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周总结:第六周

期数:第六期-大神的活法
周数:第六周
时间:20210207-20210213
内容:
《人生十二法则》10+11章
《非线性成长》01章
《极简沟通四维模型》、《量化自我》、《掌控24小时》检视阅读。

一、阅读总结

本周阅读团第六期最后两天,完成了《人生十二法则》10+11章和三本书的整体检视阅读。形成3篇检视阅读笔记和1篇精读笔记,完成4篇阅读日记和1篇阅读收获。

刚好赶上春节,有两天早晨没起来,也没有做具体的阅读计划。结营后的第一天细读了一下《非线性成长》第一章,发现虽然也有不少启发和收获,但这个假期在阅读方面更希望达成的目标是把现有的书检视阅读一遍,确定哪些书需要安排重点阅读。

于是后面几天早晨起来基本上以一天一本的速度,快速阅读完之后完成阅读笔记。读前两本的时候还是忍不住读了具体的章节内容,花了比较多的时间。今天尝试了完全不进入章节阅读,只根据书籍整体信息、序言和结尾完成检视阅读笔记,安排后续精读时间,发现蛮好。

在幕布上新建了一个阅读书单,里面包含了书籍信息和阅读笔记,每读完一本书就加进去,感觉条理了很多。

二、本周收获

(一)共读收获

本周共读分享4天,共收获10个原则,分别是:

  1. 解决问题不是靠努力,而是让自己变得精确。
  2. 你现在的困难,可能告诉你心中有一个想要。
  3. 相信每一份表达都有一份积极的意图在。每个人需要的是澄清自己的想要,而不是帮助。
  4. 要阅读一些不太容易懂的东西,拓展自己的边界。
  5. 不要觉得看懂里面一两句话,就觉得是看懂了。要看整体,是什么关系。
  6. 观察自己:为什么开始这一天?做到什么就会非常满足地结束这一天,并且期待下一天的开始?
  7. 明确目标的步骤:
    (1)关于这件事,你想要的是什么——不要用头脑思考,要是链接在心里的感觉,要有情绪。
    (2)拿到一个怎样的结果就觉得可以了?
    (3)达成目标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为什么觉得是挑战?制约/妨碍/阻碍了什么,给目标带来了那些影响
    (4)找方案:哪些方式可以干掉挑战?
  8. 一个方法/模型小系统的框架:
    (1)价值:这件事情有什么价值?
    (2)本质:这件事的本质是什么?——根本+长远
    (3)发展的路径:大概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关键点?做到什么就算完成?——哪个必须前置,哪些并行,哪些串行? 串行=必须先做前面再做后面,老老实实一步一步来。
    (4)高效的训练方式:一个一个的具体训练——短期,可快速上手。
  9. 想让某个改变发生,重要的是要打造某个场域。
  10. 对于关系管理的意识。

(二)阅读收获

周一晚上参加了阅读团的结营仪式,做了简单的分享。
第一次做线上分享,虽然时间不长,颇有些紧张。幸亏事先有所准备,慌乱之中还是把要讲的东西比较清楚地讲完了。

一开始月月来邀请我分享的时候,我是拒绝的。一来觉得没时间,懒得准备;二来自己才刚加入阅读团,完全是个新手,没什么可以分享的。架不住她再三说服,想想这件事本身对自己也算个挑战,就答应了。
为了不丢脸,同时也考虑不浪费大家的时间,特意提前准备了一下。先是找彩虹请教了关于演讲的知识,然后自己花了两个半小时梳理思路、做PPT,最后写了简单的文字稿练习了几次。

虽然由于计划临时变动,事先准备的PPT没有用上。但准备的整个过程收获特别大:

一是为了把东西讲清楚,特意把要分享的内容反复整理,最后形成了自己的一个流程框架。如果不是为了准备这次分享,我自己肯定是不会去做这个梳理的。

二是准备的过程中意识到原来只要有了思路,行动起来,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难。想到自己从学生时期一直到后来求职,居然从来没有像这样认真准备过,觉得颇有些唏嘘。

想来那时候一直受宿命论的影响,总是下意识地把决定命运的权力交给看不见摸不着的“运气”和“能力”,而丝毫没有把自己的力量放进去考虑。离开学校这么久,才懂得如何真正为自己负责,如何主动去把控结果。想想过去那些年的时光,浪费得有些可惜。

同时也想到了大学时候的自己和学敏,虽然一直待在一起,看起来亲密无间的样子,但其实两个人当时的心智状态完全不同。现在的我回过头去看当时的自己,都会觉得幼稚得有些可笑,而学敏愿意和那样的自己待在一起,想想真的很感激。

这几天的自由阅读,也收获了一些东西。

1. 阅读《非线性成长》第一章,引发了一些感悟。

这一章里作者介绍了他个人的发展经历。看完之后拿自己的经历对比了一下,发现差距产生的关键点就在高中结束,离开原有的小环境,进入新的环境之后的选择和状态。

作者高二辍学之后来到北京,花了一年之间为自己的目标做积累,之后进入心仪的日企,开始飞速学习和成长。而我高中毕业进入心仪的大学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遭遇打击,进入人生低谷,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内在挣扎与自我探索。

而造成这种差别的核心原因在于进入新环境之前对自我认知的不同。

作者是辍学后两年去的背景,然后经过一年底层生活的历练进入了新环境。我无法确切地知道他当时的心态是什么样子,但肯定跟我的不一样。

我在进入新环境之前,一直是小环境中的佼佼者,尤其是高考一战打出了个人最高水平,整个人自我评价高的不得了,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结果到了新的环境,面对新的挑战,发现自己原本的优势都消失不见,用原有的方式怎么都无法回到原来的巅峰位置,甚至开始在整个环境中处于靠后的位置,对自己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和否定。原本支撑自己的内在支柱摇摇欲坠,处在崩塌的边缘。最后用赚钱养家作为自己的救命稻草,才顺利挺了过来。

整个大学四年,全部的精力都花在处理内心挣扎和拼命赚钱养活自己和老爸上面。而这几年里的作者,从日企的新进员工做到了区域销冠,又转战互联网,开始了自己新的事业。

但我不能因为跟作者相比,自己的大学四年似乎一事无成,就否定掉那些时光的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课题需要处理。

相比于作者一路走来经历的各种外部挑战,这些年来,我的挑战一直在内心。作者花了十多年的时间建立了自己商业大本营,而我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建立了自己内在的大本营。

成长无所谓好坏优劣强弱,最重要的是成长本身。

2. 通过几本书的检视阅读,收获了一些新的视角和理念。

《极简沟通的四维模型》:了解到信息的四个维度,可以用在日常的交流和沟通当中,有助于提高倾听和表达的效率。

《量化自我》:了解到数据思维,意识到自己目前做的很多记录,都是在收集数据,而一直没有系统地考虑过如何去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应用。考虑把这个作为接下来要努力的方向。

《掌控24小时》:接触到“唤醒”这个理念,书中的几个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打算接下来的一年里慢慢去梳理,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这几个问题分别是:

  1. 五年后,如果你的家人、朋友因你而改变,那是因为你做了什么?
  2. 十年后,如果你所在的环境因你而改变,那是因为你做了什么?
  3. 五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后,如果这个世界因你的存在而发生改变,那又是因为你做了什么?

2021年的第六周,阅读的第五周,是阅读团第六期的结束,也是新的阅读征程的开始。

接下来的一周,继续读书,继续成长,继续发现新的世界,拥抱新的未知。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周总结:第六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