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是母婴关系最自然的状态

    一次偶然的相聚,来自于读书路上的良师益友苗苗赠送的一本李雪老师的《当我遇见一个人》,之前随手翻阅过几次,后来便被搁置了,近来看他赠书人也在精进,今天便翻出来再次细品。

  《当我遇见一个人》是李雪老师的第一部作品,他把自己的经验、痛苦、洞见与众人分享。从自己经历的最痛苦、被忽视的婴儿期开始,一路分析家长的种种无意识行为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毫不吝惜地与大家分享自己从中获得的智慧。

    母婴关系决定人生的起点,自己童年灰暗的父母,会把心理创伤传递给孩子,爱孩子,也是在爱自己内在“受伤的小孩”。

    ① 婴儿期,母亲的积极关注和陪伴,维持了婴儿的“全能自恋”,即“世界与我一体,呼奶唤抱,无所不能”。婴儿的“全能自恋”得到较充分的满足后,心智自然向前发展,也会开始关注别人,爱向内注满了,自然会流向外界。

    ②哭声免疫法、哭泣控制等行为主义婴儿训练法确实有效,但都是破坏了婴儿的“全能自恋”,其效应建立在婴儿对母亲及时回应自己感到绝望的基础上。如果在生命最初的几年里体验到的都是绝望的滋味,那么他一辈子的生命底色都将孤独灰暗。

    真实案例分享:曾经有几个身边的案例,母亲强迫婴儿期的孩子在没有父母呼吸声、没有母亲味道的地方睡觉,实则是以培养孩子福利能力为由对孩子施加冷暴力。父母过早的让孩子一个人睡。并不是使他独立,反而会让他产生遗弃的恐惧感和对亲人的依赖感。只有拥有足够安全感的孩子,才能真正走向独立。

    ③儿童期的不正常表现,都是孩子内心在呼唤婴儿期缺失的爱。在得不到回应煎熬中,婴儿会把累计巨大的恐惧和愤怒,到了儿童期,一些非常小的挫折都会让孩子大爆发。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作为家长,都希望有一个安安静静的“乖婴儿”,只要满足他们的吃喝拉撒即可。而这样的孩子会主动削弱自己生命能量,仅剩一点来维持,不在对这个世界发出呐喊,成为一具行尸走肉。因为不被看到,成为一个不惹麻烦、一切都自己搞定的“好人”,在人群中如同一座孤岛,这是多么深的悲哀啊!

    爱,是「如他所是」,非「如我所愿」。

你可能感兴趣的:(亲密是母婴关系最自然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