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画油画时在想什么

我的朋友Dana,每年都会去画一幅油画,找一幅符合当年心情的油画临摹,今年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体验新鲜事物是我很喜欢做的事情,今年就跟她约好一同前往,也作为今年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开心无比。

体验新事物,大家会怎么做呢?

或许是先做homework,从理论层面掌握一些技巧,看看其他人的分享,然后去体验实战,达到最佳效果;

或许直接以全新的陌生姿态去体验,现场想办法最快的学习并掌握精髓;

又或许,无所顾忌的自行体验,在自己理解的范围内作出结果。

这次去之前,我想过第一种或许,不过采取了后者的方式。

总感觉艺术离我没有那么遥远,从小喜欢跳舞,是一个听到音乐就会起舞的人,美术课也是最喜欢的课程,我亦是老师最喜欢的学生之一。

高中以前的兴趣班参加了美术和竖笛课,课余时间参加了毛笔字培训班,那时喜欢的男同学首要满足条件是要写出一手漂亮的字,想一想这个标准也不知是受什么影响而形成的,倒是蛮有趣。还记得,参加过学校组织的画画和钢笔字比赛,从未获奖,也不曾过于失落,兴趣所致,没有家人或者比赛的压力,倒是乐于其中。

不知什么时候听说的梵高,记忆中应该是他那张包住耳朵的自画像让我对他产生了兴趣,在那个场景下还能够画一幅自画像,是多么的极端与疯狂。

前几年在喜马拉雅上听了张法中老师讲的《西方艺术史》,知道了听更多关于他的故事,大概10年前买了那本《亲爱的提奥》,再后来看了卷福本尼迪克出演的BBC版梵高纪录片,对他又了更多的敬畏和怜惜,那么的热爱生活,那么的孤独,也曾经那么的努力生活。

我有带梵高自画像的围巾、裙子和套头衫,也有一套他的画作为图片的碗垫,还有一个水杯是《杏花》图案。再作出去画油画的决定时,第一闪现的画是《星空》,不过很快就改变主意画《杏花》,两幅画共同的特点都是大量的蓝底背景,是我喜欢的蓝,而改变主意一方面觉得画《星空》的人太多,自己想画不一样的,另一方面想挑战难度。



直到那天才发现,自己以前都没有仔细观摩并记住画面的细节,而只是记住了画的蓝和美,更多的是那种蓝。在提笔开始描树干那一刻,就想到了放弃,因为自己不可能画出满意的临摹作品,那么多的细节,那么复杂的调色,如果要预估一个完成率,不到百分之一。

可能是为了坚持表达一种喜爱,也可能为了不在Dana和弟弟面前作出后悔的丢面子行为,坚持着一步一步完成。

画轮廓的时候还在想,老师应该会表扬我,描得不错,的确,因为这是最简单的一步。

接下来打底色,不规则的渐变蓝,下笔就是同一种深蓝色,涂满了右下角的版面。老师过来说,你不能只用一种颜色,要调色,加一些浅蓝,加很少一点黄,再加一些白色,这样的成色会看起来很高级,有些地方还可以上手指涂抹,看起来会是不一样的感觉。

听完他的指导,我自己操作调色,把不同模块的蓝调除了不同的颜色。快结束的时候,老师又说,你的过度需要再柔和一点,看起来更自然。请他接过画笔示范,他用了过度调色,使劲的把画笔在画板上涂抹,如同用橡皮擦搓泥一样的用劲。我才知道,原来画笔还能这样被“蹂躏”。我又继续按照他的操作完成打底。

最开始描出来的树枝被底色层层包围,感觉露白的地方过多,应该需要再完成一些细节,不然树枝可能挡不住留白的地方。就又问老师,那些留白的地方是否应该多涂一些。老师说,对,用小一点的笔涂抹细节的地方,减少留白。

然而在开始调树枝颜色的那一刻,整个人就石化了。仔细观察细节,几乎每一段树枝都是不同的颜色,由深到浅,由暗到明,墨绿色、土黄色、亮黄色、树枝的阴影色、纹路的颜色,树枝和花瓣连接的过度色等。还有各种树枝的细节,上延、下垂、扭捏、结痂、超细条、交叉部分等等。又看到了不同的花瓣、花瓣的细节纹路可比头发丝,每一簇花的颜色也各不相同。Oh My God,100次要放弃的念头伴随着每一次下笔。

这个声音开始大声说,

太难了!

这么难要不放弃吧!

画成翔怎么发朋友圈!

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自己那时为什么高估自己!

以后再也不要画油画了!

因为自己是一个不喜欢将就的人,做每一件事情即使不能做到卓越,也要达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标准,而那个标准并不低。

另一个声音也在劝说自己:

坚持画下去吧

能画成怎样就怎样

第一次尽全力了就不后悔

半途而废也不是我的作风

尽量,坚持

接下来的每一次调色,每一次下笔,每一次看着在指导别人的老师,就是这两个声音在对话。我的表情那时应该是全程对自己的嫌弃。

这个调色不太一样,要不要问老师,等了一会儿老师一直在忙,还是自己调吧!

这个树杈看起来好别扭,怎么转过去,问问老师吧!

这个花瓣的颜色怎么调,问问老师吧,等了一会儿老师一直在忙,还是自己调吧!

因为树枝的大部分已经偏离原画,花瓣的位置需要调整才行,花瓣放到哪里合适呢,问问老师吧,等了一会儿老师一直在忙,还是自己调吧!

花瓣放得差不多了,问问老师从整体格局上要不要仔补充一些。老实说,上面的位置可以再加一些。

有些树枝看起来的确太难看了,让老师修改一下吧。老师过来帮忙修了几根树枝。

有些底色没有完全被树枝盖住,就有些露白,要不要补色一些呢?老师说不用了。

在让老师帮忙描完树枝后,感觉这样应该差不多了。自己肯定无法画出梵高那样的树枝和花朵,只能在自己的水平上尽全力,看起来勉强像一幅是画的花的画,至于像不像杏花,当然看不出来。

在我刚开始画树枝不久,Dana就完成了她的《富士山》,我们原计划一起参加另一个活动,因为我还没有画完,就剩她独自前去。



在我还没有画完树枝的时候,弟弟也完成了他的《多彩的夕阳》,当时已经是下午3点多,没有吃午饭,我让他去买了2瓶水,他先回家。



后来有三对情侣/夫妻一起来画,其中两对是共同完成一幅画,一幅圣诞老人头像,那外国友人选的一幅温馨画,牛在湖边的苹果树下吃草,蓝天白云碧水、绿草和鲜红的苹果树。

另外一对各自作画,女生非常快的完成了一幅《流星》,让老师帮忙进行了调色等环节。男士来自日本,普通话说的很好,在听完老师说先描框架再画画之后,他的每一笔都是自己画。他坐在我旁边,在我看来,他没有画好过度色,也没有控制好留白的填补,有些调色的色差与原画很大。不过老师说正因为每个人对于事物的理解不一样,才产生了艺术。他完全靠自己完成了自己理解的那幅画,是非常独立且自主,让我也对自己没有那么的嫌弃。



到了下午5点,我的画还没有完成,这三对情侣/夫妻都相继画完、吹干和打包,留下我继续在那里惆怅。

回想起来,在这几个小时内,我不知花了多少时间后悔、迟疑、叹气、提问和观察别人,并没有全情投入到作画上。

这就是我,希望把所有事情都做到最好,当自己无法达到标准的时候,就会不停自责。

这就是我,很容易被身边的事物干扰,并去观察和分析,而难于专注一些当下的事情。

这也是我,尽全力去完成能力范围能达成的目标,不轻易放弃。

当自己觉得一幅画可能差不多完成的时候,总想修修补补。Dana说她第一次画时,直到画室打烊才离开。

自己做事时也要多次检查,总觉得会有错误,而不愿意犯错误。

多么有趣的一次体验,收获了些什么呢?

为什么做事情总是要谈收获,因为是成年人的世界吗?

越发变得不像自己,却不知认识的是哪个自己。

不凡的2020,经历的事情更加复杂,需要更强大的内心来接受,也需要更强大的自己来面对。

前行的路上还有什么不凡在等待着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第一次画油画时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