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36)——动机

当儿童感受到与自己的预见相冲突的经验时,他们就被驱使着去重构自己的知识。皮亚杰把这种情况称为打破平衡,把其结果称为不平衡。有些人把这种情况称为认知冲突。如果教育工作者有志于帮助儿童获得知识,他们就必须发现一些方法去促使不平衡发生,并且允许儿童以自己的方式通过积极的途径(同化和顺应)去重建平衡。

认知冲突

评论性探究是一种可以被教师或父母用作向学生提问,引导他们进入建设性的认知冲突(不平衡)状态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以向学生提问他们怎样探讨问题,怎样获得答案的方式被应用于教育过程的。基于儿童已经解决(或没有解决)的那些问题,教师向儿童提出进一步的问题,从儿童的回答中观察他们已经形成了什么样的规则或概括。”

评论性探究的目的在于测定儿童对讨论中的内容作出什么样的建构。这样,教师就能够设计和提出问题,使之与儿童赖以建构的推理相冲突。

由老师的提问所引导的经验必然导致认知冲突的产生。

社会性相互作用

到了儿童在发现自己的观点与他人不符,能够吸取他人的观点的时候,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认知发展来说也就变得重要了。这种情况一般开始于前运算阶段,自儿童入学开始,也就具有了认知方面的重要意义。大约在六或七岁,大多数儿童开始能够顺应别人的观点。于是,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成为促使正常的认知冲突发生的一个富有成效的途径。

儿童之间的相互指导(互教)是同伴间的一种有重要价值的活动,在学习尝试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教导者”和“被教导者”两方面都会受益。“教导者”会借此澄清自己的思想,而“被教导者”则因接触同伴的观点而经历认知冲突。

在学校里,所有涉及同伴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形都是有益的,比如扮演角色、比赛、游戏等等。所有这些活动都有助于同伴之间相互作用的进行。

自发的兴趣和惊奇

应到让儿童去探索他所自发感兴趣的东西,这种因人而异的兴趣,往往反映着某种不平衡,成为动机产生的原因。当儿童表现得对某事具有强烈兴趣时,这往往是在提醒人们,儿童在他们所感兴趣的领域已经遇到了认知冲突。

重视学生的自发的兴趣及一般兴趣的作用,在教育方面是很有价值的。应当把发展儿童的自发兴趣列入他们的“课程计划”。应该寻找一些途径让儿童了解自己对学校生活的某方面的自发的兴趣。总之,把花费时间在自发的兴趣上看作智力发展和获取知识的有效手段,是很有道理的。

除此之外,未知的和未预料到的东西也会引起儿童的兴趣,且会诱发认知冲突的产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皮亚杰(36)——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