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喜剧的艺术》之「脱口秀不是讲故事」

上两周累计花了十几个小时看脱口秀大会。不要问为什么,问就是生活太艰难了。心痛时间飞逝的同时,想起来我也是讲过脱口秀的人,我也是有脱口秀理论基础的人,于是翻出了我的入门书《The Comedy Bible》(荐书人是2001年全球头马冠军演讲Ouch的作者,so,感谢头马)。

先分享我的读书笔记,(计划)再结合脱口秀第四季同样是吐槽老公然后失利的女选手跟思文的对比,看看「脱口秀不应该是什么样子」。


喜剧是对人类诉求的强烈追问,而不是个人重要的事情
脱口秀基于前提,而不是故事。是基于对生活的深度洞察,选择贴近观众的话题,亮明自己的真挚态度,然后天马行空地演绎。
(1)所有的话题都被人讲过了except你的生活,但不要停留在你的生活,要提炼出共性,建立跟观众的链接
(2)真挚:「暴露出你的弱点」,不然你无法打动观众。就像第三季何广智再讲自己穷的梗就不响了,老罗就问,是不是你的经济条件得到了改善?同样是讲离婚,程璐和Rock的表演跟人完全不同的感觉。Rock明显还没有做好准备讲这段经历,讲出来的前提毫无信服力。
(3)认真对待生活(或者伤疤)不等于「严肃」对待生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被调侃


脱口秀是高度结构化的作品,以下就是标准的结构:
【话题 and 态度 and 前提】(铺垫)+【演绎 and/or 混合】(爆点)

(1)话题:一定是观众有兴趣的话题。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梗换一个场子就不响了,因为每一茬观众都不一样。
(2)最好用的4种态度:奇怪、恐怖、困难、愚蠢。比如庞博在第三季第一场的态度是「激烈的厮杀赛制太愚蠢了」,第四季第一场的态度是奇怪——「我不理解」(剧本杀、奶茶…)。没有态度是大忌。
(3)前提一定要有共性(无我),是真挚、独到的见解。不用好笑(追逐好笑反而会变成很雷的段子)。
(4)演绎一定是个人的(我、我们、我家…):但依然不要讲故事。演绎是夸大、虚构的现实。卡姆的「疯演」是一种演绎(比如「我实在太燃了」那一期),呼兰的对话文本也是一种演绎——“巴菲特的年化也才15%”“那是因为巴菲特买不着这么好的理财产品”。
(5)混合:「你能想象么?假如…」。比如,王建国说「有人看到我就说,你给我讲段脱口秀吧。那你见到邹市明的时候,咋不跟他说,你揍我一顿吧」


其他表演的技巧:
(1)如果在接近表演结尾的地方获得了大笑,直接谢谢观众结束表演(要记住目标不是展示所有的素材)。第三季李雪琴第一次出场,在「当所有人关心你飞得高不高时,只有你妈关心你的直播间发不发红包,这个梗是我抄呼兰的,谢谢呼兰」处获得了爆笑,但李雪琴坚持继续把最后一个价值观段子讲完。李诞就提示她,其实在爆笑那里结束更好。
(2)作为女性,一定要拓宽话题,不能只是身材、外貌焦虑、两性关系。我就特别喜欢赵晓卉,一股清流~~
(3)被冒犯的人一定要是咎由自取(比如自己)
(4)表演的前30s一定要炸。(其实做汇报也是)站在台上就一定要有掌控一切的意识(这是我的地盘)
(5)学会接受不理想的效果。只是素材不合适,既不是自己差劲,也不是观众没水准。
(6)一定要用「现在进行时」讲脱口秀(sorry这个点我不太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二刷《喜剧的艺术》之「脱口秀不是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