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剪辑自: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TA0ODg0Ng==&mid=2247484199&idx=1&sn=d8fd00af670cb19caa8c8f9c96ca0ae4&chksm=90031dc6a77494d063060d7b70fd36fcc44264f457e6f08df2ac134e5a234c99e62cec2a68a0&scene=178&cur_album_id=2405558486983393282#rd
**简化设计:**在满足技术要求前提下,尽可能简化设计方案,尽量减少零部件、元器件的规格、品种和数量,并在保证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达到最简化状态,以便于制造、装配、维修。
简化设计准则:
1、应对产品功能进行分析权衡,合并相同或相似功能,消除不必要的功能。
例如:下图中,原始的设计有A,B两个零件,仅有轻微的区别,合并成一个零件。
本案例摘自《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一书
2、应在满足规定功能要求的条件下,使其设计简单,尽可能减少产品层次和组成单元的数量。
例如:焊接式水路板,把很多PE管、接头类都省去了,使得比较简单。
水路板,图片来源于网络
3、尽量减少执行同一或相近功能的零部件、元器件数量。
例如:一个机器用到多个电磁阀,则尽可能使得电磁阀可以通用,以免生产装配出错。
不同类型的电磁阀,但非常相似
4、应优先选用标准化程度高的零部件、紧固件、连接件、管线、缆线。
例如:螺钉,就用公司成熟量大的螺钉,尽可能不要去设计一个新的结构,导致需要引入新的螺钉。
5、最大限度地采用通用的组件、零部件、元器件,并尽量减少其品种。
例如:大家都用A型号的增压泵。密封圈都用同一个规格的。
各种规格的密封圈
6、必须使用故障率高、容易损坏、关键的单元应具有良好的互换性和通用性。
例如:净水机的废水电磁阀,相对来说是故障比较高的。那么我们在设计废水电磁阀时,就要考虑到通配性。避免设计出一个新的电磁阀后,装不到原来的机器上去。另外整机方面,也要使放置废水电磁阀的位置比较好维修更换,避免换的时候需要拆过多零件。
7、采用不同工厂生产的相同型号成品件必须能安装互换和功能互换。
例如:很多厂家都生产干电池。但某次笔者买的一个娱乐跳舞毯,居然在说明书里说它这个结构不匹配南孚的电池,不能装南孚的电池,这就很尴尬。。。
各种各样的电池
8、产品的修改不应改变其安装和连接方式以及有关部位的尺寸,使新旧产品可以互换安装。
例如:结构设计时,定位靠的是专门的设计特征,而不是随意把结构上的一个特征当作定位特征。这样的结果,会导致有一天产品修改或者引入新厂家时,很容易被忽略掉,导致最后定位尺寸错了,装不上去。
简化设计的原则,在上面列出了很多,其实就是设计的时候,多问一句,这个零件是真的必需的吗?
回答了这个问题,就知道了该如何做。
已剪辑自: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TA0ODg0Ng==&mid=2247484015&idx=1&sn=5cdfb53b62cdc41ddee22d70f67f8da5&chksm=90031c8ea7749598c3277525d8ee841cd1f29acab34a428bcf955c0fd5c7aa56ae523ebec143&scene=178&cur_album_id=2405558486983393282#rd
以下内容摘自《可靠性工程技术问答》一书。
可靠性设计,包含以下3层含义。
(1)可靠性设计就是工程设计,不存在独立于工程设计之外的可靠性设计,可靠性设计与工程设计总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
(2)可靠性设计就是考虑可靠性要求的工程设计。
这里所说的可靠性要求包括定性与定量两方面,仅考虑可靠性定性要求的工程设计,也就是停留在定性层面上的可靠性设计,它没有与可靠性定量指标相联系,尚不能兑现可靠性定量要求,所以说它还只是可靠性设计的初级阶段。
为了使可靠性设计进一步精细化,兑现可靠性定量指标要求,必须实现可靠性量化设计,使可靠性设计水平得到提升。
可靠性量化设计实质上就是裕度设计,这里所说的裕度就是产品各种可靠性特征量裕度,例如强度裕度、寿命裕度、功能裕度、密封裕度、防热裕度等,这些特征量裕度就是相应的可靠性度量。
(3)可靠性设计并不只是考虑可靠性,还要综合权衡性能、维修性、安全性、研制费用、研制周期等诸因素,从而得到产品的优化设计。
已剪辑自: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TA0ODg0Ng==&mid=2247484361&idx=1&sn=bd1de494ad56ee70a23d3dc36e6c1ed3&chksm=90031d28a774943e7aa6e4bfba81026f243abc63382c816ec2aeaf9254df3abaea881882de3a&scene=178&cur_album_id=2405558486983393282#rd
**余度设计(又称冗余设计):**为了获得高任务可靠性、高安全性和高生存能力的设计方法。
基本思路是以可靠性较低的基础元器或零部件,采用增加多余的资源,来获得较高的任务可靠性。
例如航天里的返回舱降落伞,就有冗余设计。国内目前多为单伞,但它是有备份伞的,一旦这个伞失效,备份伞就会启动。而国外采用多伞互为备份居多,比如下面右边这幅图,有一个降落伞失败了,但是它还有两个降落伞,不影响工作。
哪种方式更好,其实各有优劣。但未来航天器如果越来越大,那应该还是多伞的载重能力大一些。
下面举一些身边的例子来理解下冗余设计的准则。
冗余设计准则:
1、当简化设计、降额设计及选用的高可靠性的零部件、元器件仍然不能满足任务可靠性要求时,则应采用冗余设计。
这个很好理解,其他不能满足时,再多加一道保险去完成。例如我们做软水机,担心一个可能的情况,在完成再生任务的时候,刚好用户家停电了,或者说因为某种原因,电源适配器坏了。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备用方案,再生后,由于没电,电机不能走到关闭工位,水一直关不住,最后漏水。所以我们还有个备用的电池。一旦发生了这类情形,电池就派上了用场。
2、在重量、体积、成本允许的条件下,选用冗余设计比其他可靠性设计方法更能满足任务可靠性要求。
这个用概率论就能很好的解释。比如某将领说的导弹命中概率70%,一次发射三颗发命中率是210%,没学好概率论,实际是1-(1-0.7)^3=97.3%。
冗余大大提高了任务可靠性。只要你有钱,无限发射导弹,那可以认为一定会命中。
3、影响任务成功的关键部件如果具有单点故障模式,则应考虑采用冗余设计技术。
举一个UPS电源的例子来理解。
UPS(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是一种含有储能装置的不间断电源,主要用于给部分对电源稳定性要求较高的设备,提供不间断的电源。例如,服务器会考虑备用电源。
为了消除单点故障,高等级数据中心通常采用2N冗余系统。该系统是指由两套或多套UPS系统组成的冗余系统,每套UPS系统N台UPS设备的总容量为系统的基本容量。该系统从交流输入经UPS设备直到双电源输入负载,完全是彼此隔离的两条供电线路,也就是说,在供电的整个路径中的所有环节和设备都是冗余配置的,正常运行时,每套UPS系统仅承担总负荷的一部分。这种多电源系统冗余的供电方式,克服单电源系统存在的单点故障瓶颈,对于少数单电源设备的情况,可通过安装小型STS设备,保证其供电可靠性。采用2N冗余系统可用性得到明显提高。
4、硬件的冗余设计一般在较低层次(设备、部件)使用,功能冗余设计一般在较高层次(分系统、系统)进行。
例如下面这个晶体管模块,就是有冗余的,在部件的层面去实现。
功能冗余,比如说下面这个工业发电机例子。
如果一台发电机出现故障,电力负载会优先在系统中的其他发电机之间重新分配。这就是系统层面上的冗余。
5、冗余设计中应重视冗余切换装置的设计,必须考虑切换装置的故障概率对系统的影响,尽量选择高可靠性的切换装置。
还是回到UPS电源的例子。被动后备式UPS电源,用来并联连接在市电与负载之间,仅简单地作为备用电源使用。构成示意图如下:
在市电正常时,负载完全而且是直接地市电供电,逆变器不做任何电能变换,蓄电池由独立的充电器供电;当市电不正常时,负载就会切换到逆变器上提供电能。
被动后备式UPS具有结构简单、价格最廉等优点,运用于某些非重要的负载使用,如家用计算机等。但市电断电时,继电器将逆变器切换至负载,切换时间较长,一般需几个毫秒的间断,所以稍微重要的计算机设备不应选用被动后备式UPS电源。
这里这个转换开关就很重要了,如果它本身的可靠性不够,那很可能在关键的时候,需要它切换的时候,结果它坏了。
6、冗余设计应考虑对共模/共因故障的影响。
先理解什么是共模故障,什么是共因故障。
共模故障:结构、系统或组件以同样的方式失效。
共因故障:由特定的单一事件或起因导致若干装置或部件功能失效的故障。
理解这两个概念后,我们举个管线机例子。管线机同时有机械浮球和电子浮球去控制水箱水位。这就考虑到了共模,共因的影响。
即使跟电相关的失效出现了(如连接线松了,浮球干簧管坏了等等),机械浮球还是能起到保护作用。
已剪辑自: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TA0ODg0Ng==&mid=2247484373&idx=1&sn=9552709bf35c2dc7efba1d446586170f&chksm=90031d34a77494222b90192cb7471bf4720b12fe187108c0d59ef6075ebad111615d335a4018&scene=178&cur_album_id=2405558486983393282#rd
上次我们讲了余度设计(冗余设计),今天讲裕度设计。听起来很像,但不是一样的概念。
机械可靠性设计领域,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在设计中引入一个大于1的安全系数,试图来保障机械零件不发生故障,这种设计方法称为裕度设计方法,通常也称为安全系数法。
我们先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建筑用吊装钢丝绳的安全系数选取,在不同的场景下,它有不同的安全系数要求。
当利用吊钩、卡环进行吊装时,安全系数不应小于6;当用钢丝绳直接捆绑重物,且钢丝绳与重物棱角采取了妥善的保护措施时,应取6~8;当吊重、大或精密的重物时,除应采取妥善保护措施外,安全系数应取10。详见《JGJ276-2012 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第4.3章。
回到我们做的净饮行业,涉水部件的爆破耐压,其实体现的也是裕度设计。
例如标准QB/T 4144-2019 《家用和类似用途反渗透净水机》中,对静水压力的耐受规定如下。
这个标准虽然体现了裕度,但其实标准的要求是很低的,企标则比这个严。最大工作压力,我们很多时候宣称进水压力0.4MPa,实际很多用户家的水压会大于这个数(我今年做了用户水压这个数据的分布研究,感兴趣可以发消息跟我讨论)。但很多时候用户没有装减压阀,所以余量还是要大些,提高产品自身的强度,靠外部管控是很难的。
另外一点是,目前我们对涉水部件老化后的性能变化曲线认知不够。虽然我们考虑最坏的可能,做寿终无害设计,但对它的随时间变化特性没有详细的研究。若干年后还有多少余量,还能耐受多大的水压冲击,这是需要进一步去研究的。
总的来说,安全系数应综合荷载、材料性能数据的可靠性、所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加工装配精度以及所设计的零件的重要性、失效后果等等来确定。
详细地理解下上面这段话。
对荷载的考虑:我们要知道荷载的状态及数值的偏差,要有标准及范围。(荷载和载荷,没有本质区别,不同的习惯叫法,似乎机械设计领域还是叫载荷多一些。)比如我们做滤芯,水压是载荷,得先搞清楚水压的分布、变化情况。不同的滤芯固定方式,可能还带来了重力等影响,这些都是要去考虑的。
材料性能数据的可靠性:除了材料的基本性能,我们还得考虑材料之间的反应、老化等等一系列因素。
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例如我们经常做仿真,去评估设计合不合理,余量够不够。这个时候,仿真选用的强度理论、模型的简化、网格划分有没有问题等等,就要去评估。
加工装配精度:这类问题经常会发生,尤其要注意偏差极限情况下的配合,很可能会出问题。例如密封,一个走上偏差,一个走下偏差时,这个时候压缩量还够不够。大部分公司的六西格玛水平并不高,也就是3至4西格玛水平。设计之初,应做公差分析,合理设定公差范围,减少尺寸链。
零件的重要性:零件越重要,安全系数应越大。不然天天坏,谁也受不了。
失效后果:失效造成的后果越严重,安全系数应越大。
上面只是定性的分析,我们最后还是要有个数值。一种流行的安全系数法是部分系数法,它将各个对安全系数有影响的因素分别用一个分系数如:S1、S2、S3……标示,这些系数的乘积即即为安全系数:S=S1•S2•S3……。在实际应用中,取大取小带有一定主观性,即一般取大值或中间值,考虑的因素越多,系数值越大。
比如那个吊绳,假设综合材料、结构等因素计算出的基础安全系数S1取5,当用钢丝绳直接捆绑重物,且钢丝绳与重物棱角采取了妥善的保护措施时,系数S2取1.3;当吊重、大或精密的重物时,系数S3再取1.6,那乘起来就是51.31.6=10.4。同样的一个吊绳,用在不同得场景,系数值不一样。
具体选多少合适,有前人总结,可以查《机械设计手册》做参考。
家电行业另外一个很常见的物料是玻璃面板,很多时候是通过胶粘接到塑料件上的。在受到应力时,很可能会脱落,这个时候胶的选型就要特别注意,建议先明确会遇到的环境应力,与专业供应商讨论选取。
我以前就遇到到空调出风口的玻璃脱落,因为胶不能耐出风口的低温,尤其是凝结了一些水珠后,就更容易脱落。
所以悬挂的玻璃面板的粘胶强度,就要有足够的余量,以防脱落。
还有一些水箱提手、水壶的把手等等,都要去考虑这个裕度设计。因为这个是安全相关的,如果裕度不够,很可能会导致脱落、断裂,最后砸到、烫伤人。
在做试验方面,就要考虑到真实的应用场景。例如水箱的提放试验,主要考核的有三个位置,一个是提手,一个是与机器配合的水口,还有一个是水箱平时放置的支撑。如果我们没有考虑清楚,设定的试验不对,就很可能会把考核点遗漏。例如图方便,用工装去提放水桶,但是工装做得不对,没有考核到提手和水箱结合的那个位置点。
已剪辑自: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TA0ODg0Ng==&mid=2247484411&idx=1&sn=ff555690128ca36acbd871b691967a51&chksm=90031d1aa774940c5edcdf0f792bb57f231dce03812fb34df5566c823e9a0297bbcc95b723b8&scene=178&cur_album_id=2405558486983393282#rd
温度是影响产品(尤其是电子产品)可靠性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
一个近视规律是10度法则:温度每上升10℃,电子元件寿命减半。不能做精确计算,只能说是近视符合。
热设计内容包括冷却方法的选择,元器件的热设计,元器件的布局与安装等。
下面来学习一下热设计准则。这些准则看上去非常简单,但经常就是会被忽视,导致犯错:
1、传导散热设计。例如,选用导热系数大的材料;加大与导热零件的接触面积;尽量缩短热传导的路径;在传导路径中不应该有绝热或隔热件等。
有高温时,传导散热要注意安全问题,以免烫到手。
2、对流散热设计。例如,加大温差,即降低周围对流介质的温度;加大流体与固体间的接触面积;加大周围介质的流动速度,使它带走更多的热量等。
对流散热对周围环境有要求,所以在产品的放置位置方面就要注意。考虑周围环境的影响,周围环境好不好散热。这个是很容易被忽视的,因为我们做的是产品,很多时候认为周围环境是别人的事情,就忽视了。
举一个例子,嵌入式的机器,嵌到橱柜里,橱柜好不好散热,就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为了保证散热,我们要在产品上设置防呆特征,避免摆放位置不当时,散热孔被堵住。比如我们看微波炉的散热,就有个大凸台防护。即使误操作靠墙,也能散热。另外这个凸台还能防护下电源线,避免弯折。
3、辐射散热设计。例如,在发热体表面涂上散热的涂层以增加黑度系数;加大辐射体的表面面积等。
我经常提电控板的温度场需要测量从工作到稳态的分布,因为除了自身的发热,周围有热源时,电控板也会受到辐射散热的影响。但如果没有测达到稳态的分布,只是随便测一下,就不能明确温度场的真实情况。达到稳态,可能是会经历多个周期,以及一些非正常的使用。比如说短时间内,重复使用某功能,导致热量的累积。而我们很多人摸底测试,只会随便测测某个功能下的温升,这是不对的。
4、耐热设计。例如,接近高温区的所有操纵组件、电线、线束和其他附件均采取防护措施并用耐高温材料制成;导线间应有足够的间隙,在特定高温源附近的导线要使用耐高温绝缘材料。
这个要特别注意一种情况,就是有时候出于成本考虑,认为设计了足够距离,有固定特征,管路线路等不会碰到高温部件。但需要考虑异常情况,会不会位置发生了变化。比如生产过程中没有装配到位。或者说存在运动、位移的可能,导致位置发生了变化。例如,零件的线束是可运动的。
另外,宣称耐高温的材料,要确认老化后的耐热性能,以免性能下降严重,不满足使用要求。
5、保证热流通道尽可能短,横截面积尽量大。
如果做不到,就要考虑一些风道的设计。还有可以考虑辅助散热措施,比如使用风机。
6、尽量使用金属机箱或底盘散热。
金属散热好一些,另外强度也高一些,开多些散热孔也可以。
7、力求使所有的接触面都能传热,必要时,加一层导热硅胶提高传热性能。尽量加大热传导面积和传导零件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接触表面的加工精度、加大接触压力或垫入可展性导热材料。
导热硅胶要考虑涂的位置,品牌选择,用量多少。我遇到的失效是涂少了居多,导致散热效果不良。
8、器件的方向及安装方式应保证最大热对流。
这是整机布局要考虑好的问题。不确定的时候,就要去摸底。
9、将热敏部件装在热源下面,或将其隔离,或加上光滑的热屏蔽涂层。
不一定是热敏部件,有些功能模块会受到热的潜在影响,比如冷水会受到热的影响,也应该避免安装在热源上方,或者拉大距离。
10、安装零件时,应充分考虑到周围零件辐射出的热,以使每一器件的温度都不超过其最大工作温度。
还是需要摸底测试,很多时候,靠想象是想象不出来的。
11、尽量确保热源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
识别出热源,对热源散热进行考虑。
12、玻璃环氧树脂线路板是不良散热器,不能全靠自然冷却。若它不能充分散发所产生的热量,则应考虑加设散热网络和金属印制电路板。
13、选用导热系数大的材料制造热传导零件。例如,银、紫铜、铜、氧化铍陶瓷及铝等。
金属比较贵,我也有看到一些使用导热塑料的。思路是好的。但我没有实际接触过。
14、尽可能不将通风孔及排气孔开在机箱顶部或面板上。
开在机箱顶部,很容易落灰尘、异物之类的,还有进水等等。而且容易被东西遮挡,比如用户随手放了个物品盖住了通风孔。
面板我一般理解为显示控制面板,朝向人,开在这里,体验也不太好,也容易带来人为的应力。
15、尽量减低气流噪音与振动,包括风机与设备箱间的共振。
散热和噪音都得考虑,还得关注是否有共振导致的强度问题。
16、尽量选用以无刷交流电动机驱动的风扇、风机和泵,或者适当屏蔽的直流电动机。
在电机额定功率相同、负载一样、路况也相同的同等条件下,无刷电动机的发热量相对较低。有刷电动机的碳刷,在高速运转时会产生额外的热量。
还要一个课程的PPT也是非常不错的,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RK7Asb9_DnRYrSYaFM1H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