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书大人,我妈妈生气把我关在卫生间里了!

得不到就会愤怒

上周末,到平实理发的店串门去了。因为是老顾客,我跟老板一家都熟,我总会在店里坐热了板凳才走。

才进门,老板就看了看孩子(约3岁的小男孩)然后看向我说“你把你刚刚的事情跟才书哥哥说,是不是你不对”,说完老板又顾着给客人理发了,边理发边告诉我事情的一个经过,原来是:小男孩闹脾气,老板用尽了各种方法跟他讲道理,然而没用,小男孩依然闹脾气,影响老板给客人理发,一气之下就给他关卫生间了。小男孩认错之后,妈妈才给他放出来,一个人在店里的桌子上玩起积木来,看起来有些气儿消了,自顾自的玩,但也神情紧张。

“告诉才书哥哥,刚刚发生什么事情了”,我想了解一下他的心情态度。

“妈妈刚刚把我锁在卫生间里了”他低着头说道。

“你被锁在里面是不是很害怕”,之所以这么问,原因是:一个人突然被锁在一个禁闭的空间里,是会感到害怕和担心的,他的身体被限制、感官被刺激、精神受到冲击,何况还是一个3岁的小男孩,他的身心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刺激。


我要出来!

“害怕,才书哥哥”,小男孩很肯定的告诉我。

“你生妈妈的气吗?”

“嗯”

“你生气之前,妈妈有生气吗?”

“有”

“你们俩互相生完气之后,你感觉怎么样?”

“我在玩积木,我在建房子,你看看这么多房子”说着,他向我展示他的积木。小男孩或许由于语言不丰富,也有可能是我没有用他听得懂的词语。不过他却很热情的跟我说他的积木,我就顺着他的积木跟他互动起来。

“房子很漂亮哦”,他用了好看的颜色,做了很多模型,非常的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了继续协助他缓和内心的紧张和害怕感受,我继续问下去。

“你会给你这么漂亮的房子取个什么名儿”

“呜呜啦啦啦”没听清楚他说什么,因为他还没上学,所以暂且他取的名字就是“呜呜啦啦啦”

“你愿意什么人住进去呢?”

“警察”他桌子上有个警察模型。

“你希望什么人跟你一起住呢?”

“警察”他回答第二遍。

“你希望家里的什么人跟你一起住呢?”

“妈妈住在这里,爸爸住在这里,姐姐住在这里”他一个一个的指给我。

“你真好,愿意让他们住进来”

“妈妈的理发店你要放在哪里呢?”

“放在这里”他指着放在了模型的第一层,感觉是妈妈显示中的理发店也是在一楼,他也愿意放在一楼,不愿意爬楼梯。

之后,我跟他通过积木互动了30多分钟,他专心的沉浸在积木世界里,当然也通过跟我的互动,自己的感受得到过渡和释放,一个是语言,一个是玩积木,这个小男孩慢慢开始不紧张。从不愿意我碰它的积木,到后面愿意问我意见要摆哪个模型,愿意跟我合作,共同制作一个不一样的模型,他在过程中,不断的惊喜和尖叫着。


合适表达心不累

之所以写这些分享,原因是“他妈妈告诉我,把他锁在卫生间了,惩罚他,让他长记性,要听妈妈话,体谅妈妈,不捣乱,不闹腾”。锁小朋友在卫生间本身是为了用方法管好小朋友,但小男孩可不会随着大人的来,总会得到大人的教训,哭鼻子是常事了。

小朋友在成长过程中,身心很脆弱,互动的方法不恰当,会让小朋友不断受到挫折和负面刺激,让他没法用合理的方式方法来排解情绪,对他的成长不利。

当然,顾着养家的老板也不容易,很多时间要为客人理发,小男孩在需要陪伴的年纪,很多欲望得不到回应的话,闹腾是他最擅长,也是他不多的表达方式。

家长识别孩子表达情感,表达需要的方式、表现、语言就变得很重要,当然很多家长还是愿意用直截了当的方法去制止孩子的闹腾,但是孩子随之也受到了惩罚,内心的委屈和愤怒却没有得到释放和排解,这会为孩子的下一次愤怒和闹脾气增加不少力量。

有时候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似乎可以跟孩子顺畅交流,同时也进行教育,会获得一个不错的效果。

知能父母,聪明孩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才书大人,我妈妈生气把我关在卫生间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