
:1,5 s/nologin/soso/ #从1-5行的nologin 替换为soso
:%s/bin/soso/ #替换所有行
:%s/sbin/nice/g #替换行内所有关键字
注释:%表示替换所有行 g表示行内所有关键字
将文件另存(另存为)
语法----> :w 存储到当前文件
:w /tmp/aaa.txt #另存为/tmp/aaa.txt
:1,3 w /tmp/2.txt #从1-3行的内容另存为/tmp/2.txt
设置环境 :
:set nu #设置行号
:set list #显示控制字符
:set nonu #取消设置行号
2.9 文件基本信息
时间类型
访问时间:atime,查看内容
修改时间:mtime,修改内容
改变时间:ctime,文件属性,比如权限,mv改名
查询示例
[root@linux-server ~]# ls -l passwd
-rw-r--r--. 1 root root 839 Oct 31 21:29 passwd
[root@linux-server ~]# stat passwd
File: ‘passwd’
Size: 839 Blocks: 8 IO Block: 4096 regular file
Device: fd00h/64768d Inode: 33583688 Links: 1
Access: (0644/-rw-r--r--) Uid: ( 0/ root) Gid: ( 0/ root)
Context: unconfined_u:object_r:admin_home_t:s0
Access: 2019-10-31 21:29:40.750993492 +0800
Modify: 2019-10-31 21:29:36.449993550 +0800
Change: 2019-10-31 21:29:36.452993550 +0800
Birth: -
ls -l 文件名 仅看的是文件的修改时间
Linux的一大特性:
多用户、多任务。
所谓多用户多任务就是指可以在同一时间,有多个用户登录同一个系统执行不同的任务而互不影响。
假设现在有三个用户:root、lbb、mvv,三个用户同一时间登录了同一个系统,root去修改配置文件了,lbb去创建目录了,mvv去访问数据库了,每个用户互不干扰的独立执行自己的任务,并且每个用户不能够越线去访问其他用户正在操作的目录或执行其他用户下的任务,由此可见,不同的用户是拥有各自不同的权限的,Linux通过权限的划分和管理来实现多用户、多任务的运行机制。
Linux中的用户及其角色划分
账户为分三类:
超级用户(管理员):享有最高权限,具备系统中的所有权限(一般为root),UID为0
系统用户 :别称“伪用户”,无法登录系统,其主要作用是支撑系统运行,方便系统管理。uid号码小于1000.
普通用户:有权限限制,只能对自己目录下的文件进行操作,可以登录系统。uid 大于1000,登陆shell是bin/bash。
任何一个账户在创建的同时都会在系统里面创建一个同名的组。
====================================================
Users and groups:
系统上的每个进程(运行的程序)都是作为特定用户运行的
. Every file is owned by a particular user.
每个文件是由一个特定的用户拥有 .
. Access to files and directories are restricted by user.
访问文件和目录受到用户的限制
=======================================================
2.1 用户组
创建组
[root@linux-server ~]# groupadd hr //创建一个用户组叫hr
[root@linux-server ~]# groupadd market //创建一个用户组叫market
[root@linux-server ~]# groupadd net01 -g 2000 //创建组叫net01,并指定gid为2000
[root@linux-server ~]# grep 'net01' /etc/group //查看/etc/group中组net01信息
net01:x:2000:
修改组
[root@linux-server ~]#groupmod 参数 组名
-g:修改组的gid
-n:修改组名
[root@linux-server ~]#groupmod -g 2000 grp1
[root@linux-server ~]#groupmod -n 新组名 grp1
删除组
[root@linux-server ~]# groupdel net01 #删除组net01
注意:用户的主属组不能删除
/etc/group ----->查看组的文件
/etc/group文件详解:
查看组
[root@linux-server ~]#cat /etc/group
组名:代表组密码:gid:组员
2.2 用户
==创建用户 未指定选项==
[root@linux-server ~]# useradd user01 //创建用户
/etc/passwd ---->查看账户是否存在的文件
/home/ ---->用户的家目录,每创建一个用户会在/home目录下面创建对应的家目录
/etc/shadow --->用户的密码文件
/etc/passwd文件详解–案例:
此文件里面除了密码字段能删除不能直接修改之外,其他字段全部都能直接修改
[root@linux-server ~]# cat /etc/passwd
root:x:0:0:root:/root:/bin/bash
bin:x:1:1:bin:/bin:/sbin/nologin
分隔符::
第一列:用户名
第二列:密码
第三列:用户标识号--->(uid)是一个整数,系统内部用它来标识用户。通常用户标识号的取值范围是0~65535。0是超级用户root的标识号
第四列:gid
第五列:描述信息。
第六列:家目录
第七列:是用户登陆到界面的第一个命令,开启一个shell。登陆shell
1.判断用户是否存在:
[root@linux-server ~]# id user01 //查看用户的uid、gid、和所在组
uid=1001(user01) gid=1003(user01) groups=1003(user01)
主属组 附属组
uid 系统用来识别账户的user identify
gid 系统用来识别组的group identify
2.查看现在所使用的的账户:
[root@linux-server ~]# whoami 查看我现在所使用的账户
2.3.创建用户(带有选项)
[root@linux-server ~]# useradd user02 -u 503 //指定uid为503
[root@linux-server ~]# useradd user05 -s /sbin/nologin //创建用户并指定shell
[root@linux-server ~]# useradd user07 -G it,fd //创建用户,指定附加组
[root@linux-server ~]# useradd -g 1003 user8 #指定用户的主属组为1003组。
[root@linux-server ~]# useradd user10 -u 4000 -s /sbin/nologin
2.4删除用户
[root@linux-server ~]# userdel -r user02 //删除用户user2,同时删除用户家目录
2.5用户密码
[root@linux-server ~]# passwd alice #root用户可以给任何用户设置密码
[root@linux-server ~]# passwd #root用户给自己设置密码
[root@linux-server ~]# su - alice
[alice@linux-server ~]$ passwd #普通用户只能给自己修改密码,而且必须提供原密码
2.6用户操作
1.修改用户名:
-l
[root@linux-server ~]# usermod -l NEW_name user8
[root@linux-server ~]# id user8
id: user8:无此用户
2.修改GID:
-g
[root@linux-server ~]# id user10
uid=1000(user10) gid=1000(tom) groups=1000(tom)
[root@linux-server ~]# usermod user10 -g new_gid #gid需要提前存在
3.修改UID
-u
[root@linux-server ~]# usermod -u new_id jack
[root@linux-server ~]# id jack
uid=1005(jack) gid=1004(jack) groups=1004(jack)
4.修改用户的登录shell
-s
[root@linux-server ~]# usermod -s /sbin/nologin user07 #修改用户的登录shell
注意:只针对已存在的用户
1.给组添加账户
-a
[root@linux-server ~]# gpasswd -a user10 grp2
Adding user user10 to group grp2
2.同时添加多个用户到组
-M:members成员的缩写
[root@linux-server ~]# gpasswd -M tom,alice it
3.从组删除用户
-d
[root@linux-server ~]# gpasswd -d user07 hr
Removing user user07 from group hr
1、熟练vim编辑器
2、使用命令对Linux用户进行管理操作
useradd
usermod
su
userdel
3、使用命令对Linux组进行管理操作
groupadd
groupmod
groupdel
练习
目的:修改一些重要文件前一定要先备份,文件结尾用.bak .back
1.将/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s33 复制到/tmp下并且重新命名为ifcfg-ens33.bak
============
2 在/etc/yum.repos.d/ 下创建 yumlist的文件夹。并且在此文件夹下创建 yum.repo文件
3 进入 yum.repo文件 编辑文件内容 hello world
4 将 hello world 复制10行后保存文件。
5 将hello全部替换为 welcome
6 快捷键删除第二行到页尾的文件内容,操作后不要保存,请直接退出
7 将yum.repo文件 移动到/tmp下
8 在/tmp/yum.repo里显示行号
9./etc/passwd 第二段是干什么的?以什么分割?
10.给服务器添加3个账号 xiaozhang xiaoli xiaowang
11.修改普通用户xiaowang 和root的密码
12.创建用户jack和tom属于hr,wc组
13.创建用户tony,属于hr,不属于wc组,并且将3个人的密码修改为 qianfeng
14.将/etc/passwd前10行 内容写到 /tmp/passwd下。 然后将4-6行的 root换成haha
im编辑器
2、使用命令对Linux用户进行管理操作
useradd
usermod
su
userdel
3、使用命令对Linux组进行管理操作
groupadd
groupmod
group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