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让知识在碰撞中不断产生化学反应,达到吸收的最大化

|陈言 

|原创

上周听了土豆老师的一堂直播课,里面推荐了两本评分很高的阅读类书籍,一本是《实用性阅读指南》,另一本是《高分读书法》。


我在第一时间把这两本书买了回来,发现这两本书都是日本作者所写,从我看过的相关实用类书籍来看,日本作者的最大写作特点就是简洁实用,小小的一本册子,全是干货内容。


他们不会铺陈很多事例和数据,上来就直接讲方法,讲经验总结,对于需要快速吸收知识的这一类人群来说,的确是非常实用的。


这两本书既是高分推荐书,就不需要对作者和书籍内容做过多的介绍了,这篇文章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是讲讲两本书之间的相同点,第二是讲讲它们不同的地方,第三是我读完这两本书之后的一个收获的总结。


01 同类型的书总会有相同观点的交叉,找到它并且分析它


这两本书既然都是讲的阅读,那么肯定会涉及到一些相同点。


首先是对于一本书的重点的阐述。


在《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中,他讲到一本书的重点内容其实就只有20%,如果再进一步提取的话,剩下的4%才是精华内容。


作者在书中有一个配图,就是把一本书比作一满杯水,重点内容是杯中的那20%,精华内容其实就只有那浅浅的4%,我们读一本书尤其是读一本实用类的书籍,只需要提取到这4%的精华内容,就足够为我们所用了。


而在《高分读书法》当中,作者也讲到了要学会提取书的重点内容,但他并没有确定这个比例,而是形象地把一本书比喻成一条鱼,那么鱼的整个鱼骨就是这本书的重点内容。


至于其他那些案例阐述,都是为了让读者加深理解和记忆的所谓的鱼肉。


其实以上两种就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总体观点还是一样的,就是书的重点内容其实只有一小部分,我们需要不断锻炼自己的提炼总结能力,善于去发现这一部分精华内容。


其次是读书的顺序。


《实用性阅读指南》的作者认为读书应该有以下几个顺序,就是先要明确一个读书的目标,然后通读一本书,作者强调读书的过程中一定要写读书笔记,还可以通过折角、画线以及夹便签的方式,来加深对各个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最后还要把整本书做成一张思维导图,这张导图可以以书的整个章节来描画,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收获来描画。


当然这就是一个吸收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输出的过程。


而《高分读书法》的作者就是将读书的顺序划分成不同的阶段,而不同的阶段则要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


比如在读书之前,我们一定要带着推测去读一本书,通过书的书名、封面、腰封等等信息来推测整本书的大致内容。


接下来则要像一个记者一样带着疑问去读一本书,不断地向书本提问题,然后在后续的阅读过程当中,不断地去求证自己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


他在这里面提到的记笔记的方法则是一个摘要阅读法,在看完每一章之后,尽量用30个字来总结这一章的大致内容,在看完整本书之后,用140字来总结全书的大致内容。


当然他也强调了,在读完一整本书之后,还要学会用自己的话来总结得出结论,这也是一个输出的过程。


所以通过比较这两位作者对于读书的顺序的讲解,大体是一致的,都是从确立读书目标,做读书笔记,形成结论做输出这样一个过程,只不过是在具体读的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各有不同而已。


最后的相同点就是输出。


读书的朋友们都有一个共识,就是知识想要转变为能力,一定有一个行动的过程。


而输出就是吸收书本知识最好的一个过程,也是把书本知识转变为自身能力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在这部分,《实用性阅读指南》当中强调目标的重要性,就是我们读书之前是有一个目标的,也就是说我们是为了解决某一类问题来读书的。


并且他还讲到了目标其实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解决现实问题的一个目标,另外就是接下来的行动目标。


这其实就把读书延伸到了一个具体的学习指导,或者说是人生指导上面,这也是我觉得的这本书的最大意义所在。


而《高分阅读法》在输出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则是一个关键词:主动。


无论是作者所强调的在读书之前带着推测去读,还是在读的过程当中带着疑问去读,同时进行独立思考,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推测,这些都是在反复地告诫我们,一定不能被动地吸收知识,而要主动与知识对话,让知识跟自己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


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但能够更好地吸收知识,同时也更有利于我们用知识去解决具体的问题。


作者把这么多的使命和方法带到读一本书的整个过程当中,收获自然是显而易见的,我觉得这套方法应该让所有人都掌握,这样才真的能够实现,读过的每一本书都不浪费。


既然有相同点,那就肯定有不同点,那么以上这两本书的不同点又在什么地方呢?


02 分析两本书的不同点,正是锻炼思考能力的大好时机


我总结下来,这两本书的不同点其实就是一个逻辑主线的不同。


在《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中,它的整个逻辑主线就是一个从知识的吸收到行动的具体实施,这么一个脉络。


作者并没有引用过多的案例,所有的案例都是围绕自身在读书过程当中的体会和收获,以及最终通过读书,促使自己独立创业的这样一个过程。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非常简单,但是它的道理又非常实用,可以说拿来就能用,并且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效仿的,非常好操作的一个具体的方法。


而《高分读书法》,它的逻辑主线则是把读书拆分成不同的阶段,然后在每个不同的阶段穿插进不同的读书方法,并对每个方法进行细细地阐述。


读完之后你可能会有这样一种感悟,啊,真不愧是学霸呀,如果根据他的方法一一实施下来,自己成为学霸的路想必也不是很遥远。


从中可以看出,这些方法确实非常有用,但是到底能不能为自己所用,就要打一个问号了,因为毕竟在我看来,有些步骤还是过于繁琐。


仿佛有那么一种感觉,读书的乐趣好像被剥夺了,完全是一些功利性的收获,不过我觉得用于备考,比如说考研或者考证,这些方法则是非常好用的。


所以你看,不同的方法对于不同的人,它的优劣性立马就凸显出来了,所以我们不能武断地去评判这个方法到底好不好,这本书到底好不好,只看它对于我们自己到底有没有用。


在我读完这两本书之后,我把对我自己有用的收获和几个点,也进行了一个总结。


03 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这才是永恒的真理


我在读完《实用性阅读指南》之后,有了一个迅速的行动,就是开始把我所读过的每一本书,都整理成一张思维导图。


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工作量,因为在过往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读了不下几十本书。


但是我仍然决定把这些书都总结下来,一是对知识的一个回顾,另外也是对知识的一个整理和汇总。


所以虽然《实用性阅读指南》仅仅只有7万字的薄薄一本,但是却促成了我的这么一个行动,我觉得这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


而《高分阅读法》这些琳琅满目的读书方法,确实让我有点眼花缭乱,可是我在做了最后的思维导图之后发现,其实在我以前读书的过程当中,有用到过它的部分方法。


所以把我曾经用过的这些方法和我在这本书当中所学到的新方法进行汇总,也并不觉得这么多方法很难接受。


这本书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它把这些读书方法概括总结得非常全面,是你读任何一种类型的书都可以用得上的方法。


而且你并不需要把所有的方法都用在读同一本书上,如果你觉得有些方法比较繁琐,可以只用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方法。


我在开始读一本新的书的时候,就用上了装帧阅读法,也就是说带着推测去读书,我把它的书名、腰封、封面都读完之后,开始推测这本书大概要讲一个什么样的内容,大概会给我们提到哪些解决办法,我觉得这个过程其实很有意思。


以上就是我对《实用性阅读指南》和《高分阅读法》这两本书的相同点,不同点以及我本人的一些收获的阐述。


虽然老早就知道了主题阅读这个读书方法,但是通过《实用性阅读指南》和《高分读书法》这两本书的细致阅读和分析对比,才算是真正开始了主题阅读。希望对各位书友有所帮助。







pLQ�'C?2A��

你可能感兴趣的:(主题阅读:让知识在碰撞中不断产生化学反应,达到吸收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