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圆》——张爱玲

摘录:

1,连说的话都是说过了一会之后才听出来,就像闪电隔了一个拍子才听见雷声。

2,引罗素的话:“悲观者称半杯水为半空,乐观者称为半满。”

3,夜空中斜斜划过一道银河似的粉笔灰阔条纹,与别的条纹交叉,并行,懒洋洋划来划去。(描写海上的探照灯)

4,比比也说身边的事比世界大事要紧,因为画图远近大小的比例。窗台上的瓶花比窗外的群众场面大。

5,墓园门口对联:此日吾躯归故土,他朝君体亦相同。

6,他们不干涉她,只静静的躺在她血液里,在她死的时候再死一次。(描写九莉对从未谋面的她祖父母的爱。只因他们不干涉她,所以她爱他们。)

7,十一月稀薄的阳光从玻璃门射进来,不够深入,飞絮一样迷漾。

8,我醉了也只有觉得好的东西更好,憎恶的更憎恶。

9,她不去看他,水远山遥的微笑望到几千里外,也许还是那边城灯下。

10,他的眼睛在她面颊旁边亮晶晶的像个钻石耳坠子。

11,时间变得悠长,无穷无尽,是个金色的沙漠,浩浩荡荡一无所有,只有嘹亮的音乐,过去未来重门洞开,永生大概只能是这样。

12,这一段时间与生命里无论什么别的事都不一样,因此与任何别的事都不相干。她不过陪他多走一段路。在金色梦的河上划船,随时可以上岸。

13,生命在你手里像一条进跳的鱼,你又想抓住它又嫌腥气。

14,要个没有回忆的颜色,回忆总有点悲哀。

15,他的过去里没有我   

        寂寂的流年   

        深深的庭院 

        空房里晒着太阳   

        已经是古代的太阳了

        我要一直跑进去   

        大喊“我在这儿,

          我在这儿呀!”

他没说,但是显然不喜欢。他的过去有声有色 ,不是那么空虚,在等着她来。

16,看见对街一排房屋红瓦上的霜,在阳光中已经在溶化,瓦背上湿了亮滢滢的,洼处依旧雪白,越发红的红,白的白,烨烨的一大片。

17,有时候她想,会不会这都是个梦,会忽然醒过来,会发现自己是另一个人,也许是公园里池边放小帆船的外国小孩。当然这日子已经过了很久了,但是有时候梦中的时间也好像很长。

18,她像棵树,往之雍窗前长着,在楼窗的灯光里也影影绰绰开着小花,但是只能在窗外窥视。

19,广阔的沥青马路像是倒了过来,人在蒙着星尘的青黑色天空上走。

20,日光里一蓬一蓬蓝色的烟尘,一波一波斜灌进来。

21,这些人都是数学上的一个点,只有地位,没有长度阔度。只有穿着臃肿的蓝布面大棉袍的九莉,她只有长度阔度厚度,没有地位。在这密点构成的虚线画面上,只有她这翠蓝的一大块,全是体积,狼犹的在一排排座位中间挤出去。

22,旷野里整天只有她与一个铜盆似的太阳,脸对脸。

23,那痛苦像火车一样轰隆隆一天到晚开着,日夜之间没有一点空隙。一醒过来它就在枕边,是只手表,走了一夜。


附感:

张爱玲的书从很早就买着放在架子上,灰落得快半指的厚度了也不曾拿出来窥一眼。偶尔扫过也会想起很早以前刚看时这篇文章的开头是多么的人物复杂,没有故事性。但是耐着性子看完,才发现我眼光太差,总不能一眼就看出这类珍品。

她的语句总是如此贴切,用一种隔离的眼光去描写现实,语言直白又附带讥讽。我总佩服她能将各种感受情景用最通俗的比喻表达出来。就好像她写这本最通俗的现实小说。本以为会没什么可看,却反倒被这种通俗吸引,大概这就是人之通性。纵然是最复杂的时代,旷男怨女依旧都是窗边的景物,比世界如何的远要紧多了。现在时代听多了“国家主义”的言语,反而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了“国家主义人”,这样忽视了眼前的自己和大家,突然觉得自己有些悲哀——没有一点生活的眼光。

《小团圆》上有《红楼梦》的影子,我读《红楼梦》少,总觉得自己欣赏不来这名著的美和内涵。但是读了《小团圆》,总觉得自己离《红楼梦》近了一点。其实不是不喜欢红楼,大概是“近乡情怯”的一种心态吧。越是喜欢的,越是不敢靠近,越是拘谨,于人于书都是一样。所以《红楼梦》看的太少,怕自己入了梦就不出来。

越是对现实生活的描写,越是直通人心。男欢女爱从来不因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消灭。人们痴于情,执迷在红尘中,起起伏伏,跌跌荡荡,如同大海上的漂流瓶,不知如何迹遇,却从来漂泊。

《小团圆》如此,《红楼梦》更是,除此之外,在这些情爱的背后,则是一个时代的生活,像一幅浮世绘上女子的小扇——一种时间的印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团圆》——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