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三】6.渐入佳境:
神奇的登门槛效应
前面5天我们基本理解了拖延症的形成,以及克服拖延的两个基本原则。不过呢,你一定还会有一种感觉,一个拖延者最大的困境在于无法行动,我们该怎么开始行动呢?
如果现在有一个普遍适用的行动方法,可以让你无论何时都能真正开始行动。同时使用这个方法之前,你需要保证一点,就是:不再沉迷寻找各种方法去解决拖延带来的压力,只是按照今天的这个小方法坚定笃行即可。
如果可以做到这一点,我可以保证你在这个过程里能收获良多,感受到这里面的内在力量。而如果你仍然选择徘徊,那么无论什么方法在你认识里都是不够完美的,你就会始终停留在寻找完美的路上。
就像昨天的文章里最后我说的两种状态:一种是完美主义,等自己准备满意了再行动。另一种是无论怎么样,先开始行动。所以,如果你现在有了从一开始就选择的机会,你会选择哪个呢?
如果你做好了选择,现在你只需要完全相信我。
现在我们开始来看这个神奇的登门槛效应,是如何让一个人一步步做出想要的行动的。
包括让自己如何做出自己想要的行动。这里面包含两部分内容。
- 让别人无法拒绝你
- 让自己无法拒绝自己
先来讲一个可能大部分人都知道的故事。
在上个世纪的美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要拜访无数个家庭,跟他们推销产品。
乔治就是这其中的一员,他每天要做的工作就是:敲开别人的家门,告诉别人自己是个销售员,问问这家人需不需要自己的产品。
可想而知这个过程一定会受到许多不客气的待遇,会遭到大量拒绝,对吧。
乔治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同,他和别人在同一个地区卖同样的产品。但他年年都是地区销售冠军,从来没有人能超越他。
很多人想知道乔治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但这在乔治退休前一直是一个秘密。
直到老乔治退休,他才把这个秘密说出来。“当我敲开别人的家门,第一句话会说:您好女士,我是一个销售员,路过您家想讨杯水喝。”
故事到这里其实就结束了,如果你没理解他这么说的意义在哪里。我们再补充一下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可想而知,大部分的人都不会拒绝这个满头大汗的年轻人想要喝一杯水的请求。
就这样,乔治在一开始,就比别人多了5分钟交谈的时间。他一边喝水,一边和他的潜在客户交谈。
只需要简单聊几句,他就可以切入到自己的话题:“噢对了,女士,您家有高级榨汁机嘛?”
“这个…这个… 榨汁机是有,高级榨汁机是个什么玩意呢?”
于是,乔治把介绍产品这个事情变成了帮助客户了解相关知识。
这些客户经过了解,开始对产品感兴趣,也更愿意从他这里购买。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互相帮助的关系,所以他总能拿到订单。
在这个过程里,最重要的就是那一杯水,它是人和人之间互助的开始。心理学上有一个效应叫做“登门槛效应”,就是说,当一个人帮了你一个小忙之后,他会更倾向于帮你一个大忙。因为一个小小的帮助别人的举动,会让这个人对自己的善行有强烈的认同感,而接下来的行为,就更倾向于保持这种认同感的一致。
如果回到我们生活中,这个故事能给我们什么启发呢?我们用下面这两部分内容串联起来说。
- 让别人无法拒绝你
- 让自己无法拒绝自己
(1)让别人无法拒绝你
假设我现在和你是一个普通的同事关系。
今天早上上班,我突然对你说:“嘿,你能不能帮我把这堆衣服洗了?”
“什么?让我帮你洗衣服?”你表示很讶异:“这个人真是莫名其妙哦。”
好伤心,看样子我是被拒绝了。
不过,聪明的我总有办法,现在我换一个方式试一下。
时间往回倒流,倒倒倒,回到了今天早上上班的时候。
我又突然对你说:“嘿,能不能帮个忙,帮我把这堆衣服带到洗衣机边上?”
你大概率不会拒绝我吧,于是你帮我把衣服拿起来准备去洗衣机那边。
这个时候我一边忙事情,一边头也不抬的叮嘱了一句:“顺便帮我放进洗衣机里吧,谢谢你啦。”你也没回头,嗯了一声,走到地方就直接把衣服扔进洗衣机了。
正当你准备回来的时候,我突然抬头用感激的眼神看着你,然后又用诚恳的语气说:“如果你能顺手帮我开一下洗衣机,我会非常感谢你的,么么哒。”
你很无语的苦笑着摇了摇头,顺手帮我把洗衣机打开了。
哇,看到了没,你帮我把衣服洗了。洗了!
一个几乎不可能的任务,并且面临巨大的人际风险。就这样用3句话搞定了。
这就是“登门槛效应”的厉害之处,它可以让你在不改变原有目标的基础上,让别人无法拒绝你的一个一个小请求,最终达到你的目标。
不知道你现在对于一个任务的艰巨程度是否有了新的认识?那些在你看来似乎是无解的问题,其实都可以通过找到第一步最小的行动,然后最重要的就是“开始”
。一旦开始,你会发现很多问题可能在行动中并不存在,那些阻拦你行动的“感觉”
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有“行动”
本身,一旦开始,一切就都不是问题了。
基于这个发现,我创造了一个概念叫做《压力分期》。因为我发现,一个5000元的消费决策很难,但是分期一年,每个月还500元就很容易接受,虽然最终要付出6000元成本。但是每个人都会感觉这种分期的方案更容易接受。典型的想法就是“不就是每月一顿请客吃饭的事情嘛,容易”。但其实你并不会因为这500元的分期,减少其他开支,这就是负债累积的心理原因。
花钱不应该盲目分期,因为那容易增加不必要的开支。而我们在需要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思考的方式应该正好使用那种分期的花钱思维。也就是说,把一件看起来很难搞的事情拆分成多个小事情,这个小事情的颗粒度,应该是你看起来没有压力的大小。这样你就可以通过完成很多个小目标,最终完成一个大目标。而这个过程里你不会有抗拒心理,也没有压力焦虑这些负面心理,等于是把一件很大压力的事情,分期成很多个很小压力的事情来做。这就是我说的《压力分期》。在我的日常工作里,我也把这种能力叫做“任务拆解能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和能力,它决定你是否能完成一个大事情,带领一个大团队。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这周的“大结局”。
(2)让自己无法拒绝自己
这周的主题是拖延,而这个问题大部分和自己有关系。所以,同样的方法,可以用来“对付自己”
。是的,就是对付自己,和自己的大脑玩游戏。
我们的大脑很有意思,它是可以自己博弈的,在“做与不做”之间挣扎就是一种博弈。我们可以用一点小伎俩,让自己理智想要的决策,赢得大部分的博弈。
在开始写每周的主题之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讲《微习惯》,大致内容是:如果你想坚持每天做俯卧撑,就定一个最小的绝对可以完成的任务吧,比如说“每天做1个俯卧撑”。这个任务每个人都能做到,对吗?这个不存在能力问题,所以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拖延。同时,你一旦开始做,做一个俯卧撑和两个俯卧撑可能区别不大,都需要同样的准备工作,你一边做,一边想这些多做的都是赚的,真是太开心了。然后你就可以愉悦的把这个事情坚持下去。
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决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第一步行动
非常重要,它需要足够简单,保证你肯定能做到。然后去做它,并且不要思考其他问题,执行和思考完全可以分开进行。
比如说你现在想要每天开始写文章。
过去可能每次都在想:写什么选题?材料够不够?我有没有能力写这个主题?写到什么程度算是把我能力最大的发挥出来了?等等等……你永远想不完。
而如果你提前确定这个任务的下一步行动,开始它最小的行动就是“打开文档”。然后呢,开始写下第一句话。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翻手机看资料等,你只需要开始写第一句话就行。哪怕只是一句“今天天气很好”都没问题。
然后接下来的时候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你开始渐渐进入这个状态,1小时专注的写下来,你居然写了一篇不错的文章。前面的一些开篇的废话只要稍微修整一下就可以了,并不影响整体质量。
所以,恭喜你,这就是克服拖延的过程,你已经完成了。
循序渐进,渐入佳境,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中,这个规律都适用。
我认识一个曾经非常牛逼的销售,现在他已经历任过两家公司的CEO,和他交谈的过程中他也提到过这个效应。
他说在很多年前,初为人父,刚好那个时候上一家公司业务刚刚被另一个公司收购。他在新的公司挂了一个没有实际工作内容的副职,所以那段日子他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陪孩子。
一年后,当他重新启航,准备大展身手的时候,发现自己好像没有了行动的能力。在打一个电话之前,他会犹豫、反复掂量,“对方是不是在忙?”又或者会想“如果打扰到别人,是不是会对我印象不好”,等等这样一大堆顾虑。
但他牛就牛在这里,他知道自己遇到了什么问题。所以他给自己定了个下一步行动:如果我要联系一个人,那么就先做第一件事情,“把11位电话号码按完,点拨出”。这是一个3岁小孩都能完成的简单操作,除了这个以外它什么都不想,当电话接通了之后,剩下的一切就自然而然的完成了。当然,他几乎没有碰到过自己想象的那些问题。
我想你一定理解了一些我想表达的意思。在这个过程里,重要的是,找到第一步行动,去完成它。比如你不喜欢做家务,但同时你又觉得必须定期做家务,那么到了那个时间之后,你只需要告诉自己“把拖把放到桶里”就行了。这么简单的事情对你不会有压力,你绝对可以完成。所以当你把拖把放进桶里的时候,你会自然而然的把拖把洗干净,整个过程无比自然,你甚至一边想明天去哪里玩,一边就把这个事情做完了。做完了之后,你还觉得意犹未尽,又开了个音乐,一边听一边把几个月没有擦的角落也一起搞定了。
你会很享受这个过程,并且完成的不错,是吗?要知道这一切都是开始于“把拖把放进桶里”这个动作。
现在你要做的也是一样,有哪些拖延了很久的事情?这些事情的第一步最简单的行动是什么?然后不要想任何前因后果,直接去做。长期这样的过程,你一定会发现自己的行动力提升了N倍,同时你也没有了那些忧虑和压力的状态,可以更积极的面对生活给你的新考验了。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则,而你需要做的就是相信它,不要徘徊,去做就好。
希望每个人都能最终告别拖延,享受自己的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