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之雷电防护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雷击是一种自然灾害。当建筑物和电气设备等遭受雷击时,雷电的放电电压可达数百万伏至数千万伏,放电电流可达几十至几百千安,远远大于发、供电系统的正常值,其破坏性极大。雷电可造成人畜伤亡、建筑物破坏、电气线路停电及电气设备损坏,甚至引起火灾和爆炸等严重事故。雷电灾害已被联合国有关部门列为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因此,研究雷电产生规律,进而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对于防止雷电造成的损害,防止建筑物的火灾和爆炸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雷电和静电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相对于观察者静止的电荷聚积的结果;都有放电现象;主要危害都是引起火灾和爆炸等。但雷电与静电产生和聚积的方式不同、存在的空间不同、放电能量相差甚远,因而防护措施也有很多不同。

雷电的产生

雷云是构成雷电的基本条件。雷云的形成一般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1)空气中应有足够的水蒸气。

2)有使潮湿的空气能够上升并开始凝结为水珠的气象条件或地形条件。

3)气流能够强烈、持久地上升。

云是由地面蒸发的水蒸气形成的。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到上部冷空气凝成小水滴,进而聚集形成云;此外,水平移动的冷气团或热气团,在其前锋交界面上也会形成积云。云中水滴受强气流吹袭时,分裂成较小的水滴和较大的水滴,分别带负电和正电。较小的水滴被气流带走,形成带负电的雷云。较大的水滴留在后方形成带正电的雷云。也有人根据冰晶组成的云带正电荷而水滴组成的云带负电荷的发现,认为水滴结冰过程中发生电荷的转移,冰晶带正电,水带负电,遇强烈气流把水带走后,形成带相反电荷的雷云。由此可见,水蒸气和强烈气流是形成雷云的必要条件。

随着电荷的积累,雷云的电位逐渐升高。当带不同电荷的雷云互相接近到一定程度,或雷云与大地凸出物接近到一定程度时,发生激烈的放电,出现强烈的闪光。由于放电时温度高达20000℃,空气受热急剧膨胀,发生爆炸的轰鸣声,产生闪电和雷鸣。

雷电的活动规律

1.雷电活动的一般规律

1)气候。湿热地区比气候寒冷而干燥的地区的雷击活动多。

2)地理纬度。雷电活动与地理纬度有关,赤道一带最高,由赤道分别向北、向南递减。

3)地域。雷电活动是山区多于平原,陆地多于湖泊、海洋。

4)时间。强烈的雷电活动多发于七、八月份。

2.雷电活动的选择性

1)从地质条件看,土壤电阻率越小,越利于电荷的积累。

①相对于大片土壤电阻率较大的地域,土壤电阻率较小的局部地域易遭受雷击。

②土壤电阻率突然变化的地域最容易遭受雷击。如岩石与土壤、山坡与稻田的交界处。

③岩石或土壤电阻率较大的山坡,雷击点多发生在山脚,山腰次之。

④土山或土壤电阻率较小的山坡,雷击点多发生在山顶,山腰次之。

⑤地下埋有导电矿藏(金属矿、盐矿等)的地区,易受雷击。

⑥地下水位高、小河沟、矿泉水和地下水出口处容易遭受雷击。

2)从地形上看,有利于雷云的形成与相遇处易遭雷击。

①山的东坡、南坡多于山的北坡和西北坡,这是因为海洋潮湿空气从东南进入大陆后,经曝晒及遇高山被抬升而出现雷雨。

②山中的局部平地受雷击的机会大于峡谷,这是因为峡谷窄,不易曝晒和对流,缺乏形成雷击的条件。

③湖旁、海边遭受雷击的机会较小,但海滨如有山岳,则靠海的一侧山坡遭受雷击的机会较多。

④雷击的地带与风向一致,风口或顺风的河谷容易遭受雷击。

3)从地物看,有利于雷云与大地建立良好的放电通道处易遭雷击。

①空旷地域中间的孤立建筑物、建筑群中的高耸建筑物容易遭受雷击。

②排放导电废气的管道口容易遭受雷击。

③顶层为金属结构、底下埋有大量金属管道、室内安装有大型金属设备的场所容易遭受雷击。

④建筑群中个别潮湿的建筑物(如冷库等)容易遭受雷击。

⑤尖屋顶及高耸建筑物、构筑物(如水塔、烟囱、天线和消防梯等)容易遭受雷击。

因此,在实际防雷工作中,要根据雷击活动的具体情况和雷击的可能性进行综合研究并对周围环境作全面分析后,再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

3.建筑物易受雷击的部位

1)屋角与檐角雷击率最高。

2)屋顶的坡度越大,屋脊的雷击率也越大,当坡度大于40°时,屋檐一般不易遭受雷击。

3)当屋面坡度小于27°、长度小于30m时,雷击点多发生在山墙,而屋脊和屋檐一般不易遭受雷击。

在具体应用时,可对易遭受雷击的部位进行重点保护。

雷电的危害

雷电具有电流很大、电压很高和冲击性很强等特点,有多方面的破坏作用,破坏力很大。雷电可造成设备和设施的损坏,可造成大规模停电及人员生命财产的损失。就其破坏性质来看,雷电的破坏作用可分为电性质、热性质和机械性质三方面的破坏作用。

1.电性质的破坏作用

雷电产生的数十万乃至数百万伏冲击电压(或外部过电压),可能毁坏发电机、电力变压器、断路器、绝缘子和仪表等电气设备的绝缘,造成大规模停电;绝缘损坏可能引起短路,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二次放电(反击)的火花也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绝缘的损坏可能导致高压窜入低压,并由此造成严重的触电事故:雷云直接对人体放电以及对人体的二次放电都可能使人致命;巨大的雷电流流入地下,会在雷击点及其连接的金属部分产生极高的对地电压,可能直接导致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的触电事故等(见图8-1)。


2.热性质的破坏作用

热性质的破坏作用表现在直击雷放电的高温电弧能直接引燃邻近的可燃物,从而造成火灾。巨大的雷电流通过导体,在极短的时间内转换出大量的热能,造成易燃品的燃烧或造成金属熔化、飞溅而引起火灾或爆炸。如果雷击在易燃物上,则更容易引起火灾。输电线、接地线及其他导体可能因发热而烧断,造成停电及其他故障。

3.机械性质的破坏作用

机械性质的破坏作用表现为被击物遭到破坏,甚至爆裂成碎片。这是由于巨大的雷电通过被击物时,在被击物缝隙中的气体剧烈膨胀,缝隙中的水分也急剧蒸发为大量气体,致使被击物破坏和爆炸。此外,同性电荷之间的静电斥力、同方向电流或电流转弯处的电磁作用力也有很强的破坏力,雷电时的气浪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气安全之雷电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