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三农的故事

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有话要说的,从山村出生的我,距离农业、农村、农民是非常近的,可以说身边的人都是农民。

小时候,我望着漫山遍野的草和植被,感觉视线所到之处皆是绿色,在那里祖祖辈辈的人们,靠山吃上,在山上,在沟里(沟即为山的凹陷之处)都种着庄稼,贪玩的我还从山上一路加速的跑下去,将到谷底的时候就刹不住了车,整整翻了360度,从那时的我,就意识到,黄土地实在是可敬又可怕了。如果遇上天气较好,雨水还算充足的一年,那么收获就与付出成正比了,面朝黄土的劳作,换来丰收的结果,这是最圆满的,为什么说她可怕,可能勤勤恳恳付出一年,就在即将花成果实的时候,一场冰雹或者霜冻降临了,那么今年的收获属实没有多少,这时黄土地上的人们长吁短叹,可是也无力至极。仅有的一条伴山的险路通向了外面,通向大山外面的世界,农副产品被装上了轰隆声作响的拖拉机或农用三轮车,运往城市,在城市的人们吃着香甜可口的苹果,一定想象不到,一个苹果要经历多少道工序,首先春夏的耕种就不说了,等花成果时,要用纸袋套在苹果的外面,原本套袋技术刚出现时,可以有效改善果实着色、减少农药污染、减轻病虫危害、防止日灼和鸟害的发生,结出的果子大、外形光滑,因此可以卖出更高的价格。但是套袋后会导致苹果里面的糖分变少,苹果的成熟提前,采摘时间提早,更有甚者还会导致苹果品质变差、口味变淡,但是均匀的果色是需要套袋才能实现的。第二步就是等苹果成熟后采摘的过程,首先垮上水果篮子,摘到低处的或者爬到树上摘高处的,可能都是有技巧的,放到篮子里的苹果还要倒在铺好一层厚厚的棉花被的地上,然后用一种特殊的剪刀将苹果的果柄(即苹果上面的枝丫,由花柄发育而来,是树枝和果实连接的部分。)修剪到放在苹果堆里保证不扎别的苹果,当然如果在修剪之前就被扎了洞,那这样的苹果的结局要么就是马上吃掉,要么就是坏了扔掉,成为土壤的肥料,在寒冷的冬天孤独的躺在黄土地里,或者有小动物跑来吃掉。这还是两道手,接着还要运回地窖,保存水分重量以及好口味,和黄土地上千千万万个苹果一样,等待着中介前来询价,这又会经历一个或者又一个的苹果零售商们的挑拣,可能边挑拣还抱怨这苹果品相不好呀,我们再去别家看看,就像待宰的羔羊,同样的命运可能还会被嫌弃。

最后,经过了二道贩,三道贩的倒卖,终于走向了市场,来来往往的人们哪里能体会到他们距离黄土地如此的近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与三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