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乍一看题目,觉得很好奇,迫不及待的看起来,文中谈到,童年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年龄段,有自己独特的任务。小孩成长为一个成年人的正常过程,是一个由“小动物”向“人”进化的历程,这是大自然的精心安排,就像麦苗从小绿芽过度到麦穗硕壮必须需要时间和阳光雨露一样,其间有较为漫长的岁月,以及严格的、不可愈越的顺序。成年人的责任则是不打扰孩子的自我发展,有条件的情况下给孩子一些助推力——即我们常说的要给孩子良好的启蒙教育,呵护好儿童的好奇心,发展孩子的自由意志,让孩子有幸福感——这些教育学上恒定的真理,正是发掘儿童内在潜力、成全他未来竞争力的最简单最重要的手段。

纵观近代许多伟人、名家,很多都是在私塾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少时没有竞争的环境,处于自然的学习氛围中,但是却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后来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惜的是,现在,很多人愿意把精力花在一些眼前的竞争事务上。有这样心理的家长,往往自己的攀比心比较重,喜欢给孩子灌输一些弱肉强食的道理,喜欢计较一些可量化的外部得失,如会背的唐诗比别人多几首,是否上了重点校,成绩排名如何,获得了多少种证书,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争相上辅导班、奥数班……等等,不仅引导孩子和他人比,更推动孩子和自己较劲,较少关心孩子内在的感受。当孩子的注意力被转移到各种“比”的事情上,自我成长就力量开始分散,而竞争带来的焦虑感又会更多地消耗孩子的精力……内心变得越来越羸弱。同时还会破坏孩子的合作能力。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合作能力正是他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合作能力的内涵是友善、诚实、宽容等,所以培养孩子的竞争力,首先要培养好品行,打下合作的基础。而持续不断的竞争训练,使得孩子们很少有机会去学习合作,只是学会了比和争,学会了防范。更多的孩子在竞争中产生挫败感,首先不满意自己,产生自卑;然后不满意他人,敌视他人。前一阶段网上报道的北大才子与父母断绝关系就是一个明显的实例。

面对一个弱小而又有无限潜力的孩子,与其着力培养其“竞争意识”,不如专心培养他的良好品格。每一种好品格都可以催化出面对世界、面对困难的能力和勇气,好品格本身就是竞争力。设想一个孩子体质好,心理健康,有求知欲,开朗友善,自信平和,那么即使他从未听说过“竞争”这回事,在未来的人生中,有什么样的竞争会打败他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