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一: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运用对象、类、封装、继承、多态和消息等概念来构造、测试、重构软件的方法。
定义二: 面向对象方法是以认识论为基础,用对象来理解和分析问题空间,并设计和开发出由对象构成的软件系统(解空间)的方法。 由于问题空间和解空间都是由对象组成的,这样可以消除由于问题空间和求解空间结构上的不一致带来的问题。简言之,面向对象就是面向事情本身,面向对象的分析过程就是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
面向对象方法从对象出发,发展出对象,类,消息,继承等概念。
面向对象方法的主要优点是:符合人们通常的思维方式;从分析到设计再到编码采用一致的模型表示具有高度连续性;软件重用性好。
重载发生在同一类中是指不同的函数使用相同的函数名,但是函数的参数个数或类型不同。调用的时候根据函数的参数来区别不同的函数。无法以返回值类型来区分重载
覆盖(也叫重写)是指在派生类中重新对基类中的虚函数(注意是虚函数)重新实现。即函数名和参数都一样,只是函数的实现体不一样。修饰符不能比父类权限小
java的oop三大特性之一,是指一种将抽象性函式接口的实现细节部份包装、隐藏起来的方法。可以认为是一个屏障,让我们类中的方法不被随机访问。
优点:
看过一个博主总结的说法,java 封装,说白了就是将一大坨公共通用的实现逻辑代码,装到一个盒子里(class),出入口都在这个盒子上。你要用就将这个盒子拿来用,连接出入口,就能用了,不用就可以直接扔,对你代码没什么影响。对程序员来说,使用封装的目的:
1.偷懒,辛苦一次,后面都能少敲很多代码,增强了代码得复用性
2.简化代码,看起来更容易懂
3.隐藏核心实现逻辑代码,简化外部逻辑,并且不让其他人修改,jar 都这么干
4.一对一,一个功能就只为这个功能服务;避免头发绳子一块用,导致最后一团糟
oop的三大特性之一,继承是新类来继承一个已存在的类,当前类可以对继承的类的方法进行重新编写(重写),也可以使用非是有的方法,没有选择性继承。
继承有两个关键字一个是extends,一个是implements
class SubDemo extends Demo{} //SubDemo是子类,Demo是父类
interface SubDemo implements DemoService // 接口的继承
好处
特点
class A{}
class B extends A{}
class C extends B{}
面向对象三大特性之一。多态就是指程序中定义的引用变量所指向的具体类型和通过该引用变量发出的方法调用在编程时并不确定,而是在程序运行期间才确定,即一个引用变量倒底会指向哪个类的实例对象,该引用变量发出的方法调用到底是哪个类中实现的方法,必须在由程序运行期间才能决定。因为在程序运行时才确定具体的类,这样,不用修改源程序代码,就可以让引用变量绑定到各种不同的类实现上,从而导致该引用调用的具体方法随之改变,即不修改程序代码就可以改变程序运行时所绑定的具体代码,让程序可以选择多个运行状态,这就是多态性。
java实现多态有三个必要条件:继承、重写、向上转型。
普通类是一个可以直接被实例化的对象,并且在普通类中可以包含有构造方法、普通方法、static方法、常量和变量等内容。而抽象类是指在普通类的结构里面增加抽象方法的组成部分。
那么什么叫抽象方法呢?在所有的普通方法上面都会有一个“{}”,这个表示方法体,有方法体的方法一定可以被对象直接使用。而抽象方法,是指没有方法体的方法,同时抽象方法还必须使用关键字abstract做修饰。
而拥有抽象方法的类就是抽象类,抽象类要使用abstract关键字声明。
abstract class A{//定义一个抽象类
public void fun(){//普通方法
System.out.println("存在方法体的方法");
}
public abstract void print();//抽象方法,没有方法体,有abstract关键字做修饰
}
使用点:
抽象类无法直接进行实例化操作。为什么不能直接实例化呢?当一个类实例化之后,就意味着这个对象可以调用类中的属性或者放过了,但在抽象类里存在抽象方法,而抽象方法没有方法体,没有方法体就无法进行调用。既然无法进行方法调用的话,又怎么去产生实例化对象呢。
抽象类的使用原则如下:
(1)抽象方法必须为public或者protected(因为如果为private,则不能被子类继承,子类便无法实现该方法),缺省情况下默认为public;
(2)抽象类不能直接实例化,需要依靠子类采用向上转型的方式处理;
(3)抽象类必须有子类,使用extends继承,一个子类只能继承一个抽象类;
(4)子类(如果不是抽象类)则必须覆写抽象类之中的全部抽象方法(如果子类没有实现父类的抽象方法,则必须将子类也定义为为abstract类。);
(1)抽象类继承子类里面有明确的方法覆写要求,而普通类可以有选择性的来决定是否需要覆写;
(2)抽象类实际上就比普通类多了一些抽象方法而已,其他组成部分和普通类完全一样;
(3)普通类对象可以直接实例化,但抽象类的对象必须经过向上转型之后才可以得到。
虽然一个类的子类可以去继承任意的一个普通类,可是从开发的实际要求来讲,普通类尽量不要去继承另外一个普通类,而是去继承抽象类。这样是为了规范使用,因为abstract作为一个语法糖,要求子类必须重写抽象方法,但是如果你使用的是普通类,你有可能就会忘记重写,所有的子类如果要想正常的完成操作,必须按照指定的方法进行覆写才可以,而这个时候抽象类所起的功能就是一个类定义模板的功能。
package com.wz.abstractdemo;
abstract class A{//定义一个抽象类
static abstract class B{//static定义的内部类属于外部类
public abstract void print();
}
}
class C extends A.B{
public void print(){
System.out.println("**********");
}
}
public class Test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B ab = new C();//向上转型
ab.print();
}
}
3.任何时候,如果要执行类中的static方法的时候,都可以在没有对象的情况下直接调用,对于抽象类也一样。
package com.wz.abstractdemo;
abstract class A{//定义一个抽象类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
}
}
public class Test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print();
}
}
参考博主:关于java抽象类详解
官方解释:Java接口是一系列方法的声明,是一些方法特征的集合,一个接口只有方法的特征没有方法的实现,因此这些方法可以在不同的地方被不同的类实现,而这些实现可以具有不同的行为(功能)。
我的解释:接口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殊的类,里面全部是由全局常量和公共的抽象方法所组成。接口是解决Java无法使用多继承的一种手段,但是接口在实际中更多的作用是制定标准的。或者我们可以直接把接口理解为100%的抽象类,既接口中的方法必须全部是抽象方法。(JDK1.8之前可以这样理解)
就像一个类一样,一个接口也能够拥有方法和属性,但是在接口中声明的方法默认是抽象的。(即只有方法标识符,而没有方法体)。
为了声明一个接口,我们使用interface这个关键字,在接口中的所有方法都必须只声明方法标识,而不要去声明具体的方法体,因为具体的方法体的实现是由继承该接口的类来去实现的,因此,接口并不用管具体的实现。接口中的属性默认为Public Static Final.一个类实现这个接口必须实现这个接口中定义的所有的抽象方法。
接口部分参考文章
枚举是一个被命名的整型常数的集合,用于声明一组带标识符的常数。枚举在曰常生活中很常见,例如一个人的性别只能是“男”或者“女”,一周的星期只能是 7 天中的一个等。类似这种当一个变量有几种固定可能的取值时,就可以将它定义为枚举类型。
在 JDK 1.5 之前没有枚举类型,那时候一般用接口常量来替代。而使用 Java 枚举类型 enum 可以更贴近地表示这种常量。
个人理解就是用来声明一系列约定好的规则和参数集合,方便进行调用
enum Signal
{
//定义一个枚举类型
GREEN,YELLOW,RE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r(int i=0;i<Signal.values().length;i++)
{
System.out.println("枚举成员:"+Signal.values()[i]);
}
}
EnumMap 与 EnumSet
为了更好地支持枚举类型,java.util 中添加了两个新类:EnumMap 和 EnumSet。使用它们可以更高效地操作枚举类型。
EnumMap 类
EnumMap 是专门为枚举类型量身定做的 Map 实现。虽然使用其他的 Map(如 HashMap)实现也能完成枚举类型实例到值的映射,但是使用 EnumMap 会更加高效。
HashMap 只能接收同一枚举类型的实例作为键值,并且由于枚举类型实例的数量相对固定并且有限,所以 EnumMap 使用数组来存放与枚举类型对应的值,使得 EnumMap 的效率非常高。
//定义数据库类型枚举
public enum DataBaseType
{
MYSQUORACLE,DB2,SQLSERVER
}
//某类中定义的获取数据库URL的方法以及EnumMap的声明
private EnumMap<DataBaseType,String>urls=new EnumMap<DataBaseType,String>(DataBaseType.class);
public DataBaseInfo()
{
urls.put(DataBaseType.DB2,"jdbc:db2://localhost:5000/sample");
urls.put(DataBaseType.MYSQL,"jdbc:mysql://localhost/mydb");
urls.put(DataBaseType.ORACLE,"jdbc:oracle:thin:@localhost:1521:sample");
urls.put(DataBaseType.SQLSERVER,"jdbc:microsoft:sqlserver://sql:1433;Database=mydb");
}
//根据不同的数据库类型,返回对应的URL
//@param type DataBaseType 枚举类新实例
//@return
public String getURL(DataBaseType type)
{
return this.urls.get(type);
}
实际使用中,EnumMap 对象 urls 往往是由外部负责整个应用初始化的代码来填充的。这里为了演示方便,类自己做了内容填充。
从本例中可以看出,使用 EnumMap 可以很方便地为枚举类型在不同的环境中绑定到不同的值上。本例子中 getURL 绑定到 URL 上,在其他的代码中可能又被绑定到数据库驱动上去。
EnumSet 类
EnumSet 是枚举类型的高性能 Set 实现,它要求放入它的枚举常量必须属于同一枚举类型。EnumSet 提供了许多工厂方法以便于初始化,如表 2 所示。
方法 | 描述 |
---|---|
allOf(Class element type) | 创建一个包含指定枚举类型中所有枚举成员的 EnumSet 对象 |
complementOf(EnumSet s) | 创建一个与指定 EnumSet 对象 s 相同的枚举类型 EnumSet 对象,并包含所有 s 中未包含的枚举成员 |
copyOf(EnumSet s) | 创建一个与指定 EnumSet 对象 s 相同的枚举类型 EnumSet 对象,并与 s 包含相同的枚举成员 |
noneOf(创建指定枚举类型的空 EnumSet 对象 |
|
of(E first,e…rest) | 创建包含指定枚举成员的 EnumSet 对象 |
range(E from ,E to) | 创建一个 EnumSet 对象,该对象包含了 from 到 to 之间的所有枚举成员 |
for(Operation op:EnumSet.range(Operation.PLUS,Operation.MULTIPLY))
{
doSomeThing(op);
}
关于枚举类型的7种用法
泛型,即“参数化类型”。一提到参数,最熟悉的就是定义方法时有形参,然后调用此方法时传递实参。那么参数化类型怎么理解呢?顾名思义,就是将类型由原来的具体的类型参数化,类似于方法中的变量参数,此时类型也定义成参数形式(可以称之为类型形参),然后在使用/调用时传入具体的类型(类型实参)。
泛型的本质是为了参数化类型(在不创建新的类型的情况下,通过泛型指定的不同类型来控制形参具体限制的类型)。也就是说在泛型使用过程中,操作的数据类型被指定为一个参数,这种参数类型可以用在类、接口和方法中,分别被称为泛型类、泛型接口、泛型方法。
泛型说明详解
注解(元数据)为我们在代码中添加信息提供一种形式化的方法,我们可以在某个时刻非常方便的使用这些数据。将的通俗一点,就是为这个方法增加的说明或功能。例如:@Overvide这个注解就用来说明这个方式重写父类的。
JDK提供的注解
目前内置了三种注解@Override、@Deprecated、@SuppressWarnnings
还包含元注解,自定义注解等
注解详解和使用
程序运行时,发生的不被期望的事件,它阻止了程序按照程序员的预期正常执行,这就是异常。异常发生时,是任程序自生自灭,立刻退出终止。在Java中即,Java在编译或运行或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java提出了一种机制:异常处理机制能让程序在异常发生时,按照代码的预先设定的异常处理逻辑,针对性地处理异常,让程序尽最大可能恢复正常并继续执行,且保持代码的清晰。
Java中的异常可以是函数中的语句执行时引发的,也可以是程序员通过throw 语句手动抛出的,只要在Java程序中产生了异常,就会用一个对应类型的异常对象来封装异常,JRE就会试图寻找异常处理程序来处理异常。
Java异常机制用到的几个关键字:try、catch、finally、throw、throws。
异常的根接口Throwable,其下有2个子接口,Error和Exception。
Java 语言定义了一些异常类在 java.lang 标准包中。
标准运行时异常类的子类是最常见的异常类。由于 java.lang 包是默认加载到所有的 Java 程序的,所以大部分从运行时异常类继承而来的异常都可以直接使用。
Java 根据各个类库也定义了一些其他的异常,下面的表中列出了 Java 的非检查性异常。
异常 | 描述 |
---|---|
ArithmeticException | 当出现异常的运算条件时,抛出此异常。例如,一个整数"除以零"时,抛出此类的一个实例。 |
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 用非法索引访问数组时抛出的异常。如果索引为负或大于等于数组大小,则该索引为非法索引。 |
ArrayStoreException | 试图将错误类型的对象存储到一个对象数组时抛出的异常。 |
ClassCastException | 当试图将对象强制转换为不是实例的子类时,抛出该异常。 |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 抛出的异常表明向方法传递了一个不合法或不正确的参数。 |
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 抛出的异常表明某一线程已经试图等待对象的监视器,或者试图通知其他正在等待对象的监视器而本身没有指定监视器的线程。 |
IllegalStateException | 在非法或不适当的时间调用方法时产生的信号。换句话说,即 Java 环境或 Java 应用程序没有处于请求操作所要求的适当状态下。 |
IllegalThreadStateException | 线程没有处于请求操作所要求的适当状态时抛出的异常。 |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 指示某排序索引(例如对数组、字符串或向量的排序)超出范围时抛出。 |
NegativeArraySizeException | 如果应用程序试图创建大小为负的数组,则抛出该异常。 |
NullPointerException | 当应用程序试图在需要对象的地方使用 null 时,抛出该异常 |
NumberFormatException | 当应用程序试图将字符串转换成一种数值类型,但该字符串不能转换为适当格式时,抛出该异常。 |
SecurityException | 由安全管理器抛出的异常,指示存在安全侵犯。 |
String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 此异常由 String 方法抛出,指示索引或者为负,或者超出字符串的大小。 |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 当不支持请求的操作时,抛出该异常。 |
下面的表中列出了 Java 定义在 java.lang 包中的检查性异常类。
异常 | 描述 |
---|---|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应用程序试图加载类时,找不到相应的类,抛出该异常。 |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 当调用 Object 类中的 clone 方法克隆对象,但该对象的类无法实现 Cloneable 接口时,抛出该异常。 |
IllegalAccessException | 拒绝访问一个类的时候,抛出该异常。 |
InstantiationException | 当试图使用 Class 类中的 newInstance 方法创建一个类的实例,而指定的类对象因为是一个接口或是一个抽象类而无法实例化时,抛出该异常。 |
InterruptedException | 一个线程被另一个线程中断,抛出该异常。 |
NoSuchFieldException | 请求的变量不存在 |
NoSuchMethodException | 请求的方法不存在 |
throw:指的是在方法中人为抛出一个异常对象(这个异常对象可能是自己实例化或者抛出已存在的);
throws:在方法的声明上使用,表示此方法在调用时必须处理异常。
在 Java 中你可以自定义异常。如果要自定义异常类,则扩展Exception类即可,因此这样的自定义异常都属于检查异常(checked exception)。如果要自定义非检查异常,则扩展自RuntimeException。
按照国际惯例,自定义的异常应该总是包含如下的构造函数:
package java.io;
public class IOException extends Exception {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7818375828146090155L;
public IOException() {
super();
}
public IOException(String message) {
super(message);
}
public IOException(String message, Throwable cause) {
super(message, cause);
}
public IOException(Throwable cause) {
super(cause);
}
}
异常处理借鉴博主
多线程是实现并发机制的一种有效手段。进程和线程一样,都是实现并发的一个基本单位。线程是比进程更小的执行单位,线程是进程的基础之上进行进一步的划分。所谓多线程是指一个进程在执行过程中可以产生多个更小的程序单元,这些更小的单元称为线程,这些线程可以同时存在,同时运行,一个进程可能包含多个同时执行的线程。进程与线程的区别如图所示:
在 Java 中实现多线程有两种手段,一种是继承 Thread 类,另一种就是实现 Runnable 接口。下面我们就分别来介绍这两种方式的使用。
package ljz;
class MyThread implements Runnable{ // 实现Runnable接口,作为线程的实现类
private String name ; // 表示线程的名称
public MyThread(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 ; // 通过构造方法配置name属性
}
public void run(){ // 覆写run()方法,作为线程 的操作主体
for(int i=0;i<10;i++){
System.out.println(name + "运行,i = " + i) ;
}
}
};
public class RunnableDemo0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MyThread mt1 = new MyThread("线程A ") ; // 实例化对象
MyThread mt2 = new MyThread("线程B ") ; // 实例化对象
Thread t1 = new Thread(mt1) ; // 实例化Thread类对象
Thread t2 = new Thread(mt2) ; // 实例化Thread类对象
t1.start() ; // 启动多线程
t2.start() ; // 启动多线程
}
};
结果
从程序可以看出,现在的两个线程对象是交错运行的,哪个线程对象抢到了 CPU 资源,哪个线程就可以运行,所以程序每次的运行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在线程启动虽然调用的是 start() 方法,但实际上调用的却是 run() 方法定义的主体。
public class Thread extends Object implements Runnable
从 Thread 类的定义可以清楚的发现,Thread 类也是 Runnable 接口的子类,但在Thread类中并没有完全实现 Runnable 接口中的 run() 方法,下面是 Thread 类的部分定义。
Private Runnable target;
public Thread(Runnable target,String name){
init(null,target,name,0);
}
private void init(ThreadGroup g,Runnable target,String name,long stackSize){
...
this.target=target;
}
public void run(){
if(target!=null){
target.run();
}
}
从定义中可以发现,在 Thread 类中的 run() 方法调用的是 Runnable 接口中的 run() 方法,也就是说此方法是由 Runnable 子类完成的,所以如果要通过继承 Thread 类实现多线程,则必须覆写 run()。
实际上 Thread 类和 Runnable 接口之间在使用上也是有区别的,如果一个类继承 Thread类,则不适合于多个线程共享资源,而实现了 Runnable 接口,就可以方便的实现资源的共享。
要想实现多线程,必须在主线程中创建新的线程对象。任何线程一般具有5种状态,即创建,就绪,运行,阻塞,终止。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这几种状态:
创建状态
在程序中用构造方法创建了一个线程对象后,新的线程对象便处于新建状态,此时它已经有了相应的内存空间和其他资源,但还处于不可运行状态。新建一个线程对象可采用Thread 类的构造方法来实现,例如 “Thread thread=new Thread()”。
就绪状态
新建线程对象后,调用该线程的 start() 方法就可以启动线程。当线程启动时,线程进入就绪状态。此时,线程将进入线程队列排队,等待 CPU 服务,这表明它已经具备了运行条件。
运行状态
当就绪状态被调用并获得处理器资源时,线程就进入了运行状态。此时,自动调用该线程对象的 run() 方法。run() 方法定义该线程的操作和功能。
阻塞状态
一个正在执行的线程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被人为挂起或需要执行耗时的输入/输出操作,会让 CPU 暂时中止自己的执行,进入阻塞状态。在可执行状态下,如果调用sleep(),suspend(),wait() 等方法,线程都将进入阻塞状态,发生阻塞时线程不能进入排队队列,只有当引起阻塞的原因被消除后,线程才可以转入就绪状态。
死亡状态
线程调用 stop() 方法时或 run() 方法执行结束后,即处于死亡状态。处于死亡状态的线程不具有继续运行的能力。
在此提出一个问题,Java 程序每次运行至少启动几个线程?
回答:至少启动两个线程,每当使用 Java 命令执行一个类时,实际上都会启动一个 JVM,每一个JVM实际上就是在操作系统中启动一个线程,Java 本身具备了垃圾的收集机制。所以在 Java 运行时至少会启动两个线程,一个是 main 线程,另外一个是垃圾收集线程。
这把就是简单介绍基本知识,详细的等学习到这部分在进行分享
参考文章
大佬传送门
java多线程
Java对数据的操作是通过流的方式,IO流用来处理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上传文件和下载文件,Java用于操作流的对象都在IO包中。
参考文章:
赵彦军博客IO流学习总结
(1)Java反射机制的核心是在程序运行时动态加载类并获取类的详细信息,从而操作类或对象的属性和方法。本质是JVM得到class对象之后,再通过class对象进行反编译,从而获取对象的各种信息。
(2)Java属于先编译再运行的语言,程序中对象的类型在编译期就确定下来了,而当程序在运行时可能需要动态加载某些类,这些类因为之前用不到,所以没有被加载到JVM。通过反射,可以在运行时动态地创建对象并调用其属性,不需要提前在编译期知道运行的对象是谁。
下图是类的正常加载过程、反射原理与class对象:
Class对象的由来是将.class文件读入内存,并为之创建一个Class对象。
1、优点:在运行时获得类的各种内容,进行反编译,对于Java这种先编译再运行的语言,能够让我们很方便的创建灵活的代码,这些代码可以在运行时装配,无需在组件之间进行源代码的链接,更加容易实现面向对象。
2、缺点:
(1)反射会消耗一定的系统资源,因此,如果不需要动态地创建一个对象,那么就不需要用反射;
(2)反射调用方法时可以忽略权限检查,因此可能会破坏封装性而导致安全问题。
1、反编译:.class–>.java
2、通过反射机制访问java对象的属性,方法,构造方法等
3、当我们在使用IDE,比如Ecplise时,当我们输入一个对象或者类,并想调用他的属性和方法是,一按点号,编译器就会自动列出他的属性或者方法,这里就是用到反射。
4、反射最重要的用途就是开发各种通用框架。比如很多框架(Spring)都是配置化的(比如通过XML文件配置Bean),为了保证框架的通用性,他们可能需要根据配置文件加载不同的类或者对象,调用不同的方法,这个时候就必须使用到反射了,运行时动态加载需要的加载的对象。
Java.lang.Class;
Java.lang.reflect.Constructor;
Java.lang.reflect.Field;
Java.lang.reflect.Method;
Java.lang.reflect.Modifier;
1、获得Class:主要有三种方法:
(1)Object–>getClass
(2)任何数据类型(包括基本的数据类型)都有一个“静态”的class属性
(3)通过class类的静态方法:forName(String className)(最常用)
package fanshe;
public class Fansh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第一种方式获取Class对象
Student stu1 = new Student();//这一new 产生一个Student对象,一个Class对象。
Class stuClass = stu1.getClass();//获取Class对象
System.out.println(stuClass.getName());
//第二种方式获取Class对象
Class stuClass2 = Student.class;
System.out.println(stuClass == stuClass2);//判断第一种方式获取的Class对象和第二种方式获取的是否是同一个
//第三种方式获取Class对象
try {
Class stuClass3 = Class.forName("fanshe.Student");//注意此字符串必须是真实路径,就是带包名的类路径,包名.类名
System.out.println(stuClass3 == stuClass2);//判断三种方式是否获取的是同一个Class对象
} catch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注意,在运行期间,一个类,只有一个Class对象产生,所以打印结果都是true;
三种方式中,常用第三种,第一种对象都有了还要反射干什么,第二种需要导入类包,依赖太强,不导包就抛编译错误。一般都使用第三种,一个字符串可以传入也可以写在配置文件中等多种方法。
参考博客:
https://www.sczyh30.com/posts/Java/java-reflection-1/
https://blog.csdn.net/a745233700/article/details/82893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