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悉达多》

微信读书《悉达多》

无戒学堂年度IP营打卡第223天,1390字,累计282511字】

昨天,我用一天时间读完了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这本书有许多观点与《当下的力量》是相通的,只是《悉达多》是以讲故事的形式来阐述的,读起来更有趣味性。

本书主要讲述了青年悉达多厌倦了婆罗门生活,与好友侨文达一起跟随沙门修行。在舍卫城,他们聆听了佛陀乔达摩的教义,侨文达选择追随乔达摩,悉达多则继续修行之路。他在城市中结识了名妓迦摩罗,并开始追逐情欲和名利,直至对一切产生厌倦。他再次抛下世俗,决心结束自己的生命,结果他却听见了生命的召唤.......

伴随黑塞的书写,我也在悉达多的步履中经历他的告别:告别双亲及家园,告别朋友及老师,告别佛陀,告别挚爱,告别旧我。这些残酷的告别或许是人生真相,或许是获得神性自我,获得对万物、对人、对世界更为广大的宽容与爱的必经之路。我看见佛陀。他光明圆满,神圣温柔。我看见他庄严、永恒而迷人的微笑。

我发现很多最终走向寻求自我的人,都曾经生活优渥,他们在物质满足的情况下更需求精神的满足。

悉达多离开婆罗门,离开沙门,我都没有感觉很惊奇,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一直有着自己的追求。虽然他也认同佛陀的教义,但是他想知道怎样才可以达到佛陀的境界。这时的悉达多还是脱离现实的,他视路边的花花草草皆是虚幻,他以为只有苦修才可以抵达终点。他只会思考,会等待,会斋戒,他可以跟着动植物几入轮回。从一定程度来说,他当时也算是得道高僧。

他忽然觉醒,他决定回到尘世,做回自己。他不再是婆罗门之子,不再是沙门,他只想做一回自己。他获得自由的双眼流连于尘世,他看见清晰地辨明可见的世界。他不再问询本质,瞄准彼岸,他在世间寻找故乡。他终悟得如果一个人扼杀感官意义的偶然之我,却喂养思想意义上的剥削多能的偶然之我,他是不会寻得自我的。

我一直认为,不经入世,就很难真得出世。悉达多一脚踏入红尘,经历世人经历的一切。他游戏人间,却渐渐沉沦,却在最后关头,他又一次觉醒,不灭的生命,认识了一切他遗忘的神圣事物。

文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是,跟着河流学习的悉达多已经几近圆满,他平和,沉默,天真无邪。但是他再次遇见了名妓迦摩罗,她还带来了悉达多的儿子。迦摩罗意外身亡,悉达多收留了儿子,他如世上所有的父母一样,试图改造儿子,让他少走弯路。但是孩子自负而心硬,对悉达多冷漠疏远,不愿劳作,冒犯长辈...... 悉达多开始意识到,孩子带来的不是幸福安宁,而是痛苦忧虑。可是他爱他,宁愿忍受爱的痛苦和忧虑,也不愿接受没有他的幸福和快乐。最终,儿子逃跑了,逃回了那个他恋恋不舍的红尘。

文中说悉达多的朋友说“人独自行过生命,蒙受玷污,承担罪过,痛饮苦酒,寻觅出路。难道有人曾被父亲或老师一路庇护?亲爱的,你相信有人能避开这道路?或许小悉达多能,因为你爱他,你愿意保他免于苦难和失望?但是就算你替他舍命十次,恐怕也不能扭转他命运的一丝一毫!

悉达多深爱着逃走的孩子。他的爱像一道伤口。他感到伤口的存在不该只为在心中溃烂,它应该风化、发光。我们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佛陀都无法勘破的事情,其实我们也没有必要太过苛责自己。

悉达多说,知识可以分享,智慧无法分享,它可以被发现,被体验。智慧令人安详,智慧创造奇迹,但人们无法言说和传授智慧。我深以为然,我们与每一本的书的链接也是因人而异,至于领悟到书中多少,也看每个人的造化了。我希望我能领悟本书的万分之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悉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