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敢张嘴,到第一次做“口译”是什么样的体验

本人非英语专业,大四开始练习口语,口语基础:发音基础还可以,流利度差,上句不接下句,想到跟歪果仁聊天会心慌。

给自己立下flag,两年内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并入职一家外企。然后我做到了。自学BEC 高级,口语成绩200+,虽然不是很高,但是达到了自己的预期目标,可以自由跟老外交流。毕业之后前后入职三家欧美外企。

中国的英语大神很多,我顶多算个口语尚可之人,但是想分享一些自己口语提升之后,获得到的机会和心态,希望可以让口语基础薄弱的小伙伴们提高一下学习英语口语的信心,增加一些学习的动力。口语大神们,可以绕路了~或者留下大神们的指教也是极好的啊~

从害怕交流到第一次做“口译”?待我慢慢说来。

                                       

简单说下学习口语的经过,如果有小伙伴们感兴趣,我会后面继续更文细说些自己的方法。

大四参加了一个纠正发音的口语培训班,从发音开始学习,在高强度和高频率的纠正和练习之后,能基本保证一张口本能的发音是标准的,并在学习的过程中突破对“出错”的恐惧心理(时间1-2个月)。

而后,给自己的任务是,每天必须保证输入和输出。

输入体现在:

1、基础语料的积累,精读(常用日常口语,短句,长句,短文,长文)从熟读到能背诵的程度。泛读,选择一些难度适中的阅读长文,每天阅读。

2、听力资料和视频资料的输入。

输出体现在:

1、每天必须保证说一段完整的叙事描述(1-3分钟)只以口语的形式,并公开发表在一个公共平台(别人可以听到并评论的那种)。我当时选择的是一个口语APP。是可以提供陌生人配对口语交流,和社交平台为一体的。我的要求就是,每天把这种输出当做一个audio diary,把当天经历的事件、感想以口语的形式描述的出来。

2、还有就是不错过任何跟歪果仁交流的机会。由于穷,就把请外教的钱省下来变为找  老外“搭讪”了。北方的文化氛围和环境不如南方,歪果仁也不如南方发达城市那么常见。所以无论是在大街上、飞机上、旅游景点遇到歪果仁我的眼睛都会放光,变着法的鼓励自己主动跟他们沟通或是主动提供帮助。实习的时候,公司来了外国同事,也主动搭讪闲聊。

起初并不顺利,紧张的要死,语无伦次。但我是喜欢自虐的类型,有了第一次之后,后面就容易很多。后来随着次数的增加,紧张感逐渐减弱,刻意的将自己已经输入的语料在聊天和audio diary中使用。从死记硬背到刻意应用再到熟能生巧,较为自由的使用。

在抓住一切机会开口说的日复一日中,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就可以做到跟老外毫无紧张感的顺畅交流。那个APP上,由于贯彻”只发语音“的政策,一两年中也积累了将近2000的粉丝,还被产品官方拉进了一个口语达人的小群交流。(这些完全不在我的计划内)。

当然如果长时间的松懈和停止练习,再张嘴的时候,舌头就会发硬,表达也会变得不流畅。


                                       

然后就有了公司来了总部的同事,需要招待的时候,我明明不是HR部门的,也会邀请我陪同他们吃饭,聊天;参加一些只有higher一点level的人才会参加的会议和活动,而我只是个职场小白。

也曾经到欧洲总部接受培训1周,顺便又请假玩了一周,而中国只有2个参加培训的名额。我因为各种机会,结交了很多外国同事,即使我已经离开上家公司,他们来中国出差的时候,还是会邀请我共进晚餐。

很多外企是没有老外的,如果不是经常需要跟总部联系的level高一些的人,普通员工的英语水平也参差不齐。

我曾经就目睹了,总部同事来中国开会,询问某同事洗手间在哪,由于口语不佳,一个女生硬生生的送这位先生到洗手间的“惨剧”;也经历了外国同事问我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中国的同事,早上见面,连morning都不说”的尴尬。

                                       


我在现在这家法国公司的工作内容是不需要直接跟老外汇报的。员工的口语水平,除了亚太区的同事比较好之外,其他也是参差不齐。

有次一个大客户四个业务负责人来公司开会,我们领导为了凸显我们作为一家大型上市公司的外企的气质,邀请了亚太区的市场总监(老外)来做一个开场的presentation。

我就是作为一个部门旁听者参加了会议。然而,在会议开场前10分钟,部门经理突然轻描淡写的跟我说,你来做Sara的翻译吧。然后我就彻底懵逼了。因为我是新来的,周围的同事都跟我投来了“异样”的目光。

虽说可以跟老外进行交流,但是这种翻译工作,我是毫无经验的,而且这种口译是需要相当的专业基础的。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做,能做到什么程度。毕竟口译和同传对我来说,都是“高深莫测”的大神们做的事。对于这种突然的要求,和毫不知情,毫无准备的我来说,我是完全可以拒绝的,因为没有任何经验,心里超级没底,会议还有几分钟就开始了,会议室坐了十几个领导和同事。

                                       

我心里有两个声音在打架:

小怂说:我紧张到想吐,赶紧撤吧,感觉除了突然晕倒,没有什么能救我了。快跟领导拒绝吧,翻译砸了,造成的损失你能承担么?一点都没准备,马上就要开始了,你行么?

抖M又告诉我:这是个千载难得的锻炼机会,不但能检验你的言语能力,还能锻炼你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表现好了会给领导们留下好的印象。就算退一万步来说,你说不下去了,还可以找manager帮你补充。

于是挣扎了5分钟之后,我决定,虐自己,心里默默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的“遗言”。

会议开始,我努力保持镇定,并知会Sara稍微放慢一点语速(她平时说说话超快)。

然后就是,接下来的十几分钟,呃,我也不知道自己都说了些什么。没有了,其实总体还是翻译出了80%以上,有一两句超级长的句子,我没有做记录,听了前句就忘了后句,然后听了后句,前面又忘了,就找领导来帮忙补充。整体上气场没有弱下来,看客户的反应,应该是听懂了。

就这样,在我学习口语的众多“自虐”的故事中,又增加了一个。

就是这样,常常把自己逼入绝境,无路可退的我,还一直在英语学习的漫长道路上,前行。当然最近一段时间有些松懈,舌头又有点发硬了。毕竟语言就是熟能生巧的事情,长久不练习,突然开口说的话,连说母语也会不知所云。

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把自己逼入“无路可退”的学习区,甚至是惶恐区,但是正确的方法+刻意练习+良好的心态+长久的坚持,是做好任何事的基础,语言的学习也是一样。

如果有小伙伴们还在为踏出口语学习的这一步而有所顾忌,你还是不敢开口,不知道如何开口练习,没有学习伙伴的话,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小歪口语,帮大家克服学习心态,培养学习习惯,还有机会跟一群小伙伴们一起坚持开口说~恭候你的光临哦~

还有超全的发音课程等你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不敢张嘴,到第一次做“口译”是什么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