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详解|容器核心技术解析

公众号 云世​

云世

【云世】专注职场人的硬实力和软技能提升。为产品上云,微服务和云原生前沿技术和落地实践布道,分享微服务架构、容器、K8s、Service Mesh等云技术干货、案例、经验;持续发布职场做事方法论、团队管理、读书笔记,好书推荐等软技能。

先认识架构应用趋势

业界不断有架构方面的探索,从最开始的我们所熟知的这种单体架构,后来大概在10年前左右,大家又推崇面向服务的架构叫SOA server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SOA就是把业务解绑,把一个大的系统分到不同的子模块,子模块和子模块之间,通过API调用去交互的模式。


SOA架构衍生到最后出现了一个一个模块叫做系统服务总线,系统服务总线作为一个统一的API,让所有微服务之间互相调用,但是最后随着业务的复杂性提升,这个业务总线又变得巨复杂了。

然后 SOA再往前演进,衍生到了我们所熟知的微服务架构。微服务架构,可以把它理解为 SOA架构的一种最佳实践。没有强制性要求微服务和微服务之间一定要根据企业总线去通信,鼓励点对点通信,也可以说是开放一个统一的API网关,然后微服务和微服务之间互相去通信。


一个应用,一个大的系统一个大的平台,它可能会被切分成几百上千个微服务。一个业务流有可能一个用户点击了某个页面上的某个按钮,从背后来看,从真正实现来看,可能是微服务调微服务,再调微服务,有可能一个业务流后面你前端点了一个按钮,后端可能是有几百个应用在互相调用,这带给大家就是在业务架构上面带来一个什么样的挑战?


就是A服务掉B服务的时候,服务发现怎么做?

调用这个服务的地址是什么?一般都是一个IP地址加一个端口。


起一个任何的应用,都是一个IP地址加一个端口。作为一个服务提供商,发布一个服务的时候,就是要把服务发布到某一个机器机器上面,无论它是一个物理机还是虚拟机。要有一个独立的IP,一个独立端口,有一个固定访问的URL。这样服务发布出去,别人就可以来调用了。


传统的做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物理机,可以把很多应用放上去,一台机器有一个IP。 IP可以有很多端口,把很多的服务按以不同的端口发布在这台机器上面,这样就可以发布多个服务了。带来挑战是什么?如果想发布多个web服务,他们IP一样的话,就得换端口,比如很可能80端口被别人用了,其他应用就用不了80端口了,所以早期基于物理机的进程部署,就会有这样的挑战。

随着时间发展就出了虚拟化技术,一个物理机,把它切成不同的虚拟机,每个虚拟机是一个独立的操作系统,每一个虚拟机都有自己独立的IP。在第一个虚拟机里面装一个web应用,在第二个虚拟机里面装一个web应用,它们的IP不一样,完全是不同的操作系统,这样两个web应用都可以占用80端口了。

所以通过这种方式,把资源做了切分,服务可以提供在默认端口上面,但是有不同的IP。

虚拟化带来什么问题?

虚拟化引入的复杂性,使我们的运维成本,应用的性能都会有所下降。

那么有没有更轻量级的方法来实现同样的目的?

以更简单的技术来实现异军突起的容器技术。
Docker是如何工作的?和虚拟机有哪些区别?Docker所依赖的这些技术的细节是什么?

简要介绍,docker是基于Linux内核的已存在的技术,比如说C group,namespace, unionFS. 

虚拟机架构:

云原生:详解|容器核心技术解析_第1张图片

一个完整的虚拟机的技术栈

  • 最下面是服务器,在这个服务器基础上,要装一个host os,然后再 host os上面要装一个hypervisor。这个是在物理逻辑上所预装的软件。

  • 要在这上面起一个虚拟机,hypervisor要启动了一个guest os,然后它会模拟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包括驱动。

  • 要在这个基础之上要部署应用,需要部署中间件,依赖,然后再部署应用。

这里面其实有两层操作系统。

针对虚拟化技术,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 第一、任何问题的分析变得很复杂。

    比如要查一个网络问题,有可能出现在上面这一层,有可能出现在下面这一层,还有内存问题也可能是有可能是上面有可能是下面。所以它的调试就变得很复杂,性能也不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云原生,云原生,容器,微服务,docker,cloud,na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