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沉思录(01)——开篇

  我总想写点与中医有关的东西,多次动手,每次只写了个开头。我担心3件事情,第一,我的表达能力不好,第二,即便我努力去表达清楚,读者未必能够准确意会我的表达,第三,言多必有失。某种程度上,人们对别人的理解,更倾向于自己已有的偏见。

  真理和谬论之间并不总有明确的界线,而往往,错误的东西浅近直接、切近眼前利益,易于被人们理解和接受。我自己读医10年,在相当长的时间中,我感到很累,累的并非中医有多么难,而是从大堆大堆的废纸中搜寻屈指可数的真理。

  到目前为止,我的职业依然是程序员,有时候想想,我一个程序员来写关于学中医的文字,是可悲的,反过来,我从未见到过一位中医从业者写过关于计算机编程语言及软件开发方面的著作。我一个程序员为什么要学中医?这与兴趣毫无关系。王阳明“心学”有“知行合一”的观点,有些事情,必须亲自经历了才能真正明白。如果一个人身体一直大体健康,也许感受不到生病以后别人对你一番折腾并且不能解决问题时的那种绝望与愤怒。我之所以学中医,是因为我饱含着对西医医疗水平的绝望、饱含着对中医从业者无能的无奈。我感受到的所谓“医疗”,并不是什么人关心我的健康,而是总有人惦记我那几两散碎银子。即便如此,如果我遇到的“医疗”能较好解决我的问题,我一个程序员绝不会去折腾与数理逻辑八杆子打不着的中医。西医理论基础太烂,中医从业者(中的绝大多数人)水平太低,绝望与无助之下,求人不如求己,我只能自己学医治病。

  做为中年人,生活中有两件事情让我非常头疼,一个是孩子生病,一个是父母生病,慢慢地,自己的健康也是问题。4、5岁以下的小孩生病说不清身体什么部位、以怎样的方式难受,这种交流障碍,不易找到生病的明确原因。老年人虽然能说表达清楚,但老年人的疾病通常比较复杂,多个病症叠加在一起的,病因不易辨析;常年累积的顽固旧疾,用药又不易见效。至于西医医院,我认为是以金钱去赌健康的场所,是我最后一个选择,除非应急或外伤,我轻易不会把自己及关爱者送进医院。虽然科学技术如此发达,亦不过是物理现象的堆叠,科学技术从未虚心地认知过自然法则,数百年来,科技于生命现象所探索到的价值,几乎为零。我是一个怕死的人,我珍爱自己的生命,我畏惧科技的黑暗面、畏惧商人的冷酷,着实做不到把自己的健康拱手交给别人。

  在未切身接触中医之前,我从来不对中医发表任何观点,因为我不懂,不懂就没有发言权。学了中医以后,我也很少和人争论中医,自己生病自己搞定,这才是实际问题。《道德经》讲“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世界这么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便自己说得对,人们也很难因为你说对了什么而改变。而现在很多人,不懂中医却对中医颇多微辞,其中一部分人吃过“中医”的亏,而另一部分人则因为无法接受中医的思维方式。2000年前,巫医命卜是天人之学,是高级知识分子的象征,而现在,已经沦为招摇撞骗的道具。什么国学,什么传统文化,甚至星命占卜/佛家/道家,往往只是赚钱牟利的人包装出来的新版“心灵鸡汤”。

  时代浮躁,不唯当代如此,古代亦同样如此。自汉唐之后,各种中医类著作汗牛充栋,除现代人的著作之外,民国及以前的中医类书籍我目前翻过300多本,可以说,绝大多数中医书籍都是平庸之作,在我看来,广为人知的如《脉经》、《景岳全书》、《本草纲目》、《温病条辨》、《医林改错》等,皆乏善可陈。更可怕的是,很多人亦博览群书,却全然不知精华所在,冠冕堂皇曰“取百家之长”,如《景岳全书》化简执繁,篇宏而旨低,把“至大至简”的象数思维直接带进了死胡同,如此低效,竟有人能从中读出一大堆中医思想。《温病条辨》篡改、套用《内经》、《伤寒》条文,乱立名目,理论体系无法自圆其说,临床价值几乎为零。《医林改错》将气化与形质混为一谈,混宋元脏腑图与内经脏腑,胸无点墨,枉议圣贤。

  如果你问我,中医的核心是什么?我说是“阴阳术数构系”,肯定会招致骂声一片;如果我说是“象数”思维,可能还能好一些;如果我说是,“基于混沌现象可递归的贝叶斯概率论”,那就是高大上的学科。朴实的东西什么不好?能解决实际问题就行,弄那么花里胡哨做什么?为什么要去装B?什么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大数据,这种套路能用于生命现象?——世上不会有啥太新的东西,骗子的那一套,永远换汤不换药。中医的思维模式是什么?社会怎么运转,人心怎么活动?这其中的道理,即是中医的道理。阴阳术数的思维法则,冲破了大多数人被灌输的知识体系,从情感上他们不愿意接受,从能力上也可能让这些人相形见绌,这是象数思维被排挤的重要原因。

  我虽然常年和数学、数据打交道,但是,某种程度上,人的思维一旦陷入精确和细节,则很容易堵死在这里。更何况,科技根本就不能解决健康问题。医学来源于对身体运作方式的探索,有限的数据模型至多可以模拟身体运作的局部规律(如西医内科),但生命现象是复杂问题,对于复杂问题的处理,目前最好的思维方式是“阴阳术数构系”,即象数思维,不论是“合于道”还是“暗合于道”,唯独如此,中医才有活路可言。相当多的人认为,学习中医和学习数学是一样的,我对此颇不敢苟同。逻辑思维是学习中医的必要条件,但是,你的中医水平最终能达到什么高度,则是象数思维的能力决定的。这个问题,后边会专门讨论。

  医易同源。需要提醒的是,虽然我的职业是程序员,但我有二十多年的周易基础,年少时收敛不住强烈的好奇心,精力充沛且喜欢读书,13岁接触《周易》以来,阴阳术数这个大门类的各种东西几乎统统玩遍,星命占卜皆有涉猎。我的时间除工作以外主要用来读书和思考,所以,基于生活经验,我有自己认为正确的世界,我的思维方式未必和大家一样,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看法时,我的态度是:不探讨、不争辩、不让步,道不合不相为谋,智慧高下无法靠唇齿来辩别,不喜欢的人请直接绕行。虽然论及佛道,但我从不信奉任何宗教,因为末世的宗教中夹杂了太多的邪说。在我的观点中,中医从来就不是一门技能,而是融合了智慧和心性的人生高度。

  在当下的中国,说真话是冒险行为。错误的观念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比方说发烧时物理降温、长期喝牛奶、过量喝水、片面的素食/节食、强力运动、少食多餐……,不加辨证的滋补、排毒、针灸、放血,等等,这些都是常见而错误的,甚至血压、血糖之类的参考指标亦乏善可陈,而大多数人对这些伤害身体的方式却杳然无知。另外,医疗机构过于追求短期治病效果,得一隅而弃全身,对患者寿命长短于不顾,病未去而人先亡,让人可叹可悲。医学蒙昧,人们出于求生的本能和亲情的善意,瞎折腾自己、瞎折腾亲人,财伤力疲、老少不安,凡此种种,更让人不忍直视。

  最后,我时刻了知自己的渺小,自己不但能力平庸,亦缺乏悲悯天人的胸怀,更没有普渡众生的愿望。我是自私的,我希望自己学好中医,只仅是想明了身体的运作规律,想改善身体的和谐和获得内心的明朗,使自己在疾病面前略有尊严,仅此而已。我不是超人、不是狂人,不想在中医行业有所作为,更不想以之来“拯救人类”。

  粗读中医,常有所思,略有所获。写这些文字,只仅仅是想把我所经历的、思考的、认为正确的东西,分享与您。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医沉思录(01)——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