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式唠嗑体2019-46
开启了填坑模式。
——给自己刨的坑,比我想象中的要大。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招募班长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思维模型的海报,想了想,报了名。
被选上了。今天下午培训。
本以为混沌大学会帮忙招募组员,我们只用陪伴大家一起完成作业。知道招募要自己来的时候,有点儿懵逼。
好处是,可以在文案中提条件,比方说,1个月期间必须保证至少1次参加线下的共同学习,哈哈~
培训时,6人一组,先用90分钟玩了一圈。
因为讨论时做记录的是我,一脸懵逼的我,“被上台”做分享。
很尬,真的。
其实,这个思维模型,虽然事先不知道,但内容我刚好看过书(不止一遍),还听过课(也不止一遍)。而且,还有大家的讨论结果。
巴特,照样讲砸了。
早上看成甲老师的内测群,看到之前给他的回复,说自己的文字还停留在“完成”的阶段,成甲老师用了很简单的一句话来回答:
“作品代表信任,把文字当做名片打造。”
他确实是这样做的。
看了徐金琪老师的《多角度沙龙》,里面有一场分享,成甲老师是嘉宾之一,他讲述了自己创业招募、团队沟通和挖掘天赋的过程,娓娓道来,带给我很多启发。
反思下午的分享,之所以讲砸,是没有结合大家的讨论捋出一条主线,而是尝试把大家讨论的精华全都融入进去,贪多的结果,是嚼不烂。
堆砌的东西,没有深度。信息需要有效传递,而不是填鸭。
回到台下,大家给我的,是真诚的建议和鼓励,告诉我下次怎么可以做到更好。虽然现在已经不太怵临时被抓上台去,不过,还是少了一些“万能故事”。在讲的时候,也充分暴露了想到哪里讲到哪里的“意识流”式分享。
让人懵圈。
由这一个分享,可以总结不少东西:
记得感恩。
主动承担责任。
想要讲好,每天练习。
多创造练习和比赛的机会。
之前偷过的懒,是会还回来的。
脑子里有一份地图,不容易跑偏。
多请教和学习,开启绿灯思维,没人会刻意为难你。
还好,所有的机会都是可以人为创造的。打个比方,找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组织大家定期学习。有一群可以走很久的朋友,岂不快哉?
谢谢你来看哇,晚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