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社会情商》之6

工具3,通过巧妙的提问,提升孩子的沟通能力。比如把命令转化为提问,让孩子思考自己行为的后果,发展他的道德想象力。

孩子黏人可以问孩子,妈妈工作是为什么呀?宝贝为什么不希望妈妈出去呢?孩子回答会想妈妈。那可以问孩子,我们怎么做才能在妈妈出差的时候每天看到妈妈呢?孩子会说,我想每晚和妈妈视频聊天。好啊,约定每晚8点和妈妈视频聊天,好吗?好。

这样的亲子沟通中,提问能力显得多么重要,比倾听和表达更切合沟通的内涵,因为提问是双向的,而听、说可是单向的。但如果提问充满了质疑,控制,那就变成了披着提问外衣的命令,提问一定要有尊重,开放,平等。

工具4。利用愉快的进餐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吃饭营造了一个轻松的环境,吃饱了再耐心和孩子谈谈状况,孩子会比较配合。进餐时的沟通是很多人崇尚的方法。脑科学家洪兰也提到父母和孩子一起吃饭的话题,并提倡父母要多找机会和孩子一起吃饭,这是增进亲子感情最好的方法。

作者的家庭设置了每月疯狂日,就是每个月选择一天,由孩子决定去哪里吃饭,吃饭的时候再进行交流或者攒一些问题进行聊,常有好效果。

✅让孩子告别孤独病,发展积极的心理能力。

如果对孩子的心理抚养为0,疏于陪伴,孩子就会体验到极致的孤独感,从而影响孩子社会情感发育和社会化发展,导致性格缺陷。

成人比较容易化解孤独感,成长中的孩子缺乏化解孤独感的能力。孩子面临最初的社交关系就是和父母的关系,我们要帮助孩子降低孤独感带来的负面效应,塑造孩子自信健康的心理。

教养工具1,远离陪伴误区给孩子高质量陪伴。孩子18个月时,就能感受到与抚养者分离时的孤独感,会用哭泣或肢体语言表达。家长如果不把精力用在孩子身上,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就无法了解他们的需要和找到教育他们的正确方式。

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现在孩子的物质需求基本满足,但精神和心理需求有待关注。孩子的孤单有时来自没人懂她的心。从小缺乏高质量陪伴的孩子,过早习惯了孤独与失望,缺少安全感,其心理和行为容易发生偏差。

对孩子来说被看见,被听见,被尊重极为重要。

追求快速的环境中,孩子丧失了对真实环境的感知能力,缺乏现实感和真实感,这是孤独的源头之一。所以养育孩子中要放慢速度,有意识让孩子触摸真实的生活,这是帮助孩子对抗孤独感的重要手段。

脑科学家洪兰老师也非常推崇真实的慢养育,她说人在快节奏的工作和学习中,大脑会产生强力激素,压抑免疫系统,所以要注重孩子慢下来,静下来的能力。不要只把孩子往书本世界里推,而要把它往真实的世界里带。

快养容易忽略孩子的心理需求,慢养容易看见孩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培养孩子的社会情商》之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