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看懂了《西游记》,那你的戏演到哪了?

古人写书都是遮遮掩掩的,尤其是小说。你以为读的是这样,实际说的却是另一个意思。你不用心看,是看不出来的。《西游记》就是这么一本书,内容远不是我们看到的唐僧取经,大圣打怪这么直白,否则也不会列入四大名著。

《西游记》中前后叙述有很多矛盾的地方,通篇看下来,不知道你会不会觉得,每个人都是在努力演戏,演给掌控着自己命运的人看。

1、孙悟空

最初,孙悟空神不怕鬼不怕,认为自己就是天下最厉害的,可以取玉皇大帝而代之。直到被佛祖压到五指山下,方才清醒,原来自己道行还差得远。

这之前的孙悟空还没开始演,也用不着演,演也是演给自己看。

当观世音菩萨来到五指山下,给压在山下的孙悟空,下达西天取经的任务时,孙悟空便渐渐进入了角色。当然孙悟空心里肯定不情愿,一介凡人,他才不放在心上。但是如果不答应下来,那估计一辈子都要在这五指山下度过了。

保佑唐僧西天取经这件事,其实孙悟空心里清楚的很,无论自己出不出力,出多少力,都会成功的,因为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这从书中很多地方可以看出端倪,比如菩萨就明明白白讲,西天取经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不多不少,怎么会这么精准?唯一的解释,这些肯定都是特意安排铺垫好了的,唐僧只要来走这么一遭,沿途众妖精众神仙粉墨登场一下,各个把自己辖区的戏份做好,差事也就交待了。

这个从后面唐僧师徒的屡次被困与被救,可以看到明显的“假唱”痕迹。

聪明如孙悟空不可能看不穿这一切,在被委任的那一刻,他就了然于胸,剩下的就是怎么去演。当然他也清楚,戏不会白演,肯定会有酬劳;可也不能乱演,圆不了场。只是平生第一次演戏没经验,有时候把握不好方寸,演过了头,遭到唐僧的厌烦和驱赶。

在这方面,孙悟空那两个入世良久的师弟,比他有过之而无不及。

2、唐僧

唐僧知道自己被安排了吗?

其实自长安城菩萨现真身,嘱托他西天取经,一路上会有人护驾保航的那一刻起,唐僧也就明白了:不管自己一路历经多少大劫小难,最终都会到达西天取得真经。

那他是否诚心实意,甘心万里迢迢遭这一趟罪?就书里许多细节来看,他并不那么迫切,只是碍于差事推拖不得。比如他沿途对猪八戒的纵容,比如四圣试禅心时的遮遮掩掩,比如在女儿国时的半推半就。光是嘴上勤快一直念叨取经,脚却不动。

可见,他也是看清了这一切,只是有人在旁盯着,没办法,该演的戏要做足,但能偷懒时不妨偷个懒。

3、猪八戒

猪八戒也在演,取经的事他根本没放在心上,他更多关注的是一路的风景。他知道取经是一项他不能左右,也用不着他来担心的事业。

一路上,他毫不掩饰自己的个性偏好,最能放开自己。想吃就多吃,贪色就多看看,本色演出,招来不少笑话。但在他眼里,这又何妨?反正大家都在cosplay,为什么不加入自己的私欲,顺带着享受自己的生活方式。

猪八戒的这一点,唐僧是羡慕的,他何尝不想像猪八戒那样脱下面具,释放自我。无奈自己是带头人要以身作则,只能收敛拘束。

从某种角度来讲,唐僧是在猪八戒身上找自己。

4、沙和尚

沙和尚可能是三个徒弟中最聪明的,他的表现最中和,既不演过头,也不放飞自我。兢兢业业,少言寡语,很少显露自己的个性。他不会像孙悟空战天斗地,咄咄逼人,也不会像猪八戒家长里短,斤斤计较。很多时候他就像一尊石像,不急不躁,心中自有乾坤。

他对自己的定位估计就是群演,走过布景墙,导演让露个脸那就看一眼镜头,导演没给安排戏那就站在一旁。

这四人能结伴上路是被强行扭到一起的,说面和心不和有点过,只能说为着各自的算盘,表演着不同的角色。

5、结语

当然,故事的最后,四人到了西天,取了经文。佛祖很开心,精心设计的戏虽有瑕疵,但圆满完成,各得其所,各安其分。只是这经文拿走一点意思下就可以了,全部都给你?当真了,那怎么还叫戏。

其实现实生活不也是一场戏?

都知道最终是要尘归尘,土归土。但还得穿好戏服用心演,祈求老天多给点酬劳。好好配合的就是孙悟空,三心二意的就是猪八戒,走走过场的就是沙悟净。

怎么办?好好演。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真的看懂了《西游记》,那你的戏演到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