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普通全职妈妈的理财方式|顾家,守财,向内看,定期存

文:宛青扬

图:网络(侵权必删)

日更:1000/51

看了简友一篇文章,关于存钱的。她三个月存了21000。其中包括二月发的年终奖。简友每月收入8.3k,还房贷就要一半,再除去每月日常消费1500,这三个月疫情在父母家,吃省了,网购几乎没有,那结余就多了。她就存了这么多。

挺好,这是一位很懂得节制的女生。每月还房贷的基础上,房贷就是一半工资,(我认为,房贷也是变相的存钱方式)还能想着每月存点钱,钱途不简单。

曾经,我也有存钱习惯。喜欢每月往银行跑(那时没这么方便)。跑了两三年,我们有了首付,购了一套小房。房子买完后,一点余钱也没有。当时还向姐姐借了三千过户。

后来,只有继续存钱。三年后,我们还了房贷。正好,我们的孩子出生没多久。

对于普通的打工族来说,特别还没有孩子的年轻人。我建议每月一定要存点钱,不管多少都要存点,培养自己的存钱能力,小本小份,不要太搞什么投资意识。有了存钱能力,以后才有首付资格(当然排除父母帮忙)。有了房,以后孩子就有学上,至少他(她)不会成为留守儿童。

当然,有人会说租房也能解决这些问题。我劝你不要太相信什么“不要做房奴”,“我要自由”的这些念头。你要想想,灌输这些念头的背后都是什么人,哪些人在“操控”。

就像现在很多很多的app,都在背后“操控”我们的时间,不知不觉就经历一场“某音三分钟,人间三小时”,让我们“娱乐至死”。

因此,我们有时要带着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事物。要知道哪些好,哪些不好;哪些远离,哪些争取。

钱还是趁年轻,早存早受益。这是没有孩子的前提下。当我们有了孩子,就像文章评论区,有一条这样留言:

对于有娃的很难。

确实如此,有了孩子家庭消费是蹭蹭蹭地往上涨。母亲以前对我们说过一句话:有孩穷三年。

以前不理解,有了孩子感受透透的。特别家里多了一位全职妈妈,少了一位挣钱的。

我们家也是,怀孕至今我一直是位全职妈妈。先生一人上班,可想而知最初那几年,钱确实存不住。也没想过存,几乎月光,有时甚至动了老本。

关键有时还有“给孩子最好”的思想。这些杂七杂八的想法,深深埋没了我曾经的存钱习惯。

今年初,经历一场疫情,遭遇先生没业务两个多月、物质短缺,菜价猛涨。重新燃起我曾经的存钱意识。钱必须要存,而且每月都要存定期。

年初至今,除去房贷保险、日用开支、吃喝拉撒。每月也能存点钱,有时多点,有时少点。现在我们的收入不稳定,先生单干跑业务,运气有点欠佳,刚干就遇上一场疫情。

这三五个月的存款,也没多少,但积累下来,也很有成就感。正如那位简友所说:存钱会上瘾。

我想说的是:每月存点定期,不是贪图那些利息,而是在我们乱花的道路上,设定一道坚实的坎,让我们的意识回归“正常”,理性对待购物车。

作为一名全职妈妈,怎么理财。或许我没资格谈理财,一个不挣钱的女人,谈什么理财。但看看那些理财广告词:“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越是没钱的人更要理财”。

这样来说,我们更要理财,更要守住先生挣来的养家钱。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女人,又该怎么做?我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浅谈一谈:

精神层次:

1、精心维护婚姻、真正的相夫教子

先生在外挣钱,我们在内就要经营好这个家。家里没有矛盾,他们在外也会舒心。

回来多给他们笑脸,给予体贴关怀。这不是降低自己,委曲求全,而是要有一颗同理心,理解先生的不易,多看见他们身上的优点。

婚后不再是“风花雪月,任你一句我便赴汤蹈火”,而是“油盐酱醋,你真发了火我就闭闭嘴”的境界。

如果火一个比一个大,那就是不和、灾难。我身边就有一个严重的事例,夫妻吵架,结果妻子赌气从车上跳下来,差一点丢了性命,后来命保住了,钱花了不少。

老祖宗说:家和万事兴。

夫妻和睦了,老人、小孩都开心。这不正是“最挣钱”的道?

养育孩子也是如此,“多开善眼、常闭恶口”,注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身为全职妈妈,我们的最大的核心任务:不就是养育孩子吗?当然爸爸们也有责任,但最初的十几年,孩子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时光,可比爸爸们多得多。

因此,我们更要做好这件事。如果,我们把孩子培养好了,十几年后,不是一笔很珍贵的财富吗?

这些“财富”,理财专家不会说,要我们自个去琢磨、去学习。

2、终身成长

刚才说了“相夫教子、经营婚姻”。那我们不会做,就要学习。也就是我们要有终身成长的信念。

不管年龄多大,角色如何,我们始终有一颗“热爱学习”的心。

对于全职妈妈来说,我们更要与时俱进。

孩子上学,我们在家可以读读书、锻炼锻炼、学点新技能。这样身心健康,也是省钱之道。

买书、投资教育、投资自己不必省。

物质层次:

说到物质。我先推荐一本书,日本作家山下英子的《断舍离》,薄薄的一小本,里面的理念可不简单。

这是我两年前读的书,对我的影响还挺大。现在,我家里的陈设很简单,当然,我之前也有节省意识,也不太注重物质需要。读了这本书,家里更简洁了。

先说说平时如何省钱,大都就是吃、穿、用。

1、吃。不在外就餐,自己买菜做饭,便宜又健康

外面的饭,我们心知肚明怎么不健康,还多花钱。饭店一顿两三百的饭,够买一星期菜;一碗牛肉面,在家能做两三碗。

曾经一位同事,她总抱怨没钱,越没钱越会乱花,与男友住在一起,租的房里没灶没锅,一天三顿叫外卖,一天下来,一月五千多点的工资,光是吃喝就占了工资的30%,再加上大头房租、水电话费。一月下来是没什么钱了。

喝。最好还是白开水,省钱又健康。出门带个杯子,装满水,足够。那些五颜六色的饮料,只有“颜值”。

看了一些养生书籍,越来越知道那些色彩缤纷的零食、糖果。简直就是“披着美衣”的“蜘蛛精”,吃进肚子里,只舒服了味蕾,对身体就是慢慢毒害。

2、穿。舍弃的前提是断

对于我来说,一个季度有个两三套足矣。特别两年前我读了《断舍离》之后,本来不多的衣服,又舍了一半,特别那种几年都没穿过衣服,还有那些角落盛灰的物品。

《断舍离》中的舍,就是舍弃家⾥到处泛滥的破烂。那些物品堆积那里,也会对我们产生无形的“内耗”,不断地找地方搁置、不断地耗时收拾。

舍弃不是最重要,我觉得重要的是断绝想要进⼊⾃⼰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我现在买东西前,就在慢慢实践“断”,特别对于衣服,现在,我都没有以前那种“想要更多、更美”念头;没了自己穿得“不时尚、老土”念头;也没了羡慕街头的那些“时尚造型”念头。

只要整洁,保暖、舒服就好。少了外在影响,多了内在情趣。

因此,这两年里我购买的衣服少之又少,此刻身上穿的外套,还是七八年前买的。还好,身材没变。淘宝里大都给孩子们买,他们正在长个,衣服量也不多。先生又是一个只要衣服没坏,有的穿就行的男人。

我们一家四口的衣服,加上几床棉花被,一个大衣柜绰绰有余。

所以,衣服这块,我们一年到头花得不多。

3、用。买自己必要,有的贵了就是贵了,不虚荣,坦诚相告

还是《断舍离》说得那样: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刻在心。

日用品必不可少。不多说,日常水、电、气、话费等等都是一笔不能少的费用。

说说别的方面的用,前提是用合乎我们的经济条件。比如,化妆品、包包等等。

我只用日常护肤品,费用不高。合乎我们家收入比例。我们日常消费的前提,就要合乎家庭经济。超了,就是“入不敷出”,久了就是一系列负面缠身。

当然,我觉得最好的化妆品是天然的:睡足、吃好、性情好。

对待孩子的购买要求,也是如此。超了,大大方方告诉孩子家庭收入开支如何。这不羞耻,同学家多大多好,那是别人的家庭经济、价值观等决定;我们家什么层次,也有我们的理。不攀不卑,堂堂正正,客观分析,孩子就会慢慢懂。

如果一上来就对孩子批评说教、或者说一些“虚荣敷衍”之言。常说孩子不懂事,因为我们没做到位,没有“懂”的入口,孩子怎么踏上“懂”的路。

以前,先生偶尔去店里买衣服,店员拿件衣服给他试穿,如果贵,他肯定不假思索地笑着说:贵了,我买不起。

以前,我受虚荣心所使,在一旁很不好意思。现在,我与他一模一样,贵了就是贵了。

年底,我去理发,头发还没剪,理发师就推荐年会员政策。我就不假思索笑着告诉他:我只想剪个发,会员贵了,我消费不起。风淡云轻,一身轻松。

理财的前提,我们要有“自知自明”。

4、笔记账

手机里如果有“记账软件”就删了吧。以前,我也下载过,但实用不多。

还是用笔记一记,最好。

最近,我又回到了曾经手记账本的状态。每天记一记当天的消费,做到“花费有数”。用手写,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小复盘”,哪里该花,哪里可以不花,下次改善等等。

用手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们能“刻意认识到”花了多少钱,还有多少钱能花。现在都是用手机付钱,扫一扫,钱就没了。不碰不摸,我们感受不到“花钱”,感受就走了一个流程,还会有一种“总有钱”状态。

加上现在很多的贷款app、各种平台的信用卡、先用后付,分期付款……

这一系列操作,让我们进入“有钱人”、东西就是我们的状态。

不用怕麻烦,通过笔来书写一笔又一笔的消费,至少能慢慢让我们回到“清醒”状态。那些记账软件做不到。

最后,一句话:工资到账,先定期存一笔,再理性消费。

不要嫌麻烦,想哪天有什么急用。老百姓没太多急用,即使急用,我们事先存了一笔钱,岂不更好?

也不要听那些有的,没的。什么存钱不如投资。请问,投资什么?炒股?基金?期货?

那些理财课上说的:这百分之几干嘛,那百分之几干嘛,到头来,耗了报名费、精力不说,关键没几个钱还在那瞎折腾。

越没钱就别散财了。越没钱越要有存储意识,每月存点定期。结余多,存的多,结余少就少存点。哪怕存个几百块,一年下来也就有数。不然,一年到头,这几百块都不知道怎么没了。

总结:普普通通全职妈妈的理财方式:爱家人,顾好小家、养育好孩子,始终保持学习状态。对待物质,要合乎家庭经济。不虚荣,贵就是贵。多向内看。多用老方法,记账存钱。

作者简介:一枚热爱读书写作,热爱生活的全职妈妈。余生梦想:能写会读,成为孩子口中“还不错”的妈妈。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位普通全职妈妈的理财方式|顾家,守财,向内看,定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