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8 教育孩子,父母心中缺乏“时间观念”

提到教育上的时间,是不是就想到通常所说的“没有时间”,此刻的“时间”可能更多地显示了“陪伴”的意义。



于是,顶着“陪伴是最好的爱”的光环,时时刻刻守在孩子身边。也因此延伸出在孩子周围的环绕立体声:唠唠叨叨,不停地围着孩子“念经”。

“饭前洗手!”

“把鞋子摆整齐!”

“把衣服挂好!”

“把书桌整理干净!”

“赶紧做作业!”

“别玩了/别看电视了,抓紧时间学习!”

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说着同样的话,家长摆出权威的架势,提醒、纠正孩子。

然而这样的陪伴仅仅是一种“时间上”的陪伴,更像是限制监督的囚笼。

那样的陪伴实质上就是“不信任”自己的孩子。总觉得只要有那么一丁点没有说到位,孩子就会变坏。


 )

陪伴也是获得心灵上的安全感

有时候,我们把陪伴孩子想当然地认为是守着孩子,不停地给予自己的建议和帮助。其实,这种状况就像是监视和限制。

家里面当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最不愿意我呆在他身边,总要把我赶出房间。想来也是这样,我们写字,看书,做事情都不希望有人在边上指指点点,这个道理和孩子的想法是一样的。

陪伴不是在身边的停留,不是时时刻刻的守护,而是一种心灵的沟通。孩子知道父母会关注自己,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获得帮助,求得心理上的“安全感”,那就是达到了陪伴的目的。



道理是懂得,孩子需要时间和自己的体验和认知

父母的尽职尽责,无数遍的述说道理,孩子其实已经明白父母说的话,但碍于阅历和认知,他无法达到成年人的思维层次。

不能指望孩子一听就懂,一懂就做得对,就能够做得好,成长需要时间,时间积累阅历和认知。

家庭教育,不是父母的教化,而是交流和沟通,也许还有时间的等待。

有效的互动、通畅的交流沟通,是亲子关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心灵感应需要时间,让它们融合,让它们认同。

父母之教育孩子往往急功近利,今天开花明天结果,否则就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其实当父母以“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多”的权威架势交流时,就是单方的说教,不仅达不到沟通的目的,甚至挖了一条阻碍地壕沟。

教育孩子,是要等到孩子的认同,让后他才会跟谁父母的脚步前进。这个过程必然需要“时间”,而父母教育的时候最位缺乏的就是这个“时间”。

要得到孩子的认同,父母也要认同孩子,既使孩子当时的想法是那么傻、那么笨。有这样的包容和信任,经历一段时间变成孩子的认知,让他懂得父母爱,相信父母的爱,然后跟着父母的爱,那时候教育自然而然地向着光明前进。



家庭教育,有时候父母总感到自己已经具备了教养上的学识,也本着同理、沟通、接纳的想法,却无法获得应得的成果。顿感无力的想法,瞬间就想重操“棍棒式教育”,那种无能为力时时戳痛父母的心。

家庭教育无力之感,也许需要“时间”来缓解,需要“静待花开”来抚平受伤的心灵。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6-18 教育孩子,父母心中缺乏“时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