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财富流沙盘的思考

周末下午与小伙伴一起玩了第一次财富流沙盘游戏。

因为大家都是第一次玩,所以身份都是一样的,是咨询师。大家的起步都是相同的现金流来源于工资,月薪8000,总支出4600。负债总额也是一样的。然而第一局就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了,五个人玩,存在三种行为模式,两个相对于激进,相对较激进的一方会快速寻找到突破口,另一个激进的人会选择跟着他的理念去选择。两个保守的人,思考的方向不一致,但是大致方向却是明显的,我呢,属于陪衬,在玩的过程中,没有他们四个男生那种聪明洞察的能力。在手上的现金流达到一定数量时,哪怕是保守派也会选择是否机进行房产投资。我在整个过程中,最开始关注的是如何选择副业,当资金达到一定的额度时,我开始在那边算,我是不是需要先把负债还掉,当我想还的时候,银行说,没有利息,为什么不拿手上的钱进行投资赚更多的钱,再一次性还清债务呢。这个映射到现实生活中,我同样属于这种操作行为的人,不喜欢负债,但凡负债了,一有钱,马上还,哪怕最后没有剩下现金流。

在遇到合适的股票行情时,能够根据自身情况购买合适的股份,而非一次性直接进行大投资。在玩的过程中,我就想着什么时候能够进入逆流层,我想知道当我进入以后,我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然而第一次进入逆流层,算是不错的,都是抽到觉察卡,而觉察卡对我来说都是好的。反倒是第二次进入逆流层时,失业了,我一直选择找工作,连着好几次没有找到。游戏结束的时候,我在思考,下次如果玩,我是不是应该赌一把,选择不找工作,先走出来逆流层。

在5次逆流6次觉察的过程中,抽中的觉察卡很是适合我,比如“做你自己,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因为别人已经有人做了”。是呀,长这么大,小时候总是在父母的期待下成长,虽然知道父母也是为了以后我能够有更好的生活,但是父母所期望的就一定是我们自己所喜欢的吗?工作以后,想着可以真正做自己的时候,却发现现实有许多的不得已。成家以后更是,而此时可能又会像我们的父母一样,把自己曾经渴望的东西附加在孩子身上,陷入无线的死循环中。似乎真的很少人会问自己,我是我吗?我不知道其他人的答案,我现在知道我就是我,独一无二的我。我只想做自己,不想成为第二个谁,更不想为谁而活。

这次的沙盘游戏,带给我的,又是新的一次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我自己跟之前不一样,这次是就属于默默的在那边玩游戏,没有说过多的话,而是沉浸在游戏中,与伙伴们吃饭的时候,我也选择性的当那个聆听者,认真聆听着他们的故事。这种感觉对我来说,是舒服的,符合我本身的。

这次的遗憾是节奏不是很适合我本身。期待着下次的沙盘推演,到时候希望自己能不被固有思维限制住。

你可能感兴趣的:(玩财富流沙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