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提起抗菌药物大家都不陌生,甚至很多家长和长辈们提起抗生素就是谈素色变。其实,摆正自己的用药认知,也没有那么可怕。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当然,我们人类要懂得敬畏药物,慎用药物治疗疾病。否则,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危害会远比疾病本身还要可怕。遗憾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国人滥用抗生素的习惯还是层出不穷,上至医疗机构群体,下至黎明百姓。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用药的准则。它是有一个具体标准的:安全,经济,合理,有效。但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在合理上做的并不是那么出色,所以导致人为的用药错误,而使其不断加深加重。
由此可见,安全科普“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这条路还极其漫长,任重而道远啊!
01
—
科普抗生素的使用
第一点:抗生素它不等于消炎药。
什么是消炎药?它是能够消除炎症的药物,具有解热,镇痛,抗炎功能的一类型药物。医生常规上是用来在临床上解热,镇痛的,比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这一系列的非甾体抗炎药。
什么是抗生素?它是杀灭微生物的药物。抗生素经常被使用,但是使用不当会使人体产生耐药性,导致很多疾病最终难以治疗。
网上曾经流传一个视频,就是很多人所谓专业人士教妈妈去看懂化验单,讲的是如何看白细胞感染而去使用抗生素。竟然,有一位妈妈偏偏就信了这个视频。她把孩子抱到医院里去抽血,一看化验结果,显示白细胞好高。这位妈妈就擅自不通过专业医生诊断而去服用抗生素。最后,孩子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不仅仅没有减轻,反而还越来越严重。最后抱到医院,医生了解了孩子整个的用药进程和用药史后,遵医嘱停药,病情好转了很多。
那么为什么我会在开篇提到这个故事呢?因为在我多年的职业生涯里,这种“自认为自己知道,其实就是私自胡乱用药”的例子实在是层出不穷。
中国人讲究一个什么,用通俗的语言来说是蝴蝶效应:你家孩子吃这个食品好,那么彼此分享一下,我家的孩子也要试试。于是,左邻右舍聚聚在一起,药物信息交流也是常见现象。就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嗓子疼而引起的哭闹、发热,真的需要使用抗生素吗?答案是:其实未必!因为一杯板蓝根冲剂就可以很好的解决疼痛症状。嗓子疼也可能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抗生素只杀细菌,不杀病毒,所以滥用抗生素是无效的。因此,我们知道这个知识点,就可以避免抗生素滥用。
第二点:医生给孩子滥用抗生素该如何判断?
在国内,抗生素滥用的最主要误区是不靠谱的医生或者自身水平极低,业务素质不达标的医生引发的。甚至一些医生也分不清抗生素和消炎药的区别。亦或者重症感冒宝宝,不用抗生素或使用不当,最后变成金葡球菌感染的重症肺炎。
因此,如果医生跟孩子开了抗生素,我们一定要弄清楚,究竟是哪些化验结果或者指标来判断孩子是细菌感染。如果您看的医生能给您给出合理的解释,再放心大胆去给孩子用药。这样既能保证孩子的安全,又能解惑家长对专业知识的模棱两可或者一知半解。当然,如果医生给不出合理的解释,建议明确了细菌感染的诊断再谨慎用药.
第三点:一旦孩子感冒症状出现好转,立即停止使用任何药物。
抗生素抗感染,它是有周期性。一般来说,是连续口服7天之后 停药是正常不过的现象。当然,也有很多内心惴惴不安的家长,生怕孩子吃多了抗生素药不好:“觉得孩子没有再发烧,或者孩子精神状态恢复的较好”。不遵医嘱而自行判断停药。
其实这也是一种错误的用药习惯。抗生素是有时间依赖性的,比如说头孢类,阿奇霉素类,大环内脂类,红霉素类这些常规口服剂量是一天两次到三次,视孩子感染程度情况而定,抗生素治疗细菌性感染是逐渐起效的过程,就像士兵攻城略地,需要2到3天才能彻底起效,并不是马上就能立竿见影。
第四点:抗生素并不是越贵越好
其实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去医院,总是喜欢对医生说:“大夫,我家宝宝太受罪了,尽管用好的、贵的,只要孩子少受点罪!”
在大众的常规意识里:“贵的就一定是好的”。这种家长迫切的心理,会导致医生无奈,但也会成为一些无道德底线的医生使用高级抗生素的借口。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小孩儿在静脉输液的过程里,医生为了缩短孩子的治疗疗程,不得不大剂量使用激素,比如说长效的地塞米松,泼尼松龙等等。这样做,一是可以缓解家长紧张焦虑的心理,二是可以马上见效。所以有时医生也是很无奈的。为什么?被家长逼的!因为中国的医患关系目前是非常紧张的!
因此,我们需要纠正一个错误认知,就是抗生素其实并没有高低劣下之分。每种抗生素对应的致病菌,以及感染部位的症状均有所不同。不同的疾病需要用不同的抗生素治疗。
第五点:谨慎多重药物一起连用
很多家长认为去医院医生给开的药物越多,孩子的疾病就会好的越快。无论是中药西药还是中成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就好。其实,绝大多数药物进入身体都需要经过肝脏代谢,再经过肾脏排泄出去,故而服用的药物种类越多,越容易加重肝脏身体负担,尤其是重复用药。
在这里,我跟大家科普一个观念就是什么是重复用药?
比如说,市场上两种不同类似的感冒药:小儿感冒颗粒和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这两种自备药相信很多妈妈都不陌生,但是前者成分跟后者成分存在了重复用药。马来酸氯苯那敏,这是一种抗组胺药,可用于缓解小儿鼻粘膜充血,鼻塞等症状,但相关引起的不良反应也多,比如说,嗜睡,乏力及食欲不振,所以准妈妈们在购买OTC非处方药时,一定要看准药物成分再下手决定购买与否,不然会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身体负担。
当然,能用西药解决感冒问题就不要用中成药。联合用药也不要超过三个品种。毕竟安全合理用药才是作为如何科学规划用药的唯一诉求。
儿童感冒初期症状一般是由病毒引起,不需要联用抗菌药物。咳黄痰,或者咳嗽症状加重再服用抗菌药物。并且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菌药物,一般感冒症状可在5-7天就可自愈。单一成分的退烧药,临床首选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就是泰诺林,或者布洛芬混悬液,一般将体温降至37.5度以下,退热即可。
02
—
宝宝发烧,妈妈有高招
孩子发烧,作为家长首先不要着急。因为妈妈的沉稳,是全家和孩子的一颗定心丸。
小儿的正常体温一般比我们大人高0.5°。在此,我跟大家总结一下发热的类型。
一般,医生建议体温没有超过38.9°,是可以在家观察治疗。
那么,最后如何减少小儿感冒的复发频率,以及减少去医院的次数呢?
在这里大家也无需要过度担心,做到以下几点可以有效的帮助自己的孩子恢复健康:
1.休息 保证孩子充足睡眠时间,以便增强孩子抗病能力。
2.营养 孩子在生病期间,往往会食欲不佳。 因此,初期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喂养。病情渐好后,注重饮食的合理搭配,多吃鱼,鸡肉,牛肉等蛋白质,脂肪含量丰富的食物。
3.多喝水 用来补充因为高热而散发的水分。
4.观察体温 随时测体温,以肛温为主,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在原来测得体温基础上加0.5°。
如果孩子体温超过38.5°,应及时进行物理降温,比如温水浴,忌酒精擦浴,因为孩子的皮下组织要比成人薄,以防引起酒精中毒。或者遵医嘱给药。
5.穿戴适宜 这一点家长很难做得到。因为孩子处于发热阶段,会打颤喊冷。这个时候,作为父母特别是长辈一听,立马就要给孩子加衣盖被子。殊不知,体温会越捂越高。
6.保持大便通畅 保持大便通畅,有利于孩子体温恢复正常。如有便秘,父母可用开塞露缓解便秘。并要随时补充水分。
最后小结一下:建议家长们,孩子生病发烧了,千万别慌张。按照体温,来调整治疗方法。我们可以先从退热、物理降温等物理治疗来逐步缓解孩子的发热。在观察孩子的精神面貌的同时,也要给予孩子心理的呵护。告诉他生病就跟打怪兽一样,身体每打赢一次怪兽,就会更健康。
对于抗生素的使用,坚持能不用就不要用的原则。切记,千万不要病急乱逼医生开医嘱。做一个文明有秩序的家长,相信我们的医生会给予孩子最好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