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OMO的背后:考虑机构的资金和实力-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

不同的转型路径对机构资金和实力的要求不同,转型线上看似只是形式的迁移,实则对机构资源、能力、技术要求都非常高,因此全面的 OMO 模式只适合龙头机构,对中小机构来说仅凭一己之力完成 OMO 的转型难度较大。

判断一家企业适合引入什么样的 OMO 模式主要依据是是否能比原先的模式提升整体效率。大公司和小公司对于产品价值的理解不同。具体来看,大公司更具有系统观,看的是引入的 OMO 产品是否能够解决整体业务发展的需要,做长久的发展规划,因此需要从产品、运营、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着手进行线上化迁移;而小公司更倾向于解决某几个环节上的需求,例如需要线上服务、线上公开课引流或是解决周中碎片化练习问题,所以只需要引入满足这些功能的产品工具即可。

整体来看,目前培训机构转型 OMO 主要分为三类:头部机构在线下、在线、网校、录播、双师、AI课等产品多维度全面覆盖;区域龙头在线下、线上辅导、本地化网校等发挥本地化教研优势,实现地区性覆盖;中小机构结合线下课、线上答疑服务增强用户黏性。

而满足这些需求的背后有一个核心支撑力——线上化的组织管理能力。其主要分为分为管理制度和技术平台两部分。

管理制度上,线下机构普遍的管理模式为校长一人掌管所有业务,分区而治,而老师除了教课外,往往还要承担辅导、客服、销售、资料分发等一系列工作。但统一转型线上教学后,这样的模式很难适应线上脱离“人治”后的形式。

转型线上后,机构需要整合新的在线组织架构,将原来的“区块状”地方管理模式重新梳理划分,形成统一的条线,例如教学部、推广部、研发部、运营部、人事部、技术部等,以此保证线上实现统一管理,即时对接和支持线下的工作;同时,原先线下的一些部门职能要强化,例如教学管理、社群营销、客诉中心等。

再看线上技术平台的构建。目前主要的平台有 SaaS 和 PssS 两种,SaaS 系统接入和使用周期短,更加便捷,但数据安全性存在隐患。PaaS 系统虽然相对建设周期长,对机构自身的实力和资源储备要求高,但用户可施展的空间更多,可以自行搭建符合自身需求的在线化平台。

受成本、研发能力、时间紧迫性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教育企业更倾向于直接选择 SaaS 产品,或者选择可以简单快速接入的 PaaS 方案,但一般不会在这个阶段做过多的业务延伸。随着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就会逐渐产生品牌、运营、业务拓展以及自己搭建平台的需求,在研发人员和成本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一些成熟的 PaaS 云服务商进行合作尝试,云服务商会根据企业对自建平台的需求,结合已有解决方案及与第三方开放平台的合作方案,支持企业新业务的探索。

通过在线化组织能力的搭建,可以利用“通用能力和技术”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达到提升整体坪效的目的,从而凸显出转型 OMO 模式的价值。

当下的教培行业刚刚步入 OMO 化的初级阶段,教育没有被满足永远是供给端的问题,因为需求是一直稳定存在的。而未来实现全面的 OMO 化要在供给端满足三个基础:一是以 5G 为代表的基础网络设施可以普遍化应用;二是 2000 万教师的互联网素养能力能够广泛普及;三是整个产业链第三方崛起,带来包括内容在内的变革能够符合网络授课的需求,而非现在简单地将线下内容搬到线上。单纯依靠目前所有的在线机构从头到尾自建网络、打磨老师、制作课件是无法高速奔跑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转型OMO的背后:考虑机构的资金和实力-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