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职前辈举办了一场线上职场新人和前辈深度交流的活动,这位新人在过去工作中换了多次岗位,做的事情也很杂,感觉没有积累多少工作经验,自我成长遇到了困难,前辈针对她的情况进行一系列的答疑解惑。本文由现场部分聊天内容整理而成。
活动嘉宾: 黄超跃
职前辈特邀嘉宾
缘创派投资总监
做过互联网,闯过教育界,带过团队,也曾单打独斗。误打误撞进了投资圈,面试过上百人,也和上百个创始人聊招人。喜欢研究行业和数据,思考在变化环境中的生存之道。
嘉宾:你好,先简单介绍下你的情况吧,然后简单的问你一些问题,然后会给你一些这边的建议。
小R:黄老师好,我之前第一份工作做了半年,毕业几个月内部转岗去负责新的工作,感觉需要提升专业度和项目经验。后来入职新公司后,因新团队的成员项目经验都不是很多,大家也都是新人,比较迷茫。
这周开始请教其他部门同事,想做些事情,但目前做的工作不是自己兴趣点。而且老板说要做某个事情,结果过阵子,又想起来其它的事情就变了……很心累。
嘉宾:老板的思路变得比较快。
小R:因为以前自己做过不同的岗位,感觉很杂……一直想专注做一个板块,但是没人带,不知道如何深入。
嘉宾:嗯嗯,整体也是一个比较新的团队吧。
小R:在上个工作,公司老板会带我,但是行业发展不乐观,且有技术壁垒,我不太能突破。
嘉宾:嗯,不是学相关专业的,确实会比较困难。我看你做第一份工作的时候,说不太合适,这个具体是指哪方面呢?
小R:嗯,当时本来做的还比较开心,但是因为hc 问题,后来就内部转岗了。因为自己比较喜欢沟通交流,做类似天天做表这些比较细致的工作,就比较容易崩溃。
而且目前的工作一开始,我只做整体的一部分工作,感觉其他的有安排,后来就各种事情加进来。
嘉宾:恩,听起来在工作流程上,问题还是比较大的。这个部门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你来的时候就是这个状态?
小R:我们的老板很忙,而且团队都是新人,内部之间的磨合期需要很久。我个人觉得,其中也有授权和管理的问题,没有一个清晰的板块分出来,就是各种分散精力在和每个人确认细节和事项。之前公司是做项目是有人指导的
之前和朋友聊过,感觉我目前做的事情偏向于实习生,有点像打杂。可能是我个人诉求和目前状况不太匹配。
嘉宾:恩,其实是不利于新人。
小R:之前在互联网公司,节奏很快。而目前的公司节奏比较慢,担心自己不跑起来,就再也快不起来了。
嘉宾:了解,但是在职场上还是需要从新学习嘛,会有成长的焦虑,惰性起来,就是快不动了。
这种情况在可以这样去看,在公司内部,因为环境比较混沌,如果你有很强的推动力,那还是可以做一些事情,不过这个需要你很强的自驱动力量。
在外部呢,可以保持和同龄人的一些交流,多参加一些线上线下的活动,认识一些这方面的人去保持交流,这样会持续有一个紧迫感存在,克制自己的惰性。
小R:目前这个阶段就是想学方法论,感觉有点蒙,对自我驱动要求很高,最近和比较积极的朋友聊了一大圈,感觉自己需要认同和激励。现在比较疑惑的问题是行业和自我职业定位的选择。
嘉宾:恩,自驱动的反馈机制不好,加上被环境所影响,很多人容易放弃,建议走出自己现有的圈子,看一看外面,我看你应该也是蛮外向的性格,这方面应该没啥问题。
小R:目前,需要一些有经验的人,从更高视野引导,而现在可以交流的朋友都大不了我几岁。
嘉宾:我倒是建议不要找太大的,年龄相差5岁左右就是上限了。如果太大了,其实2个人的经历和感受的东西会有很多不太一样的地方。
关于行业的疑惑,你是指现在所处的行业,还是你在的这个职业?
小R:职业,做了3份工作,一直在换岗,觉得总换没有沉淀,之前同事说我像块砖,各种填坑,我还是想更专注一些。
嘉宾:这个至少证明你的学习能力的足够的。
小R:嗯嗯,原来在互联网行业,自己看行业信息学习,而现在感觉没有驱动力去看行业。
嘉宾:但是你们做活动,其实要学的事情也应该蛮多啊。
小R: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年纪大了……不适应就懈怠了。
嘉宾:与其说专注,这个阶段,应该是找你的兴趣、性格特点和特长比较结合的一个东西,这样自然而然就会专注了。
至于说年纪大了。。。这个还远吧,不要给自己这种暗示啦,职业生涯才刚起步。
小R:就是觉得为了以后的发展,现在不能这样,就感到焦虑了……个人觉得,是不是要找个导师,现有岗位先学习工作思路,争取做些东西。在过程中,思考自己真的要做什么,对于过往的工作经历对未来的影响方面也有疑问。
嘉宾:我觉得可以从岗位特点去感受下每个的不同。沟通型的、研究型的、外向、内向、领导型、执行型等等都可以去感受下和自己的匹配程度。
其实过往的经历是会对后面的职业选择有惯性的影响的。这个你会发现,过了30岁,很多靠谱的工作都是内推的,海投反而是不常见的形式。你可以在工作中有意的去培养一些你的能力,这样对后面的工作是会有帮助的,也正如你说的,需要对自己再了解一下。
之前的经历其实也是有所收获的嘛,就是不能接受死板的工作,那种贴近用户、需要创造性的工作可能会适合你一些。
小R:嗯嗯,想在之后再试试,还有一个岗位人不够,在想要不要去尝试。
想主动转交出来目前的工作部分,有关梳理和沟通方面的工作,我想去试试。
嘉宾:嗯,这个时候就要去抢别人的工作内容去锻炼自己,这也是混沌的一种好处吧。
小R:嗯,之前太被动,等着工作过来,需要一些拒绝了。
嘉宾:这个是有一点学生思维存在,就是等待被分配以及界限感比较强,其实要做到突破边界才行。
小R:刚看了,有学生思维的人不会主动,自己一直跟着节奏走,自己要什么也不知道。
嘉宾:嗯呐,不过也不用太焦虑,比起你上学的时间,上班的时间还是比较短暂的,而且你意识的也很快,没问题的。
小R:之前人格测评做了不少,自己也在变化,而且那个也不知道怎么知道。
平时的碎片化学习会感到更加的乱,然后也思考不全面。
嘉宾:恩,很多人经常会先找资料,去看方法论,本质是想少走弯路,有时候这个想法本身就是弯路,经常会绕了一大圈又回到原地。其实是有点本末倒置了,把精力都放在学习知识上了,反而不去执行了。
目前刚起步就按照自己的节奏来,不然自己就越来越乱了。想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冲过去把它的活接过来~不用等着你的岗位是这个了才能做,然后在过程中去理解这个职位,并去认识自己,
小R:嗯嗯,还是想找个导师的,但是先自己试试。
嘉宾:自己尝试和找人了解学习是绝对不冲突的,你去认识十几个做这个岗位的人,去聊聊他们是什么工作状态,怎么进入这个岗位的,对你了解这个工作有很大帮助,不能都拿自己肉身去试,把他们当成实验小白鼠。
小R:嗯,我这样“打一枪换个地”不行,所以才反思怎么沉淀。
嘉宾:嗯,处在原地也可以变换思路,寻求自我突破。
小R:嗯嗯,先试试。
【前辈帮帮忙】是职前辈推出的1对1定制化解决职场问题的服务,每期我们邀请一位职场前辈,分享自己在职场中的经验,帮助职场新人答疑解惑,想与作者一对一深度咨询的小伙伴,请添加小编微信:17611585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