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说“察其所安”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庾哉?人焉庾哉?”

【李泽厚译】孔子说:“看他的所做所为,观察他的由来始末,了解他的心理寄托,他还能躲藏到哪里去呀?”

【傅佩荣译】孔子说:“看明白他正在做的事,看清楚他过去的所作所为,看仔细他的心安于什么情况。这个人还能如何隐藏呢?这个人还能如何隐藏呢?”

……

百度了这段名句,果然各人理解各有不同——毕竟各有所悟,见己之所见,犹如众武林高手在阅读侠客岛石洞壁上《侠客行》。但毕竟石破天不常有,各取所需便好。

而我只是利用了现代互联网的便利,采众人之长,却又取己之所需,简单的拿来主义罢了。

就简单的选择了上述两个翻译,虽然有点差别,但都是讲如何看透一个人。

《增广贤文》里面讲:“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其实是对“子曰”一个无心的反驳。

然而,《增广贤文》讲的,是“守”,毕竟人性难识,不得不防,以保护自己为前提。

《论语》里讲的,则是“攻”,看人识人,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

现实当中,普通老百姓还是处于“守”势的多,能够“察其所安”的,不仅要有能力,还要有一定的高度——识人善用,才是“攻”势的目的。

最最难的,是“察其所安”,也就是“知心”。心托何处,如果不是掏心掏肺,要想通过蛛丝马迹觉察到,不容易。

有的人毫不掩饰自己的梦想,或者野心,敞亮,周围的人,来则来去则去,不在乎。

有的人心思缜密,忌惮自己被人看透识破,隐匿真实的自我反倒成了一种自我的形态,这种人也不乏野心者(褒义),但也有不少是有苦衷的——为了生存,只能与他人同流(未必是合污),一同喊口号,一起伸出右手指向前方。

人有时是独立的,有时却又身不由己、言不由衷,最终可能只能做到内心的独立——这已然难能可贵——都要“知其不可而为之”,需要太多的割舍,在这里我只能表示佩服。

还是处于“守”势吧,看透不说透,更何况自己也没这个看透的能力。自己的“所安”似乎才察出那么一点着落,哪还有功夫去察别人?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短说“察其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