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的安全感和认同感,是局限在亲子之间,或者亲密的人与孩子之间的,文章中统一以妈妈为代表。不包括,因为外力、环境及非亲密他人所产生的影响安全感和认同感的因素。
那我们先来讲安全感。
怎么判断一个孩子的安全感是否建立好,可以从他的表现观察出来。
首先讲当孩子和妈妈在一起的情况。
如果说一个孩子安全感没有建立好,他就会不停的试探妈妈。他想要妈妈无数次的告诉他,他是安全的,被包容的。而且他也想无数次的去得到一个答案,就是妈妈是值得信任的。
比如说有的小孩会故意捣蛋,妈妈说不能踩水,笔不能画在墙上,就这一类的捣蛋行为,他为了试探妈妈对他的包容性,就是妈妈是否允许他自我的一种延伸,是否允许他真实自我的存在(这也是安全感的一部分),他会反复去做。 如果妈妈一直不允许,一直压制他,一直打压他,安全感就得不到很好的建立。
他长大仍然是不会放弃这种试探,有可能是换一种方式,因为随着他年龄增长,他不会再去踩水了,不会再去画墙了,他会做些别的行为,比如妈妈说放学了以后不能买零食,他有可能会偷钱或者节省下其他的一些零花钱,就去买零食。总之是这一类妈妈不允许的行为。
还有是怎么去试探妈妈是否值得信任。比如说他想要一个东西,小的时候可能想要糖,妈妈答应他了,他相信了,可是后来妈妈没有给他。之后他就会一直试探,我想要这个想要那个,当妈妈说我给你呀怎么怎么样,他会为了证明妈妈值得信任,继续在地上哭闹。因为他一方面是担心,是不相信妈妈,一方面,他又很希望妈妈可以做某些事情让他相信她,所以他会一直闹一直闹,他希望妈妈可以马上满足他的需求,这样子才证明妈妈是值得信任的,所以为什么有的孩子会看起来那么无理取闹。
有的妈妈会说我明明已经答应你了,为什么还在闹呢?我等一下会给你的,你相信我怎么怎么的,那说这些都没有用了,因为之前已经失去了孩子的信任,现在的妈妈只有马上满足他,才可以重新获得孩子的信任。而且孩子也会屡次的试探,直到最终妈妈得到了孩子的信任,他可能才会停止这种试探行为。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离开了妈妈。
妈妈离开的时候,孩子是否因为不想让妈妈离开而反抗得特别的剧烈,表现的特别严重的焦虑不安,甚至是愤怒。
妈妈走了之后,孩子与他人在一起是否表现得焦虑忧心,或者是否表现的过度懂事。有的孩子离开了妈妈之后,他会特别乖,人家就会说这个小孩子真好,还是要给别人带比较好。那么实际上,这也是他不安全的表现,妈妈不在身边他害怕,他感觉不安全,所以他要懂事,如果不懂事的话他就有危险。
妈妈回来之后他是否会一直黏着妈妈,是否会表现出愤怒。过度黏着妈妈是害怕妈妈再次离开,而且也为了补偿他之前与妈妈分离的那种焦虑不安的痛苦情绪,所以会一直黏着妈妈,想要得到妈妈更多的爱。因此有的妈妈会反映为什么跟别人在一起那么乖呢?在妈妈面前都这么作,这么黏呢,一点都不乖,所以妈妈还是离开的好,你还是跟别人呆在一起的好!那这样子就形成恶性循环了。如果是表现出愤怒,就是他在责怪妈妈为什么要离开,为什么要把他一个人丢给外人?
反之,安全感如果建立好了,这个孩子就显得从容淡定,可以欣然接受妈妈与自己的短暂分开,与他人在一起时表现如常。妈妈对他的要求和管理,他也会信服,同时与妈妈仍然亲密无间。
这是讲安全感的,接下来讲认同感,也是可以从孩子的表现来判断。 如果一个孩子他没有建利好认同感,他会一直去讨好他人,一般就是父母,当然长大以后还有老师啊,甚至还有朋友,长得更大以后就是情侣爱人。甚至当他成为父母之后,如果说他在孩子面前的威严不在,也就是说他管孩子管理不了了,他为了得到这个孩子的认同,他甚至会去讨好孩子,他的一生当中他会去讨好任何一个他想要得到赞同的人,甚至是陌生人。
他讨好的目的是要得到表扬和夸赞,如果他讨好了没有得到足够表扬,他会表现出愤怒,或者是绝望放弃,那么他的讨好行为也会停止。所以如果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是为了讨好,当得不到足够的认同时,他就会不再努力,直到新的讨好对象出现。
还有一个表现就是是否自信。 如果一个人他们得到的认同不够,他是不大可能自信的,因为他觉得他自己不好,别人不欣赏他不喜欢他。如果他不自信,他也就不太可能大胆的去探索外面的世界,那么你会发现他可能兴趣比较狭窄,可能比较内向,或者说很多东西他想却不敢去尝试。 另一个认同感不好的表现是他很容易看其他人的评价来做事,很在意别人的评价,甚至很在意其他人的想法情绪。 比如说一群人在一起,如果有一个人不高兴了,然后很生气的走了。如果是一个认同感很差的人,他会觉得,他不会是因为我不高兴的吧,跟我没关系吧?那么如果是认同感很好的,他就会想这个人怎么了,他需要帮助吗?
认同感不好的人,所有的事情都会觉得是自己的问题,认同感好的人,他会去客观的看待世界。认同感好的人,他心中有一把自己的尺,他有一个自己的价值体系和判断系统。
如果安全感和认同感没有建立好,该怎么弥补呢?
安全感和认同感的建立来源于对安全的需要和归属与爱的需要的满足,所以预先满足孩子这两方面的需求永远是最好的办法。当然预先满足并不总是能实现的,错过了也不可怕,妥善的事后满足一样可以有很好的效果。
切记孩子大闹之后直接满足,这是强化孩子的哭闹行为,看似满足了孩子,实则没有起到该有的效果,反而对亲子关系是有害的。
正确的事后满足,需要了解孩子的感受,需求,待孩子正确表达之后立即给予满足。
在满足孩子时需要注意两方面,一方面是语言,一方面是行动。
弥补安全感,在语言方面妈妈要经常跟孩子说,妈妈就在你身边,妈妈会陪着你,你犯错也没有关系,妈妈会帮助你,我们一起改正。你有什么需要的时候,妈妈也会马上来帮你,你如果想做什么,你可以这样做的,妈妈允许你这样做。就算你捣蛋了,就算你把什么东西搞坏了,妈妈也会陪你一起去处理这个问题。
在行动上就是要说到做到,妈妈说了却不能成真,那只会效果更差。因为进一步的加深了他对妈妈的不信任。不信任的感觉积累的多了,孩子也会绝望,从此之后他再也不会对妈妈抱有期待。他会自己想办法满足自己,做一些父母意料之外的事。他也会把这种期待放在他生活的其他部分,期待他人能够给自己安全感,可是又不信任他人,所以很痛苦。这是在情侣当中常常遇到的问题。
认同感也是一样,在语言上,妈妈要接纳他,包容他,要经常说你很好,我很喜欢你。如果他做错了,妈妈可以说,这件事情这个行为做错了,但是没关系,我可以帮你一起改,你很棒,你可以做很多事情,你可以改的。如果是他想错了,妈妈可以引导他正确的想法,告诉他我们可以有新的想法。告诉他,妈妈批评你是因为你这个事情不对,但是妈妈还是很喜欢你。
就像我一直举的一个例子。 有一天放学孩子出来了,告诉妈妈,我今天考了100分,然后妈妈夸他,嗯,你很棒,你做得很好,妈妈为你开心。 然后走在路上孩子饿了,妈妈给他买了一块蛋糕。
到下个星期孩子又从学校里出来,他垂头丧气的说,妈妈对不起,我考的很差,没考及格。 这时候妈妈生气或失望的说,你怎么这么笨?你就是个猪头,谁叫你这个星期玩游戏,我都跟你说不能玩游戏了,会成绩差。 然后在路上又经过那家蛋糕店,孩子说肚子饿了,妈妈说吃个屁,考的那么差还吃。 这时候认同感是很差的,包括安全感也很差,因为妈妈是不允许自己表现的不好的,也就是说表现不好的自己是不允许存在的。
如果妈妈告诉他没关系,这一次考的差了,我们回去一起找一下原因吧,看看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一起去想想办法怎么克服,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的,你以前成功过那么多次,而且妈妈也会帮助你的,我们齐心协力一定有办法。 然后在路上还是看到那家蛋糕店,孩子没说话,妈妈主动问他饿不饿,给他买了一块蛋糕,两个人就可以开开心心的回家了。 这个过程当中,无论是认同感和安全感都建立得很好。
你认同他,就是认同他这个人,喜欢他这个人,不管他成绩好还是不好,你仍然喜欢他,这就是最核心的认同。
认同感的弥补在行动方面仍然还是说到做到。
妈妈(亲人)都爱孩子,但事实上凭着本能表现出的爱却让爱的质量大打折扣。掌握更多方法,更了解孩子,妈妈(亲人)可以爱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