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如何理解RPA?

前段时间作为评委,受邀参加某单位人工智能比赛,席间发现一多半人工智能项目都是RPA相关,之前对RPA有大致了解,但RPA项目占比之高出乎意料,于是近期对RPA有了更系统的了解,发现RPA应用远比名字体现的丰富,本篇就聊聊对RPA的理解。

RPA价值

RPA是「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英文缩写,字面意思确实看不出RPA的应用内涵,在实际应用中,RPA主要应用在各类办公自动化场景,替代原来规则明确、重复性强、跨应用操作、工作量大的场景。通俗点就是通过脚本机器人,可以替代人力进行固定规则的鼠标、键盘操作。

例如新员工入职时,自动获取新员工基本信息,机器人自动将信息输入到各种系统并完成各类账号权限创建,省去了人力行政人员跨系统、程式化的操作。

因此RPA价值在于提升整个公司的运营效率,能够降低人力投入,即在白领领域实现自动化。因此RPA最先在国外人力外包领域得到应用,并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和全世界,17年左右开始在国内爆发式应用,并且随着国内人力资源成本不断提升和管理理念的变化,RPA变得越来越刚性。

传统上应用之间互相打通和配合应用,会涉及不同厂商和对接不同数据接口,推动和落地困难。RPA 模拟人操作鼠标和键盘操作,是通过非侵入式的方式落地实施,相比前者具有实施轻、适用面广的特征。

RPA与AI

在参加人工智能大赛评审时,选手们默认RPA就等于人工智能应用,市场上也有不少RPA厂商以AI公司自居。而实际上传统的RPA是不包含AI的,只是随着AI应用逐步成熟,RPA与AI在办公自动化场景结合才成为可能。

RPA+OCR场景,可以通过OCR自动识别纸质表单文字,再通过RPA设定任务进行流程自动化处理,类似场景可以自动完成报销单识别和处理。

RPA+NLP场景,可以通过NLP对文本信息进行处理,再通过RPA设定任务进行流程自动化处理,例如海外客户反馈,自动翻译成中文和对部门信息提取,并自动创建和提交工单到对应部门。

RPA+客服场景,是通过客户完成客户交流引导,获取信息,再将关键信息提取,由PRA完成剩余流程自动化的工作。

由于RPA 主要解决信息化流程自动化的特征,凡是相关场景技术都可以结合使用,例如RPA+数字孪生、RPA+虚拟现实等。

之前在AI公司时,主要面向金融行业提供人工智能建模平台,而客户除了风控、反欺诈这类纯机器学习类需求外,也需要提升金融行业内部人员工作效率,于是当时也有OCR、NLP和客服类产品工具的出现,主要就是实现办公流程自动化的特定环节,但没有坚定投入RPA,总是缺了一环。

RPA落地

RPA应用落地原因可以很简单,可以讲工作量大,希望提升人的效率,将更多重复工作交给机器做。

但从商业角度考虑,需要衡量整个RPA项目ROI是否合理,如果人力成本很低,而采购RPA成本相对高,那项目也不一定能落地。其次,也需要关注,落地场景是否规则明确,如果流程/规则不够明确,应该先解决流程问题,再考虑落地问题。再次,与企业流程是否成熟稳定有关,如果企业组织架构和流程经常变化,那落地RPA也需要跟着变化,投入产出比就不一定合适。最后,也需要关注数据安全,在很多企业办公自动化场景下,存在大量隐私和涉密信息,但RPA实施需要赋予流程机器人访问权力,这就会导致权限被滥用和数据安全风险。

市场上RPA厂商也根据资源禀赋不同,可以分为RPA软件类、技术提供类(NLP、OCR、客服)、咨询/实施类,并由此构建出了RPA生态,可以适用不同行业不同场景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保证实施落地。

RPA总结

RPA因其替代人键盘鼠标操作的特性,决定了其能够切实解决重复劳动问题,但也会被业界认为技术含量不足,就是「按键精灵」。但作为产品而言,RPA应用如果能够很好解决特定场景问题,同时随着能力积累和丰富逐步构建护城河,这就是良好的赛道。

广义的RPA也不限于办公自动化场景,市场上近些年比较热的市场营销自动化(MA)本质上也属于在营销/运营特定领域,实现了RPA的落地应用。长期来看,RPA+AI在办公自动化领域,正在进行不亚于工业革命时期,机器替代熟练工人大生产的革命。


关于作者:

小乐帝,一线AI产品经理、科技优秀作者、产品经理读书会创始人。

「产品经理读书会」

专注于爱读书爱思考的产品人提供读书推荐、产品思考、以书会友的环境

你可能感兴趣的:(产品经理如何理解R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