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海海,风雨也阳光

——《人生海海》读后感


从朋友宁波名师胡海翔老师的谈话中,我知道了这本书——《人生海海》,立马被题目吸引。作为北方人,我跟文中的“我”一样,不知道“人生海海”为何意,直到读到小说的最后部分,“我”偷渡到巴塞罗那,在艰难的人生旅程中结识了一位同样命运多舛的姑娘,也就是“我”的前妻,从姑娘口中我和“我”一起得知“人生海海”是福建闽南土语,意为“人生复杂或者还有更多”。结合小说主人公“上校”也就是“太监”的复杂一生,以及小说中其他人物的各自人生沉浮,我理解“人生海海”为人一生的命运、经历、况味如海——海一般的宽广,海一般的深沉,海一般的汹涌,海一般的沉静,海一般的莫测,海一般的苦咸,海一般的无畏,海一般的温柔,海一般的高傲,也如海一般的幽暗……人生有多少滋味,皆悉数如海。


小说以一个孩子也就是文中“我”的视角来展开,以“我”的心灵成长为暗线,以主人公上校的身份揭秘为明线,以我自童年到老年的成长时空为故事舞台。小说人物在自民国十几年至2004年的近百年风雨中死去或活来,人性的光辉与丑陋在较量中明灭有定。小说情节设置曲折,往往在出其不意中让读者不自觉揣摩人性。以倒叙插叙为主,兼具描写抒情等方式,语言优美,在塑造粗俗人物时,语言也大胆淋漓体现出农村人粗俗、狂野一面。你读到这些语言在脸红的同时,脑海可能会浮现一个记忆中老不着调的人和他对号入座。景物描写修辞多以拟人比喻见长,感觉思维视角具有别样灵性,仿佛世间一块生满霉苔的破木板都长了眼睛一般,颇有意趣。人物形象不论主次,皆饱满可立,灵魂站立与匍匐,人性光辉与丑陋,皆在形象塑造中完美呈现。人物命运皆多舛,不论执着认真或者游戏调弄,皆没有完满。人生海海,或许如小说结尾所说“人生没有完美,不完美才是人生”。


        小说主人公“上校”,是一位心灵手巧的浙江人。跟“我”父亲一块学木匠,父亲不开窍,上校不用一年就会做木盆、


箍木桶。即使师傅不在,他也可以把门头顶起来。后来参军国民党,做过军统特务,解放战争后,还参战抗美援朝。不论在国民党还是共产党的军队,他都是最出色的的军医。他有着用纯金打造的手术工具,我想这纯金不仅仅指工具的材质,其实是暗暗赞美他的医术精湛无比。在军统特务的经历中,为了拿到日本人的情报,他出卖自己的肉体给了汉奸川岛芳子,身体的隐私部位被刺青川岛芳子的名字。这一个洗不掉的汉奸名字,让他一生不能和相爱的人结成伉俪,使他在文革期间风雨飘摇,并最终失去了常人的智力,上天只留给他七岁孩童的脑子。不论在军医身份和私人诊所掩护下的军统特务,在不堪的灯红酒绿和肉体交易中,还是在朝鲜战场上出生入死,都让我们看到的是一颗中国汉子的铁血丹心。他高大,风流倜傥,他行走江湖,他医术精湛,他几乎可以满足你对一个英雄的想象,让你在老保长和他爱人“小上海”的口中,极力勾画出他的高大、健硕、帅气和英雄气。我想那套金子的手术工具,还应该在说明他不仅仅技术高超,还在赞美他的人品比金子还高贵。他做过日本人、国民党、共产党的牢房,抗美援朝结束,他以精湛的医术和勇敢的救死扶伤精神,赢得了到南京进修的机会。进修是为做地方副院长做准备。而此时他拒绝了一起在朝鲜出生入死的女友结婚的要求,以前所有的爱好像他都忘记了,在女朋看来他像吃饱饭了把嘴一擦一样,忘得干干净净了。伤心欲绝的女人在上校的竞争对手蛊惑之下,以强奸罪将其告回老家。他好像没有任何埋怨和不平,命运给他什么,他仿佛都可以泰然处之。在老家里,他和两只猫一位老母亲相依为命,伺候猫像养孩子,最好的鲞鱼留给猫,两只猫像在妈妈怀里的胖娃娃,无忧无愁,安享幸福。他凭着自己的金手术刀,让家里每天的饭菜香飘全村,勾起多少馋虫,又让多少羡慕嫉妒恨在幽暗里悄悄滋长。作为上校的好友——我的父亲,经常带我去太监家里打犒劳。而乡村的夏季,阴沟的臭气熏天,像人嘴里吐出的罪恶。人们对上校的种种流言蜚语,在夏季里一起发酵。人们对这位身怀绝技,到处救死扶伤,从不吝啬帮助的人,充满着敬畏和好奇。他的故事仿佛永远讲不完,人们的心和舌头每天都在伸出多事的游丝,和阴沟的臭气一起,随时随地地打探和咀嚼他的秘密。他到底是不是太监,好像永远都是全村男女老少最想解开的谜。


        而我的爷爷,在自己灵魂的局限里,帮助上校逃跑,又跟踪前去探望上校的“我”父亲。找到上校的隐身处后到公安局举报。他对公安局唯一的要求是让公安局看看上校的隐私处到底写的什么,然后到村子发一个布告,以证明自己儿子和上校没有所谓的鸡奸之事。爷爷纠结一生的谜底解开了,爷爷心里这个家族背着的鸡奸毁誉也洗清了,可是他却最终背负不了父亲对他诅咒以及全村人对他的指责,悬梁而死。永远走不出的心灵的幽暗,最终将爷爷送到绝路。杀死人的不是别人,往往是自己的那一颗不大又不小、不精又不蠢的心。爷爷可是村子的“老巫头”。“巫头和巫婆一个意思,男的叫巫头,女的叫巫婆,专指那些爱用过去讲将来的人,用道理讲事讲事情的人。爷爷就是这样的人,爱搬弄大道古理,爱引经据典,爱借古喻今,爱警世预言,爱见风识雨。”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全村最会讲道理的人,却做了没有道理的事,却死得这样没道理。这让我想起小时候村子里一个最会说的人因为女儿婚事而自杀的事。或许,人通透于精明,也会死于精明;或许精明通透是看清生活的法宝,也是望断人生的枷锁。因为明白,所以糊涂。爷爷的死,是在意料中的结局。每一个人最终都会死于自己灵魂的茧子,突不破,走不出,唯有窒息。


      老保长是村里的“老流氓”。他这辈子的爱好就是女人,他的嘴里的每一句话都离不开女人。抗战时期,虽然是日本人的保长,可是只吃保长的饭,不做保长的事,暗里敬佩和帮助国民党和共产党。他没管住自己的下半身,上半身却明白得很,也高级得很。红卫兵批斗上校时,他是全村唯一一个走上台,为上校鸣不平的人。因为好赌,落得家破人亡。虽然吃喝嫖赌,但是这个形象塑造的相当到位。在他喷着酒气与骚气的嘴里,在他不断吐露上校的传奇经历里,在他骂爷爷告上校的酒风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粗俗但不卑鄙,好色但又很有节操,底层但又很高级的农村老江湖形象。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形象。读着他的故事,我就仿佛看到一个农村老江湖——粗布烂衫,邋邋遢遢,一双拉达着眼袋的大眼睛连同脖子根,经常被酒精烧得通红,仿佛可以闻得见他身上的油灰,嗅得见他嘴里的酒臭。人性的卑微和高贵,在他的身上完美融合。作者多角度、立体呈现一个活生生的农村风云人物,复杂、形象、饱满,像野牛粪里长出来的花,虽然带着臭烘烘的气息,却也高贵傲然于世。读完你会忘记他的吃喝嫖赌,反而生出了几分的爱怜和敬意。


      文中的“我”,一开始是一个不懂事的孩童,天天和爷爷一起睡,天天听着爷爷和父亲为了“太监”和“上校”的事,争个天昏地暗,家里整天因为是“上校”还是“太监”而乌烟瘴气。年幼的“我”在爷爷的对上校的印象里,父亲对上校的行动中,老保长对上校的记忆里,还有自己的耳朵眼睛里不断探秘上校身份中,一步步完成自我成长和对世界的认知。爷爷告发上校后,家里的精神压力已经让这个家几近崩溃,父亲送我到船上偷渡到巴塞罗那。中学没有毕业的我,吃尽生活的苦头,三年都攒不出给前妻按一个墓碑的钱,二十年没有回过家,没有接到家里的一封信。人生的苦难如海啊,妻子怀胎七月就因为买的二手车刹车失灵而去世,“我”的生活也随着妻子的死变得毫无着落。手提妻子骨灰三年,在垃圾桶里熬过每个艰难的春夏秋冬。后来,“我”娶了华裔但患有小儿麻痹症的一个女孩,生活再逢生机。二十年,我终于攒够一张回家的机票,可是爷爷死了,母亲死了,二哥和买来的贵州二嫂也死了。父亲变得有点神经质,他在长满蛛网和灰尘的旧宅里,天天念叨家里有鬼,而不肯让我在家里住宿。对于一个父亲,活着的儿子,最好永远不要回来。我甚至难以想象爷爷的一时糊涂竟然像魔咒一样,诅咒了这个家——人生海海啊!这个鬼其实就是人心。当我们愧对这个世界的时候,自己都不会放过自己,自己走不出自己的海,自己的荒漠,自己的枷锁。心有多大,人生的路就有多宽。


      里面还有一些形象,比如上校后来的妻子,也就是告发他强奸的那个女孩,小瞎子、父亲、“我”的前妻等等,虽不是主要角色,但是都有在自己的角色里,各自生香。所谓的生香就是人物形象符合其身份,饱满可立。


      这是我读得比较透第一部小说。说是小说,在我眼里这就是生活。他们仿佛都曾经真的从我们世界走过,从我们的生活里走过,留下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咸,在生活的封面上留下了一滴滴包含百味的泪,这泪滴进他们的人生,滴进我们的人生。


“我”的前妻还告诉“我”:“人生海海”,“总的说是让人好好活而不是去死”。人生海海!人生海海!人生虽海海,但风雨也阳光! 最后把罗曼罗兰的这句话送给你:“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我想这句话可以很好的解释“人生海海”的第二重含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如海海,风雨也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