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斯理》系列的四大基调(读书笔记)

文/小关平

目录:

第一章:科幻与探险

第二章:时代背景

第三章:生活化

第四章:恐怖惊悚

第五章:侦探小说

第六章:谜团陷阱

第七章:风格变化

第八章:知识、智慧、想象力

第九章:细节描写

第十章:宗教色彩

第十一章:主流文学

附:世界科幻小说家喜爱度排名

————

倪匡是个极爱写作之人,其笔下的卫斯理不仅是个对任何稀奇古怪事物都抱有兴趣的传奇人物,也是个文笔很好的作家,这是作者对自己职业的致敬。

倪匡 客串电影《原振侠与卫斯理》饰演 倪匡本人

其小说类型也变化万千,几乎涉及所有的通俗小说类型,而其最有名的就是科幻小说。但他写的又不是纯粹的科幻,还杂糅了许多其它内容,比如科学探索、神秘事件、奇闻怪谈、宗教巫术、时事政治、案件推理、哲学思考等等。

《卫斯理》系列以中篇为主,每一篇抓住一个主题来写,从一件不可思议的神秘事件进入故事,引发一连串探险与推理,最终解开谜题,并得到主题的升华。

我认为《卫斯理》系列主要有四大风格基调:科幻、探险、悬疑、推理

————

△科幻与探险

说到探险与科幻的结合,首先想到法国科幻大师凡尔纳。《卫斯理》系列或多或少借鉴了凡尔纳讲故事的手法。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举《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为例,缘起海上漂来的一个神秘漂流瓶,格里那凡爵士和他的“邓肯”号开始了搜救格兰特船长的探险旅程。书中,通过《泰晤士报》寻找格兰特的家人,机缘巧合误上航船的地理学家,结识当地的土著神枪手等情节,看过《卫斯理》小说的读者都会觉得似曾相识(比如《虚像》《沉船》),这种解谜加探险的创作要素被倪匡运用得炉火纯青。 

他习惯借用西方小说中的模式,甚至很多作品就直接发生在国外,由外国人(欧美、西亚和东南亚居多)担当某一故事的线索人物,给人浓郁的异国小资情调。当然也有穷酸潦倒的人物,或隐藏于崇山里,或出现于大漠中,或是土著族人,或是教会密宗,嬉皮士、毒枭、妓女、杀人犯应有尽有,继承了凡尔纳一贯的人物创造模式。

倪匡对待科学研究并不苛求严谨,这是与凡尔纳小说不同之处。凡尔纳是带着西方科学精神去写作,倪匡则加入了东方神秘学说。国人在对待科学的态度上不太会出现布鲁诺那样的殉道者,而是易于接受倪匡这种思路。

中西合璧、洋材国魂的风格,在手冢治虫、宫崎骏、金庸等大师的作品中也得以展现,我在“金庸研究”和“动漫札记”专栏中都会详述。

————

△时代背景

《卫斯理》系列加入了很多真实的时代背景,比如大国争霸、中东战争等等,涉及敏感话题虽加以隐喻,但聪明的读者都能心领神会。

电影《卫斯理传奇》许冠杰 饰演 卫斯理

像《指环王》这样的魔幻小说,以完全架空的时代为故事背景,看似天马行空,十分自由,任凭作者虚构和想象,但由于完全不受限制,反而不如富有真实时代背景的小说读起来那么亲切可靠。

倪匡善于建立影像,他所描绘的事物,详细入微,恰如其分,加上常用第一人称,读来如同亲自去书中经历了一番。有些硬科幻动辄就将时代定为几千年后的未来,让人感觉飘渺虚幻,不易代入。

————

△生活化

将科幻小说生活化,是倪幻的巨大特色。

电影《卫斯理之霸王卸甲》 钱嘉乐 饰演 卫斯理

倪匡很少直接写异国他乡,往往先从身边常见的小事着手,从一点点不对劲和怪异中慢慢摸索和调查,再引出那些巨大而遥远的人物和事情。最后,又扩展到终极话题上来,比如对历史、宇宙、人生和生命的探索和思考。

相比西方冒险家(如凡尔纳、达尔文、洪堡)追求的探险经历,中国人其实很难体验那种远程旅行带来的刺激与快感,对自然和地理的见识也必定少于他们,但倪匡在小说中尽力避开了这种劣势。

他不是为写探险而写探险,他的每个故事总有一个主题,大凡都在书名或自序中得以展现,然后围绕这个主题逐步丰满故事,畅想灵感,所以探险经历是否详尽具体,地理位置和物理学原理是否准确无误,都不是最重要的。

倪匡的书迷大多都是被这种大胆而独特的创意所吸引。

————

△恐怖惊悚

说到倪匡小说的悬疑色彩,也可以用“恐怖”二字代替。

比如《影子》,涉及推理较少,总的来说就是一部惊险小说,并没有引发太多对人类的思考,却依靠古宅中“闹鬼”事件把读者代入了诡异的气氛之中。

看卫斯理与许信大闹古宅的经历,就感觉看一部探险类的电影。如果纯粹是闹鬼,也没什么可怕,闹鬼一说基本属于无稽之谈,道听途说大可不必为信,但倪匡将“影子”作为一种生物形态,拉伸扩展到人类世界之中,这就不仅是荒野村言,而是一种崭新的思路,奇妙的构设,大胆的想象,读来若有还无,活灵活现,真的担心起自己的影子是否会不按规律移动,甚至出现“正在看着自己”的恐怖景象。

这些书最好不要在深夜独处时读,我北漂时独住旅店,临睡前读了卫斯理的《芒点》,结果吓得连灯都不敢关。因为去关灯要经过一片镜子,看过《芒点》的朋友都知道镜子在那本书中有多可怕——最后只好一夜开着灯睡,可想而知卫斯理的故事恐怖到什么程度!

不得不佩服得说,他和金庸都是以假乱真的高手。读者中有人相信郭靖、杨过真有其人,也有人相信影子能够思考,狐狸会不断缩小,电梯会无止境上升!

————

△侦探小说

举《合成》为例,这本小说用残酷的破坏性事件反衬部分科学家的无道与荒谬,有种《弗兰肯斯坦》的意味,看得读者不寒而栗。

弗兰肯斯坦

那个从出生就是白痴的亚昆,被誉满全球的教授改造,用猿脑取代本来的人脑,更惊悚的是用螺丝钉钉上脑壳,方便他和助手随时取下来观察实验。这种反人道主义的行为成了倪匡反讽的对象,借助一连串神秘的住宅破坏案件和恶性凶杀案件,来阐述这个“变态凶手”其实是最可怜的“受害者”,给人以深邃的思考。

卫斯理小说常给人带来思考,它一方面以神秘离奇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一方面又使主题升华到人性高度,提醒人类不要任意妄为,正是这种双管齐下的创作手法,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读者为之着迷。

阅读《合成》的前半段章节中,倪匡大师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侦探连续剧的情节。

从教授迟到的失常举措,到变成受害者被杀,警察介入调查,疑凶被捕,委托人发现疑点找到卫斯理,抽丝剥茧的调查取证,嫌疑人离奇自杀,重要线索的发现,凶手与受害人的本末倒置,谜题的最终解开等等,一连串的推理随着情节的发展真相大白,很像《刑事侦缉档案》那样的侦探剧。

电视剧《卫斯理传奇》陶大宇 饰演 卫斯理

虽然乍一看,很多故事都卷入了层层迷雾的推理之中,有着奇妙循环的案件,但解谜过程又逐渐把视线引至不可思议的超自然解释之中。它不同于一般规律下的侦探小说,有着符合科学逻辑的案件推理及分析,虽然一再使用逻辑推理,但推理的内容却并不理性。

比如多次出现的“密室失踪”现象(《消失》、《尽头》、《贝壳》等),最终的解释并不是现实中的正常推理,与“密室之王”迪克森·卡尔设计出的五十余种密室类型相比,倪匡有着自特有的倪式解谜法。

————

△谜团陷阱

卫斯理每部作品都是从悬疑的线索引入,世间百态,无奇不有,离奇地深深超出了人的想象空间,却又都能自圆其说,用“科学”去解释其道。这与西方文学中的魔幻以及中国古代的神话不同,那种虚构可以让作家任意挥洒,天马行空,而倪匡的书目的是想办法让读者信服。所以当读者看到最后发现理由和解释太过牵强、不符合逻辑、也难以推理出结论的时候,就会认为这个故事虎头蛇尾。

电视剧《冒险王卫斯理》 吴奇隆 饰演 卫斯理

看卫斯理小说,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只要阅读几行字,就可能被大师的高明骗术骗进去,在一大堆谜团里面绕圈圈,跟着他所阐述的种种巧合,体验废寝忘食和欲罢不能。

之所以读者被他吸引,大抵因为倪匡写得都是人类内心深处的奥秘,比如生命的形式与奥秘,人生的终极意义等等。这是每个人都希望知道的,读者会将他笔下的世界和现实做一比较,寻找其中的关联,看看是否真如其所说。这种与生存息息相关的联系,将作家和读者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

△风格变化

双子座总是追求新奇、变化,聪明好学,古怪机灵,爱好广泛,博而不精,倪匡正是这样的男人,让人佩服,也让人头疼。

电视剧《卫斯理》 罗嘉良 饰演 卫斯理

《卫斯理》系列的创作几乎跨度了倪老一生,所以也就出现了风格多样的现象,在《卫斯理》系列之上有科幻系列(还包括原振侠、罗开、年轻人、非人协会),科幻系列之上是各种类型的小说,小说之外还有散文、诗歌、剧本、随笔等,可见其涉及门类之广。

别的暂且不谈,仅《卫斯理》系列就有各种不同的风格变化,从最初的江湖传奇转至了将科幻、探险、悬疑、推理、解谜、武侠、政治、间谍等各种元素包容一体,可以说是“比科幻故事有趣,比探险故事有理。”

再看其《黄金故事》《笔友》《命运》等故事的写作手法,各有不同,不断追求形式上的突破,挑战已有的倪式风格,另辟蹊径,也给读者带来了不少新鲜惊奇,有几部成为了读者津津乐道的典型。

————

△知识、智慧、想象力

我最佩服倪匡的无疑是他的想象力。除此之外,我也惊叹他能如此准确合理地运用知识。倪匡笑谈自己仅是依靠桌旁的一本百科全书,加上一丁点想象,便造就了这么多本被我称之为神作的书。但这只是他的自谦和幽默,倪匡其实有着丰富的阅读量和阅历。

电影《原振侠与卫斯理》 周润发 饰演 卫斯理

无论是自然知识还是社会知识,在卫斯理的小说中,总能在最恰当的时机出现在最适合的段落里。现在每人拥有一部手机或电脑,想打开百科全书查阅各种知识轻而易举,但在没有才华的作家笔下,这些知识只是不同字符的排列,就算勉强套入了自己的作品中,也只能算堆砌知识,而不是学问,不是智慧。

倪匡对各种知识是真正深入了解和理解的,正如他那许多业余爱好一般(养鱼、种花、集贝壳、木工、烹饪、古典音乐等),浑然乐在其中。有了生活,才能把知识转化为智慧。

虽然倪匡到了老年有些江郎才尽,但他一生贡献给读者的却是数不清的财富。不谈这么多焦点话题、科学设想、人性解读,就是这种写作风格模式的创建,在中国科幻文学史上也是一代巨人。

希望想当作家的人都能像凡尔纳、杰克伦敦、法布尔、埃尔热、倪匡等人一样,真正走进这个世界,探求虚幻与现实合而为一的超然体验。

————

△细节描写

倪匡把主人公“卫斯理”吹得神乎其神,他所谓的那些“真实经历”,十有八九都是凭空想象:

电影《卫斯理传奇》王祖贤 饰演 白素

他有一个美貌与智慧并重又擅长武术的妻子?

岳父大人是名震江湖的传奇老大?

女儿是个野性未驯的奇女子?

通晓不知道多少国家的语言及冷门方言?

可以与很多国家的政府官员、军事长官称兄道弟?

身边有研究各种学问的朋友?

他的一生经历是很多人几辈子都遇不到的。

但是,不得不佩服先生对细节的把握能力,他能将每一件事情说得像新闻报道一样真实准确。

他的好友金庸在写《倚天》的冰火岛时,也仿佛让读者跟随镜头走进了北极的神秘境地之中,兼具火山与冰川的奇异宝地,在张翠山与殷素素的携手共探之下,终于成为一家三口的隐居之所。

倚天屠龙记 冰火岛

金庸果真去了那里?他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对于没有去过的地方能描写得如此真切,这只是看书多的缘故吗?或许他们本身就是天才。

倪匡在每本小说中都很具体地描述环境,加之长期使用第一人称视角,让读者进入他的时空之中,流连忘返。

————

△宗教色彩

西方文学常带有宗教色彩,这和他们信奉基督教、天主教的历史有关。在不具宗教信仰的中国人笔下,这也是难以涉及的门槛,作家们没有那种文化底蕴,也懒得去写。即便有些人对欧美和西南亚的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等)感兴趣,也都浅尝即止,只懂肤浅皮毛。

电影《卫斯理蓝血人》 刘德华 饰演 卫斯理

倪匡有一个独特的宗教观,融汇贯通许多宗教思想,再结合自己对宇宙人生的独特理解,逐步在他的小说中完善而成。其中佛教(无论大乘、小乘、藏传)对他的影响似乎最大,再加上略带迷信的巫术(中国原生道教和少数民族蛊术)和西方神学,成就了一种没有系统可言的混合思想。在科学和宗教之间建立起辩证思维,是有别于大多数中国唯物论作家的。

————

△主流文学

至于倪匡的小说是否能登上大雅之堂,成为主流文学,这问题可以讨论,也可以说并无讨论必要。

首先,要理清雅与俗的关系就很困难,在中国古代,只有诗歌、散文堪称“高雅”,戏剧、小说都被称为通俗文学。《三国》、《水浒》这些如今被列入世界名著的文学作品,当年不过是说书人的民间艺术,打发百姓茶余饭后的闲暇时光。

电视剧《冒险王卫斯理》 余文乐 饰演 卫斯理

可见是否登堂入室,不在于非要字字斟酌,句句名言。倪匡常为人诟病说其小说过于芜杂泛滥,不够精益求精,我觉得在那么多龙蛇混杂的类型小说中,能够把科幻写得如此好看,已经很难得了。拿世界级小说来比较,《尤利西斯》《追忆似水年华》也不见得有多么精炼,可是依旧是名著。

————

本来想从卫斯理小说的四大基调入手来写这篇文章,但写着写着,就发现研究倪匡的小说头绪太多了,稍一不慎就形成枝叶繁多的森林。

倪匡的世界和金庸的江湖一样,博大精深,还需要慢慢阅读和研究。

————

附:世界科幻小说家喜爱度排名:

1倪匡(中国)《卫斯理系列》

2黄易(中国)《凌度宇系列》

3伊塔洛·卡尔维诺(意大利)《宇宙连环图》

4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阿根廷)《圆形废墟》

5星新一(日本)《喂——出来》

6田中芳树(日本)《银河英雄传说》

7爱伦·坡(美国)《瓶中手稿》

8斯蒂芬·金(美国)《小丑回魂》

9儒勒·凡尔纳(法国)《海底两万里》

10赫伯特·乔治·威尔斯(英国)《时间机器》

11刘慈欣(中国)《三体》

12王晋康(中国)《生命之歌》

13菲利普·K·迪克《全面回忆》

14乔治·奥威尔(英国)《一九八四》

15艾萨克·阿西莫夫(美国)《我,机器人》

16筒井康隆(日)《盗梦侦探》

17丹·布朗(美国)《达芬奇密码》

18何夕(中国)《六道众生》

19亚瑟·查理斯·克拉克(美国)《2001太空漫游》

20罗伯特·安森·海因莱因(美国)《星际迷航》

21玛丽·雪莱(英国)《弗兰克斯坦》

22韩松(中国)《红色海洋》

2011-12-30初稿  2018/2/6修改

你可能感兴趣的:(《卫斯理》系列的四大基调(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