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 致厚朴致青春致迷惘

我觉得每个人的心中可能都曾经拥有过像厚朴这样的经历,同学或是没有付诸于行动的想法。我们总是在歌颂青春,青春总是那么的具有爆发力冲击力吸引力。

我的个性比较怯懦,总是害怕和人发生剧烈的冲突。所有的行为都应该蛰伏于家长/学校/老师的规则之下,我想反抗,可又不敢,想做点什么吧,却又是那么的软弱,惧怕反抗发生的后果。但是有时候又居然会对学校里的那些老师眼中的“坏同学”另眼相看,而自己的个性又怯懦又怕事,这些“坏同学”团队也不会吸收我这样的人。我在高一的时候从二中转学到了一中,爸妈还是对我寄予了厚望,希望我能够在更好的一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考上一个好大学。

我所在的高一3班,里面集全了县里面有钱有势的家庭,县长和县委书记的儿子在我们班,据说学校里面的两个班花也在我们班,尽管他们都这么说,我却是无感。一位成绩不好但是唱歌唱得最好的(还在县里面举办的歌手大赛拿过二等奖),还有踢足球踢得最好的长得还像罗伯特.巴乔,还有一个据说他爸是县城里面黑白道上一霸的,全都在我们班。而我就是那一个最不起眼,最没有特长,最没有存在感的,成绩中游的一个小毛头。虽然有时候也和他们去套交情,想和他们走得更近一点,才发觉自己从来没有走进那个圈里面。

青春是迷惘的,所做的只是想让别人看见,却用了错误的方式,也不知道找谁分享。家长告诉的就是要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才能有好工作,才会有出息。自己也知道这条路肯定是(或者是)对的,但是就是游走在这条大道的两边。我不知道未来对于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是那么的遥不可及。或者说就是要挣很多的钱,就会有好的生活了,至于怎么挣钱不知道,不在乎。

我高二的学习还能跟得上,差不多在中游,估计能上一个专科,到了高三自己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如同站在山体滑坡的山腰上,然后被冲得越来越远。高三还发生了一次打架事件,我觉得这应该是我人生中的唯一一次打架吧,其实也就是踢了一脚和挥了一拳。而起因是他在背后乱讲我的坏话,其实我也是道听途说,然后就怒不可遏的冲上去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估计也是最后一次打架。

我的这个成绩也就只能读了一个成人高考的大学,继续浑浑噩噩的过了两年,我也羞于谈论自己的学校和历史,而学历和文凭就是决定是否收你简历的第一关。1997年,进到了回归酒廊做一名服务生,这与当初香港回归同名的酒吧,应该算是全成都第一红火的酒吧。在那个时候,工资如果全勤的话大概是在800多,再加上小费估计可以拿到三千,每天都过着醉生梦死还有迷惘无知的生活。97年金融风暴的余波在98年开始蝴蝶效应的显示出来了,小费几乎没有了,但是这个工资也还是够我在成都勉强的活下来的。但是我知道这不应该是我的未来,我不能在酒吧里一直工作十年吧。

1999年,南下广东,来到珠海迎接澳门的回归。多次的身无分文,多次的没钱吃饭,我是家里长辈口中的反面典型,其他叔伯教育小孩都会说,不要向他学习阿,现在不努力,将来会吃很多苦的哦。到如今21年过去了,也在广东买房买车逐渐安定下来了。突然有一天,听到我的叔叔教育他的孩子说,你看要努力工作才能像哥哥一样,买房买车啊,我突然之间又变成了正面典型的例子。人生总是在你不经意的时候反转。

回看自己的青春岁月,不知道为了什么而反叛,其实都算不上反叛,就是迷惘无知的过了二三十年。人们总是喜欢回忆自己的青春岁月,那里面有那么多的回忆,有不想别人看的,只愿意自己半夜慢慢咀嚼的;也有认为那些辉煌的记忆点,高光时刻,值得和朋友们喝酒聊天可以吹嘘半天的。《阳光灿烂的日子》《致青春》,这些电影就是因为找到了这些痒点,可以让观众激荡出当年埋藏在心底深处的记忆。

青春是值得反思的,值得回忆的,值得吹嘘的;其实自己也是在最近几年慢慢活得透彻一点点而已,细细的去感受生活,体会个中酸甜苦辣,方能让自己真正成长起来。青春并不是因为年月的逝去而就真正的离开了我们自己,青春的记忆青春的感受还在鼓舞着我们砥砺前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皮囊》-- 致厚朴致青春致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