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聪明人”过招儿,如何做到“不怂”

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形:

自己正在公司的会议上讲解一份PPT,忽然老板走进来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你立刻就慌了神,十分紧张又有点儿兴奋,语无伦次地试图说明这个问题,然而越解释,老板的眉头就皱得越紧。事后想起自己的表现痛苦不已,原本可以表现得更好,却怂得莫名其妙。

在跟战斗力超强的“天才队友”一起讨论项目计划,对方虽然没有使用命令的口吻,你却发现自己压力山大,不太开心。

公司总有几个特别聪明的人,他们聊的话题天马行空,你心向往之,却不知道要如何参与,偶尔轮到自己发表意见,却总是表现得非常平庸。

不管平时给自己灌多少鸡汤说多少声加油,在面对比自己级别高和比自己聪明的人时,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陷入一种略带兴奋的恐惧,像是他们身上有一股无形的压力,一方面让人膜拜敬仰不由自主地想要靠近,另一方面却也容易让人在巨大的压力下发挥失常。

姑且先不谈如何让对方“惊艳”,如何让自己“不怂”,发挥正常水平,也是一门学问。

美国的沟通专家道格拉斯·斯通在《高难度谈话》一书中讲到,哪怕是再简单的沟通,也能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信息层面;

第二,情绪层面;

第三,自我认知层面。

让我们分别从以上三个层次入手,来尝试推开这扇沟通之门。

首先,是信息层面。

美国斯坦福大学做过一项针对“聪明人”的性格研究,他们根据实验人员的IQ分组,在IQ高出普遍水平的那一组人中,观察到了如下几个关键词:理智、看轻过程关注结果、缺乏耐心、人际关系迟钝、对时间较为敏感,与高管的职场性格关键词大多统一。

这样的性格特征可以总结为两点:第一,他们很在意你表述的内容;第二,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时间。

在《优势谈判》一书中,将人沟通偏好的策略分为以下四种:

时间导向型:在进程中对时间的推进极其敏感,倾向于时间逻辑串联的沟通,比如“周一——周三——周五”。

关系导向型:对进程中人物的关系更感兴趣,理想的沟通类型是可以促进双方关系的,说正事之前先拉家常的人,大多属于这一类型。

任务导向型:最关心“我需要做什么”和“现在到了哪个阶段”,对整个进程的发展兴趣不大。

细节导向型:希望得到尽量多的细节、数据和背景,一切相关的资料,掌握的信息越多越有安全感。

大多数聪明人和高管们的偏好策略都落在时间导向型和任务导向型的区间,想要达成有效沟通,就要模拟一个倒金字塔的模型。行动和任务在上,细节填充在下,开门见山地提出重点,然后再解释原因ABC,如果对方有需要,再去解释A1A2A3的细节。

尽量为对方节省时间,不要废话,不要东拉西扯,先传达最重要的信息。

其次,是情绪层面。

是要收好自己的玻璃心,不要因为别人的一张冷脸或是淡淡的一个“嗯”而轻易心灰意冷,有可能对方只是不苟言笑或是习惯性面瘫,并不是不想搭理你或是有什么不满。

停止那种“可他是老板”或者“可她就是比我聪明”的内心戏,有助于克制内心的紧张感。

梁欢在《我说的不一定对》中写道:

与人沟通的态度大概可以分为三种:高傲,不卑不亢和谦卑。但在很多人的眼里,不卑不亢也要被划分到高傲这一类里,在他们看来,沟通只有两种态度,如果你不能谦卑地待他,他就认定你是高傲的。

在很多时候,所谓的“高傲”和“优越感”都是我们为对方强加的罪名,或许别人只是忙,或者只是习惯了某种讲话方式,并不针对某个人。

最可怕的不是聪明或笨的差距,而是自己的揣度和恶意。

第三,则是自我认知层面。

当我们说“他比我聪明”的时候,我们有什么感受?

当我们习惯了用单线程的思维去比较思考的时候,很容易陷入这样一个循环:

他聪明,我笨,他是高管,我是员工,所以他优秀,我糟糕。

这样的结论直接威胁到了我们自我认知的核心,人会本能地回避那些“让自己看上去不那么好”的人或事,这或许也就是我们面对这些人常常会感到危机感的由来。

想要建立轻松平等的沟通氛围,重构我们对自我的认知,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学校的时候,学习成绩常常被当作唯一的标准来衡量人的智力,但在职场和社会生活中,起决定性因素的是一个人智力、情商、话术和实干能力等因素的综合。

聪明人不应因智商的卓越而骄傲,同理,拼智力拼成绩落于下风的人,也无需因此灰心丧气。

从学校走入职场,也是从单纯的竞争变为寻求最大的共赢,学校里的第一名只能有一个,市场却是无穷大的,与其抱着矛盾的心态对比自己聪明的人虎视眈眈或者心生芥蒂,更不如尽量去寻找跟对方的互补。

他善于分析,你善于维护客户关系;

他反应迅速,你声线甜美;

他的创意新颖无双,你的演讲动人心魄。

我们完全没必要用自己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死磕,除了羡慕嫉妒恨之外,还有另一种出路,就是在更高的人生维度上寻找共赢。

别总是耿耿于怀于“可是他比我聪明”,在智商之外,还有很大一片天地,从单纯的“比较高下”开始转向“发现不同”,发掘属于自己的核心能力和自信,才能够用更开放的态度接纳他人。

不要回避比自己聪明的人,也不用视高管领导为洪水猛兽。

学会跟比自己优秀的人一起工作,而不是让自己安于处在一个平庸的群体之中,才会有上升的空间。

知名广告公司奥美有这样一个传统,每当该公司提升一名管理人员到某地区去当经理时,就会送给他一个俄罗斯套娃作为礼物,以提示这位新任经理:创建一个新公司时要聘用比自己更有能力的人去做部门主管。

如果我们只任用不如自己的人工作,只跟不如自己的人打交道,虽然自尊心和虚荣心得以保全,却会在残酷的市场中失去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像俄罗斯的套娃一样越向里发展越小,直到被淘汰。

相反,清楚地知道个人的能力和才干都是有限的,无论做到什么职位,无论取得过怎样的成绩,均无法在各方面都比别人优秀,再能干的上司也要借助他人的智慧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才能不断提高,占据一席之地。

让你不适的不是别人的智商,而是你的心魔。

你可能感兴趣的:(跟“聪明人”过招儿,如何做到“不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