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Wisdom
智能化软件开发沙龙是复旦大学CodeWisdom团队参与组织的专注于代码大数据与智能化软件开发的学术和技术沙龙,面向相关领域的学术界研究者和工业界实践者,通过各种线上和线下交流活动促进学术研究与实践技术的发展。微访谈是智能化软件开发沙龙依托沙龙微信群开展的线上交流活动,其形式是围绕某一具体话题邀请嘉宾进行在线访谈并与微信群成员互动。
可观测性与智能化运维
智能化软件开发微访谈·第二十一期
访谈简介
以微服务体系结构为主要特征的云原生软件系统通过细粒度的服务拆分以及服务的独立开发、交付、部署和伸缩能力极大地降低了单个服务开发的复杂性以及整体系统的可用性和可伸缩性。然而,云原生软件系统所包含的大量服务之间复杂、动态的交互关系以及系统所处的复杂、动态的运行环境使得系统的运维管理和高可用性保障成为一个重要的挑战。当前,以指标(metrics)、日志(log)、链路轨迹(trace)为主要支柱的可观测性(Observability)已经成为所谓的智能化运维(即AIOps)的重要基础。可观测性具体代表什么含义?可观测性在实践中有哪些具体实践?可观测性的流行代表着我们看待复杂软件系统的眼光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基于可观测性的智能化运维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针对这些问题,本次微访谈邀请了来自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多位专家,围绕可观测性与智能化运维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总结业界实践和学术界研究进展、探讨相关技术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访谈问题
01
能否谈一下您对可观测性的理解?可观测性对于以微服务架构为主要特点的云原生软件系统为什么特别重要?它与我们一般所说的“监控”是什么关系?
02
可观测性这个概念为什么这两年会火起来?可观测性的流行代表着我们看待复杂软件系统的眼光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03
您所在的企业以及您所了解的企业中在可观测性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方面有哪些成功的实践?当前所使用的可观测性技术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更细粒度、更深层次的可观测性技术是否有现实需求和应用前景?
04
您如何评价数据挖掘、深度学习、知识图谱等智能化技术在可观测性数据分析中所发挥的作用?智能化技术在当前的云原生软件系统运维实践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05
您认为基于可观测性的智能化运维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有哪些值得学术界和工业界探索的发展方向?您对相关领域的学术界研究者或工业界实践者有什么建议?
访谈时间与地点
2022年6月26日(周日)下午15:00-17:00
“智能化软件开发沙龙”微信群
主持人
彭鑫
复旦大学教授
彭鑫,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软件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委会副主任、开源发展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计算机学会青工委主任,《Journal of Software: Evolution and Process》联合主编,《ACM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Methodology》编委,《软件学报》编委,《Empirical Software Engineering》编委,IEEE软件维护与演化国际会议(ICSME)执委(2017-2020)。2016年获得NASAC青年软件创新奖。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软件开发大数据分析、软件智能化开发、云原生与智能化运维、人机物融合泛在计算系统、机器人软件工程等。研究工作获得ICSM 2011最佳论文奖、ACM SIGSOFT杰出论文奖(ASE 2018/2021)、IEEE TCSE杰出论文奖(ICSME 2018/2019/2020)、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年度最佳论文奖(2018)。带领复旦大学CodeWisdom研究团队开展软件开发大数据分析以及软件智能化开发与运维方面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在多家大型企业进行了实践应用。
访谈嘉宾
裴丹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
裴丹博士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裴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运维(AIOps),与国内大型金融机构、运营商、互联网公司有众多合作。裴博士在美国UCLA获得了博士学位,之后加入美国AT&T研究院担任资深研究员、主任研究员。裴博士在智能运维领域发表了近200篇学术论文和20多项美国专利授权。他是AIOps Challenge挑战赛的创办者。他是ACM和IEEE的Senior Member。
陈鹏飞
中山大学副教授
陈鹏飞副教授是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引入的“百人计划”青年骨干教师,博士生导师,2016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博士学位。2012年7月-2012年11月作为“明日之星”在微软亚洲研究工作实习,2016年6月-2018年1月在IBM中国研究员云计算部门担任研究员,2017年2月-2017年4月作为访问研究员在IBM T.J. Watson研究中心工作。主要方向为:云计算、智能运维( AIOps)、软件自动驾驶、微服务、无服务器计算、软件可靠性等。近年来在国际会议如WWW、IEEE INFOCOM、IEEE ISSRE、IEEE ICWS等和期刊如IEEE TNNLS、IEEE TDSC、IEEE TSC等发表50余篇论文,其中SCI论文11篇,中科院一区及CCF A类会议和期刊论文6篇,同时担任多个国际期刊和会议的审稿人。项目团队目前共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大数据中心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项目、广东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以及校企合作项目在内的多个项目。
贺品嘉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助理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助理教授、校长青年学者、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任职博士后三年。研究方向为软件可靠性、软件测试、MLOps、智能运维等。近年来在ICSE, FSE, ASE, ISSTA, OSDI, CSUR, TDSC等顶级会议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ISSRE最有影响力论文奖。Google Scholar引用超2300次,H-Index为19。主导的自动化日志分析开源项目LogPAI在GitHub上被star 3000余次,并被380多个学界业界组织下载7万余次。
张圣林
南开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
张圣林,南开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CCF互联网专委、软件工程专委、服务计算专委执行委员,YOCSEF天津AC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运维,包括异常检测、故障定位、根因分析和故障预测等。获ISSRE 18最佳学术论文奖、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南开大学第九届“良师益友”称号、华为计算产品线“最佳技术合作教授”,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在ATC, WWW, VLDB, SIGMETRICS, CoNEXT, INFOCOM, IJCAI等国际会议和JSAC, TC, TSC, TNSM, JSS等国内外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横向项目8项(与华为、字节跳动、网商银行、中兴等合作)。担任WWW22, ICNP22, IWQoS22, ISSRE 19/20/21/22程序委员会委员,TON/JSAC/TDSC/IoTJ/ASUR/TNSM/JCST等期刊审稿人。
林庆维
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林庆维, 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带领研究团队致力于云智能的算法创新。结合海量云平台数据,研究技术以有效提升云系统的质量和资源效率。在云智能/智能运维领域,林庆维有~50篇文章发表在高影响力的国际会议上,包括ICSE, FSE, OSDI, NSDI, AAAI, SigKDD等。其研究成果被微软多个产品部门采用,合作的产品包括微软云Azure,Office,Bing,Windows等。林庆维多次以会议主席身份组织了面向微软全公司的云智能峰会。
王含璋
eBay应用研究员
根因分析产品负责人,两年内带领团队从头完成支持各类运维报警的分析框架研发及产品落地,现已支持公司级测试生产和生产环境的实时故障根因分析。同时作为eBay科研与高校合作关系小组的初始成员,协助建设规范化的公司级产学研生态,促成并管理多个国际高校合作项目。科研兴趣主要包括分布式系统智能运维和根因检测、敏捷开发效能分析、微服务系统重构和演进以及软件知识图谱。
凌志钧
字节跳动 APM服务端负责人
2018年加入字节跳动,拥有10多年的私有云、 风控离在线平台、可观测性基础设施 等方向工作经验,目前负责基础架构--可观测性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指标模型的时序数据库bytetsd、链路追踪bytedTrace、报警引擎bAlarm、可观测性平台Argos等产品的研发和运营运维工作。
林帆
阿里云 云效数据洞察产品板块技术负责人
花名金戟,阿里云云研发部高级技术专家,前ThoughtWorks资深DevOps技术咨询师,多届极客邦CNut全球容器技术大会和CSDN架构技术实战峰会讲师。著有《CoreOS实践之路》和《容器即服务:从零构建企业级容器集群》两本书籍。原阿里巴巴研发平台效率度量负责人,目前负责云效产品的研发数据洞察板块。
蔡小刚
华为云应用运维域首席架构师
先后就职于IBM和华为,长期从事应用和云的ops,aiops、bigfastdata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工程化工作,主导架计了APM、AOM、LTS、CTS等云服务,持续构筑华为云面向租户的立体运维能力。常年与国内外高校紧密合作,在多个技术领域进行前瞻性研究和难题攻关;是技术分享社区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范超
京东零售平台运维负责人
10年电商平台技术经验,专注平台立体化监控和智能运维提效。负责APM平台建设,以及图片压缩技术迭代,传输协议升级多个技术专项落地,为业务质量提升不断创造价值。探索使用更准确的监测数据,反映业务运行质量,并转化到技改项目中;通过更完善的工具和平台化思路,沉淀技术运营价值,推进业务运维升级。
排版|CodeWisdom
文案|CodeWisdom
专注智能化软件开发,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