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而非 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你 很棒!

小时候爸妈不在身边,从小的性格比较内敛,不怎么说活。小学那时候,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脑瓜里小思想总会像那出圈的小马,自由奔腾。那时候感觉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任凭自己的"小马"随意奔跑。嗯,挺喜欢那种感觉的。


图片来自 南有木头摄影工作室

话少导致思绪飞扬,也导致自己比较敏感。是的,我可能会因为别人一个眼神,一句话,去疯狂的想自己哪里做的不对不好,而且一有这种感觉就会持续一段时间,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也是比较煎熬了。

这种感觉太糟糕了,其实我那时候懂,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时机并且有足够的勇气去转变。直到初三分班那会儿,我去了一个班,遇到了不一样的老师,不一样的同学,我开始下足决心去与这种心理对抗,成效显而易见是肯定有的。但还是很艰难,没错,是很艰难,虽然没有之前的那么严重,但那种太在意的糟糕感觉依然如眼前的飞蝇,你用手怎么也抓不住,只能胡乱拍打双手吓吓而已。


图片来自 南有木头摄影工作室

想根除是不可能的,正常人多少都会有点在意他人的感觉,我选择去正视去克制,不然自己永远做不了真正的自己。

为什么要太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呢?其实在我看别人演讲,别人处于万众瞩目的时候,突然出错出丑尴尬,我自己是一笑了之,没一会就忘记了,换位思考把讲台上的别人当成自己,自己脑瓜里肯定一致揪着这个时刻不放,因为大家的一点声音和看的眼神而胡乱猜想,认为大家都在看自己笑话,其实不然,没准别人一笑而过,啥事没有,只是因为自己,太过于想给别人好印象,太过于想迎合讨好别人,而忘记怎么去做好自己,去坚持有条不紊的完成剩余的演讲。


图片来自 南有木头摄影工作室

之前去武汉逛物外书店,碰巧看到了摆在那的《墨菲定律》,看了前两章,就决定买回去了,不因为什么,就感觉里面讲的跟自己怎么难么像。

后来从里面了解到"巴纳姆效应"。

如果你选择去相信一件事,我们总可以搜集到各种各样支持这件事的证据,就算是毫不相干的事情,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种逻辑,让它去符合自己的设想。

我为什么买了这本书,突然反应过来也是因为"巴纳姆效应"。其实前两篇感觉就是写自己,因为作者用的是含糊的语言去解释各种心理现象,当自己看到这些文字,大脑会不断去联想,去搜集存在潜意识的证据来证明这些"与你毫不相干的文字内容"与你有关。


图片来自 南有木头摄影工作室

其实还是没有真正认识自己,对自己的方方面面认识的不够全面,没能有效分辨那些"性格描述"哪些是与自己有关,哪些与自己无关。

不管是太在意他人看法还是"巴纳姆效应",最重要的还是要正视自己,真正认识自己,去克制"太在意",去避开"巴纳姆效应"陷阱。


图片来自 南有木头摄影工作室

不要轻易给自己贴上笼统的标签,命运握在自己手里,前进的路在自己脚下,要保持头脑冷静,认识自己,相信自己,不被别人左右。

图片来自 南有木头摄影工作室

内心的强大才能让你真正的坚韧无比

你可能感兴趣的:(似是而非 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你 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