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芬|別把負面情緒帶給他人

开场:闺蜜共读,伴您一路幸福!大家好,我是今天的领读.藝彤,很高兴和大家在这里一起来学习《職場基本功:累死妳的不是工作,是工作方法》这本书。(作者|李文勇)

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因为那是你对事情的解释。

——张德芬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 張德芬|別把負面情緒帶給他人,让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阅读!

在办公室里,很多人动不动就爱抱怨几句,或在同事面前埋怨第三者。抱怨的事情可能是工作上的事情,也可能是家庭生活里,或自己朋友圈里的事情;埋怨的对象可能是公司里的同事、上司,也可能是自己的家人、朋友、邻居以及一些陌生人。类似于下面的抱怨想必你也非常熟悉:

老板真是小气鬼,过年过节的,一个红包都不发,太没人情味了。

客户真难应付,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退货理由,我真的烦透了。

今天真倒霉,被路过的汽车溅了一身水,那司机真可恶。

物价这么高,工资这么少,真的叫人没法活了。

孩子真淘气,而且屡教不改,气死我了。

……

如果是在生活中,抱怨几句也没什么,但是在职场中,如果口无遮拦,遇到不快就抱怨,逢人就诉苦,那么久而久之,你就可能成为被大家讨厌的人了。理由很简单,旁人见你经常抱怨、诉苦,自然会把你当成“怨妇”,谁愿意跟怨妇打交道呢?再者,上司见你总是抱怨,会认为你是个消极的员工,特别是当你抱怨公司这不好、那不好,抱怨工作这不是、那不是时,你就更容易引起上司不满。

罗女士是一家酒店的服务员,从进酒店的第一天开始,她就抱怨不断,逢人就诉说工作的苦累。不是抱怨工作太脏太累,抱怨工作时间太长,就是抱怨顾客各个像大爷,难伺候,再不然,就是抱怨工资太低。一开始,同事们听到她抱怨,还会附和几句,或安慰几句,但是到了后来,大家听见她抱怨,都刻意地躲开,因为他们怕受到抱怨的影响,也怕一不小心也跟着抱怨起来,引起上司的不满。

在日复一日的抱怨声中,罗女士工作时总是无精打采,如果有机会偷懒,她绝不会错过,对待工作是能敷衍就敷衍,熬一天算一天,没有一点上进心。在服务顾客时,也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良好态度,经常招致经理和顾客的不满。终于有一天,公司忍无可忍了,将她辞退。

在公司里发牢骚,最大的危害就是破坏工作气氛,破坏团队的氛围。如今的职场,都注重互帮互助,团队成员的凝聚力、沟通力决定了团队的战斗力。如果团队里有那么几位爱抱怨,那么这团队的凝聚力会大打折扣。

事实上,职场中的抱怨危害性并不在于抱怨的事实本身,而在于抱怨传达出来的是一种负面情绪,而人的情绪是容易受影响的,尤其容易受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事的影响。对团队来说,抱怨就像一种会传染的毒药,是任何企业都很难接受的。

李闯原本是一位事业单位的员工,拿着稳定的收入,每天过着单调的上班生活。但他本人似乎对这种现状不满,经常向朋友王虎抱怨,抱怨单位种种的不如意。王虎是一位广告公司的老板,事业做得顺风顺水,他见李闯整天抱怨单位的不好,就对他说:“要不来我公司吧,给我当个副总,和我一起管理公司。”由于王虎给李闯开出的薪水诱人,加之他们又是知根知底的朋友,于是李闯放弃了稳定的工作,进了王虎的公司。

李闯是个有才华的人,进入广告公司后,屡次提出很有创意的广告设计方案,深受王虎的欣赏。但是渐渐地,王虎发现李闯爱抱怨、爱诉苦的毛病实在太严重了,好好的团队工作氛围,被他的抱怨声搅得乌烟瘴气。最初,王虎见李闯抱怨,就好心地问他:“你对工作不满意吗?还是对工资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因为那是你对事情的解释。

——张德芬

其实李闯也没什么不满意,不过就是日常工作中的一些琐事引起了他的抱怨,你让他说出具体的不满,他也说不上来。因此,他总是对王虎说:“没有不满,我只是随便唠叨几句,感觉说出来舒服一些,你别往心里去。”可没过多久,李闯的抱怨毛病又犯了,有时候还会在下属面前抱怨王虎的广告创意:“王总的想法太常规了,如果按他的想法来设计广告,肯定效果不好。”“王总这样的创意有什么意思?太差了!”

王虎脾气再好,心胸再宽,也容不得李闯这般抱怨。终于有一天,他们闹掰了,李闯离开了公司。后来,李闯又进入另一家大型的广告传媒公司,薪水也上涨了一大块,可他爱抱怨、爱诉苦的毛病始终改不了。说老板任人唯亲,说老板的几个亲戚“吃闲饭”,说多了自然引起那些人的不满,最后李闯没待多久又走人了……

工作中遇到不快,稍微抱怨几句也没什么,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宣泄。可是如果成天抱怨不停,则会陷入抱怨的旋涡出不来,就像戴着有色眼镜,总是对身边的人和事进行批判,而对身边人的优点视而不见,变得非常爱挑毛病,爱数落人。这样肯定不受人欢迎。抱怨一旦成了习惯,影响的不仅是自己的人际关系,更会影响自己的职业前途,真的得不偿失。

当然,如果真的忍不住要抱怨,也要注意抱怨的技巧,控制抱怨的尺度和频率,让抱怨不至于产生恶劣的影响。

1.抱怨也要三思而行。

抱怨最忌讳的是不加思考,脱口而出,想抱怨什么就抱怨什么,难免会说出带有强烈的个人情绪的话,这种口无遮拦往往言多必失,很容易引起别人的不快。因此,抱怨时应注意用词,思考一下怎样抱怨更合适。

2.尽量不要在办公室抱怨。

办公室是工作的地方,不是抱怨的地方,不适合发泄个人情绪。而且带有主观情绪的发泄,很容易被同事和上司误读,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和公司氛围。你可以回到家里,向家人抱怨,偶尔向家人抱怨,这样抱怨的危害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3.不要事事发抱怨。

在职场中,一味地忍气吞声也不是好事,难免会让人觉得你老实、好欺负,什么事都往你头上推。因此,当你心有不满时,偶尔爆发、抱怨一下也未尝不可。但需要注意的是,只是偶尔抱怨即可,切不可事事抱怨。

4.如果一次抱怨无效,就别再继续抱怨。

抱怨都是有目的的,表达的是一种不满。当你发现自己的抱怨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时,你就该停止抱怨了。切不可隔三岔五地老话重提,总是纠结于一件事,这样会让人觉得你很斤斤计较。

5.用商议的口气代替抱怨。

身在职场,要想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仅靠抱怨是没用的,而应该积极面对问题,拿出积极的态度,用商议的口气与当事者把问题摆到台面上来谈,这样更容易促使大家开诚布公地解决问题。

职场忠告:

有位心理医生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在一杯盛满水的杯子上贴上写有祝福或感谢的语言的纸条,在显微镜下,看到水的结晶十分光洁和美丽;当在这个水杯上贴上抱怨或诅咒的语言的纸条,在显微镜下看到水的结晶非常难看和丑陋。

这个实验并不是神鬼故事,而是真实存在的,它说明:人的主观意志会影响自己看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和结果。一个懂得感激、祝福他人的人,眼中看到的是美好;一个只会抱怨的人,眼中看到的只是丑陋。所以,千萬別抱怨。

关系是有限的,就像一个馅饼,只能被分成几块,拿走一块少一块。然而,我知道关系更像肌肉,你越使用,它越强壮。

——基思·法拉奇

宴会术:永远都不要独自用餐

吃饭的时候,是人最放松的时候,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喜欢请客吃饭,在饭桌上谈笑风生,谈着谈着就成了朋友,谈着谈着生意就成了。难怪有人把吃饭当成一种高效交际的手段,有事没事就爱请别人吃饭,好像永远害怕独自用餐。

事实上,和别人一起吃饭,吃什么不是重点,在哪里吃也不是重点,重点是吃饭本身这件事,重点是抓住吃饭这个时机,努力与别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当你和别人坐在一起吃饭时,传达出的意思很明显:我喜欢你,我想和你交朋友!试问,天下有几个人不愿意和一个喜欢自己、愿意与自己交朋友的人打交道呢?如果对方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没有做过伤害我们的事情,想必没人会拒绝这样的朋友。

基思·法拉奇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农村,父亲是钢铁工人,母亲是清洁工。上学期间,他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个人努力,获得奖学金进入耶鲁大学,并获得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毕业之后,基思·法拉奇成为著名的底特律咨询公司的一名员工,并很快就坐到了合伙人的位置。之后,他成立了自己的咨询公司,成为业界白手起家的典范。

在不到四十岁时,基思·法拉奇就建立了一张庞大的人脉关系网。在他的这张关系网中,既有华盛顿的权力核心,也有好莱坞的大牌明星,他自己则成为“美国40岁以下名人”和“达沃斯全球明日之星”。那么,他究竟是怎样与那些名人成为朋友的呢?

基思·法拉奇说:“刚进哈佛商学院时,我诚惶诚恐,我真的不敢相信一个穷小子能跻身全美最高商业学府。一年之后,一个念头浮上心头:我身边这些家伙都是凭什么本事进来的?”有了这个念头之后,他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他渐渐发现:他们都善于同陌生人打交道,而且是主动与别人接触,这样就很容易建立起有效的关系网。然后,再利用关系网去拓展自己的事业,最终促进各方共赢。

后来,基思·法拉奇慢慢找到了自己的交际方式——请客吃饭。基思·法拉奇表示,不管你是在公司工作,还是参与社区活动,不管在哪里,你都必须马上融入这个圈子,快速成为集体的一部分。如果你总是单独用餐,不搭理别人,那只能说明你与他人格格不入,这种孤立会给你带来可怕的后果。为此,基思·法拉奇特意写了一本书,名叫《决不单独用餐》,告诫大家要善于同别人一起用餐,并通过用餐来与人拉近关系。

基思·法拉奇还说,在与人一起用餐时,虽然你抱着与人交往的目的,但不要总想着怎么达到自己的目的,因为交朋友的关键在于真诚和慷慨。如果为了拉关系而与人交往,表面上热情握手,内心却冷漠,这样的人是交不到朋友的。

在职场中,与同事、上司一起用餐的机会很多。很多大公司有自己的员工餐厅,到了午餐时间,大家放下手头的工作,来到餐厅里吃饭。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机会,那么你就可以和你想结交的同事坐在一起,大家一人一份工作餐,边吃边聊,无形之中就拉近了大家的关系,慢慢地就成了朋友。

有些公司没有员工餐厅,大家吃午餐要去公司附近的餐馆、饭店,这也是与同事一起用餐的好机会。你可以和同事们一起去吃饭,偶尔请大家吃一顿,尤其是当你业绩突出,拿到绩效奖金时,当你工作出色,职位得到晋升时,抓住这些机会,请大家吃饭,既能和同事们一起分享快乐,又能表现你的慷慨大方、热情友好,是非常好的交际时机。

中午去外面吃饭时,如果你能主动叫上几个同事一起,而不是一个人匆匆跑掉,就很容易为你赢得与大家一起用餐的机会。有时候,某个同事中午加班,或身体不舒服,不想去外面,这时如果你能主动给他带饭,一定能赢得他的好感。

当然,在职场不独自用餐,还有另外一种含义,那就是工作餐之余,适当地请人吃饭。比如,下班后请几个玩得不错的同事吃饭,与客户谈生意期间,恰逢饭点请客户吃饭,某个周末几个同事聚一聚,等等。

关于请客吃饭,新东方元老徐小平曾经表示自己很欣赏这样一句话:“天天请客不穷,夜夜做贼不富!”徐小平表示,天天请客,花的不过是饭钱,但交到的却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多了信息交流就多,发财的机会也就更多,一旦和朋友合作起来,赚到大钱了,所有请客吃饭的钱就可能都赚回来了。

身在职场,请客吃饭往往被视为一种“商务餐”,是一种经常性、被广泛接受的商务行为。许多成功的职场人士往往把这种吃饭当成达成业务、建立人脉的一种有效方式。一次小小的午餐约会,不仅能开启新的关系,还能成为职场友谊的坚固基石。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职场请客吃饭是一门大学问,里面有一些很重要的细节。

接下来介绍一下职场请客吃饭时的注意事项:

1.地点问题:宜近宜熟

在职场工作期间,不管是请同事、上司吃饭,还是请客户共进商务餐,都有一个地点选择的问题,即选择合适的饭店。在这一点上,要把握一个原则——商务餐的主要目的是沟通业务事宜,所以尽量选择离公司较近的餐厅,最好步行不要超过十分钟,这样可以让你与客户有更多的沟通时间。

当然,如果你私下请同事、上司吃饭,就要另当别说了,特别是当你不想让其他同事知道时,就有必要选择距公司较远的餐厅用餐。当然,为保险起见,你也可以下班后请同事或上司吃饭。

如果情况允许,你最好提前预订餐厅座位,免得当你与客户走进餐厅时,却发现里面人满为患,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还会影响客户的心情。因此,提前一两个小时打电话预订座位很有必要。当然,你也没有必要提前一天预订,毕竟商务餐不是正式的宴请,宴请一两位客户,也不同于宴请一大桌子的客户。

关于餐厅的选择问题,还有一个原则是“熟”,即不要选择你从未去过的餐厅。原因是你不知道那家餐厅的环境、饭菜味道怎么样,贸然进入,可能会让自己和客户失望。虽然商务餐的饭菜不要求多么高档,但至少在味道上要让客户满意;环境方面,尽量别选择嘈杂的餐厅,以免影响你与客户交流。

2.点餐问题:尊重对方

在点餐时,必须牢记一个原则,那就是客户(同事、上司)优先,这样可以显得对对方重视。如果对方说“我对这里的菜不熟悉,还是你来点吧”,那么你最好还要推让一下,坚持让对方先点,这不仅是出于礼貌,更重要的是避免你点了对方忌口的菜。

如果对方点了一两道菜,轮到你时,这里面也很有学问。假如对方点的菜比较油腻,你可以点一些相对清淡的菜来搭配。但你要注意:最好在点每道菜时,询问一下对方的意见,同时也可以询问服务员,或让服务员推荐几道菜。这样有利于了解菜的口味和特点,便于点到符合口味的菜。对于菜的数量,遵循不浪费的原则即可。

3.结账问题:干净利落

谈到请客吃饭,就不能少掉结账的问题。在商务餐中,结账并不像人们想的那么简单,把钱给服务员,然后找回零钱就走人,这里面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1)尽量提前付账。在商务餐快结束时,你可以找个借口先离开一下,比如,对客户说:“我去一趟洗手间,你慢用。”然后去前台结账。当你和客户起身离开时,你对客户说:“已经结账了,我们走吧。”客户一定会感到诧异,会觉得你这个人办事靠谱,做事考虑周全,心里的天平就会倾向你。

(2)如果可以用卡结账,最好用卡。为什么呢?有一位西方的客户管理专家表示,当着客户的面数钞票,会让对方产生一种“让我们一起出钱”的气氛,对方可能因此感到不自在,而会抢着付钱。而如果用卡,就会干净利落。当然,如果你提前付账,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友情提醒:

请不要独自用餐,并不是说一定要请别人吃饭,而是因为借助吃饭可以与别人互动、交往,拉近人际关系。你完全可以和同事一起吃饭,并且AA制,大家各吃各的,各付各的账。这丝毫不影响人际交往。

结束:好啦,亲爱的们,《職場基本功》今天的閱讀就到這裡了,感恩大家的聆听,我们下期再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張德芬|別把負面情緒帶給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