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坑爹案到云奇告变,胡惟庸就是一个箭垛,被朱元璋顺理成章杀掉

从坑爹案到云奇告变,胡惟庸就是一个箭垛,被朱元璋顺理成章杀掉


胡适先生研究中国历史,发现有些典型的反面人物就是一种“箭垛式”的人物,最初的起因可能很模糊,但随着人们“射箭”次数的增多,其面貌和性格开始定型。胡惟庸便是“箭垛式”人物的典型体现,其被杀的罪名是图谋不轨,乃至后来通倭、招虏乃至谋反等罪名,都可以称得上欲加之罪。



1.胡惟庸被杀的起因,源自于一个漏洞百出的“坑爹”案


任何人谋反都是有原因的,按照《明史》的记载,胡惟庸谋反的原因便是因为自己的儿子,史官们想把胡惟庸谋反塑造成一个明代“坑爹”案。即案子的起因是胡惟庸的儿子因为过失而杀人,虽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胡惟庸想用银子了结此事。但朱元璋不允许,一定要让胡惟庸儿子偿命。

胡惟庸算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之人,自然不想自己绝后,便勾结了两个对皇帝不满的侯爷,意图谋反。同时,胡惟庸又派遣手下到东海召集倭寇,准备里应外合,推翻大明王朝。可以看出,在《明史》中记载的这个案子无疑是漏洞百出的,很多事情的发展不符合常理,且谋反的安排简直把位居丞相之位的胡惟庸的智商估计太低。

若是胡惟庸真想取而代之,一定会精心谋划,不至于傻到到处张扬,且联系倭寇,因此,所谓的“坑爹”案,不过是史官们对朱元璋杀胡惟庸的曲笔而已。



2.胡惟庸的谋反之罪看起来漏洞百出,故而又增加了云奇告变的灵异戏码


或许史官们也对自己罗织的罪名不满意,因为整个案件看起来漏洞百出,故而为了坐实胡惟庸谋反的罪名,便编造出一个更为荒诞的云奇告变事件。此事由《明史纪事本末》记载,云奇为朱元璋的太监,其服务的地点跟胡惟庸的住宅离得很近,所以知道了胡惟庸谋反的阴谋。

恰好胡惟庸编造了一个灵异故事,邀请朱元璋去其宅第观看,云奇眼见皇帝要步入危险,便冲击了朱元璋的仪仗,但没有来得及说话,便被朱元璋手下打死。但死后的云奇虽然双手被折断,仍然指着胡惟庸的宅第。令朱元璋大为惊奇,便发御林军前往查看,发现胡惟庸宅第中藏有大量甲兵,意图谋害朱元璋。

这个故事看起来云山雾罩,竟然出现在《明史纪事本末》之中,可谓用一个漏洞去掩饰另外一个漏洞,但整体而言,此事坐实了胡惟庸意图谋害皇帝的罪名,更是其被杀的主要罪证。



3.胡惟庸一案的实质是朱元璋诛杀功臣的整个高潮,由此株连3万余人,彻底将朱元璋的功臣名将打击一空,也导致了继承皇位的孙子建文帝无将可用


按照《明史》《纪事本末》两本正史的记载,胡惟庸一案似乎证据确凿,罪该万死。但实际上是朱元璋屠杀功臣的整个高潮,由胡惟庸一案牵连被杀的多达3万余人,并且专门刊发了所谓的《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后面的事情很显然,只要是朱元璋不喜欢的人,就被套入到胡惟庸一案中,一顶“胡惟庸同党”的帽子便让其遭受灭顶之灾。

对胡惟庸及其同党的处理可谓立竿见影,在朱元璋的授意之下,大量功臣名将被杀,株连的残酷性,已经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朱元璋杀掉胡惟庸后,次日便革去中书省,废掉丞相,将封建集权推向了顶峰。由此,固然皇位稳固了,权力在手了,想着朱家江山万代,岂不料建文帝接手之后,叔叔朱棣第一个不答应,由此皇帝手下竟然无将可用,被朱棣夺了先手。



概而言之,胡惟庸被杀包括三个方面的叙事:

其一,图谋不轨被发现,胡惟庸被杀的起因是儿子犯罪被朱元璋判死罪,于是勾结两个对皇帝不满的侯爷谋反,但事败被发现;

其二,云奇告变被逮捕,胡惟庸借口宅第有灵异事件,邀请朱元璋观看,却暗藏甲兵,意图谋杀,被太监云奇发现,胡惟庸被逮捕。

其三,屠杀功臣株连,胡惟庸的众多罪名,固然有其本身不法之事,但整体上是朱元璋屠杀功臣的既定节奏,欲加之罪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坑爹案到云奇告变,胡惟庸就是一个箭垛,被朱元璋顺理成章杀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