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你牛比你优秀的人每天都熬夜到一点,你还好意思懒惰么?

图片发自App

原创小文:十八水子

今天是刘老师组的组会,每周五晚六点半开始,大家轮流着汇报工作、讲文献。有问题的都能及时被提出来做点评。我是旁观者,已经听了一个学期了,几乎每一次都参加。刘老师对硕博士的要求是一个学期请假不超过三次,每天早上八点到实验室,晚上十二点回去。她自己作为青千从哈佛回来直接是教授,非常年轻有为。

今天,我终于走进了他们的讨论,想加入他们的组会参加工作和文献的交流。我终于不再是一个旁观者!


图片发自App

去年九月,刚生完宝宝两个月,我便辞职来学校攻读博士学位,因为之前在科研机构工作,做的也是研究工作,自认为有了一些实验技能和工作基础,分在一个小老师那里,她的风格比较奇特,工作是单独找她谈,组会很少开,开也是思想汇报。由于我固步自封,没有和她交流沟通,就是一边上课一边调研文献设计课题;想到一个好的,做成PPT找她讨论,结果是各种被批,从课题创新性到设计都说不行。我开始焦虑不安,与人沟通也越来越少。每天早出晚归,一个研究生不做实验光想课题,的确有点纸上谈兵之嫌。看着别人都在紧锣密鼓做实验看文献,自己进展十分慢,心里干捉急。小老师的思路是要完全设计好,包括文章的数据框架都搭好。磨刀不误砍柴工,我磨了半年的刀,还未开始进山砍柴,甚至连哪里有柴都不清楚。

焦虑归焦虑,加强与人交流,多向别人请教,多问自己几个why,多多思考总结所读过的文献,不要再无的放矢,靠焦虑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图片发自App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以前不好好学习,读书读一个阶段歇一歇,导致现在年纪大了,拖家带口地来读书,站在一群学生当中,被人误以为是老师,哦,工作的时候是老师,可是如今和过去说了拜拜,身份不同。顶着压力前进。和一帮小朋友一起学习,都没有太多共同语言,背景不一样,阅历不一样,心态也不一样。


刘老师大学上的少年班,保送研究生,硕博连读,去哈佛做博后回来,青年千人,教授,一个相当优秀的女教师,每天积极地工作,指导学生,做实验,每天早出晚归,晚上工作到凌晨一点,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她一直努力,所以优秀,她说不吃苦,就不会有收获,不吃苦,就不知道成功来之不易。在她博士学习期间,几乎是没有过过周末和假期的,每天都是看文献做实验学习,写文章发文章,正是因为把时间都用在科研上,所以硕果累累,是化学和生物全能博士。


图片发自App


别的博士毕业后只能留在国内做博后或工作,她能出去最好的大学做博后;别人博士毕业或博后出站,只能去普通的大学做副教授或者助研,而她在重点大学做教授。这就是差距,人家现在已经这么优秀了还这么拼命努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懒惰已经不是借口!而是必须要克服问题!

生长在同样的年代,差不多的环境,有人抓住了机会,把握好了时间,利用好了资源,坚决不让自己的青春在碌碌无为中度过。当她站在一个高峰俯看同龄人的时候,她仍然是谦虚而又清醒的,她还要继续努力下去,朝着新的方向新的目标努力。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则扔,睡得很有道理。

比不过教授,那就努力做好自己,至少要为了以后不后悔!

除了参加刘老师组会,还要多向博后们请教学习;要和小老师交流,及时讨论问题;还有就是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虽然辛苦,但是还是感动幸福,至少每天晚上回家看到小宝宝的笑脸,你瞬间觉得鸡血满满!

无论多么艰难,这条路是我自己的选择,既来之则安之,不要自己脱节!

相信自己,虽然昨天一而再错过机会,但是一切都还不算晚!


图片发自App


夜已深,唠嗑就到这里!好好休息吧,晚安

你可能感兴趣的:(比你牛比你优秀的人每天都熬夜到一点,你还好意思懒惰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