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得亲密,先懂孤独

先问一个问题,你觉得谁是在这一世的轮回中陪伴你最久的人?

是的,那个人就是你自己。那其次呢?是你的家人,你最亲近的人,比如父母,伴侣,孩子。

家原本是让人停靠的港湾,但是有多少人却是有家不能回?离婚的,出轨的,孩子自杀的。媒体中不断报道的各种事件好似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但是我相信,没有人愿意去经历这些痛苦。

现代人的学历越来越高,知识越来越多,却没有地方好好学习过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与家人相处。老师不曾教,父母不曾管,但又必须面对。

最近学习了陈海贤老师的自我发展心理学后,我突然有这么一段感触

愿得亲密,先懂孤独。

陈海贤老师的课程内容很多,在这里我没法一一展开。这里我仅从关系中的责任混淆一章谈谈我的感悟。

只愿看见

突然想到一句话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看似争名夺利,到头来可能就是为了某个人的一句赞赏。

小时候是为了爸妈,长大了为了老师,相爱后为了爱人,工作了为了老板。可能你会觉得这么活着很累,但是我倒是觉得这么活着有温暖的成份。就像王启年回答范闲为什么活着,他的回答是为了妻儿。

这样的日子值得。

情感纠缠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我们都期待着有完美的关系,懂事的孩子,支持的父母,体贴的妻子。但是现实中却常有磕磕绊绊,甚至是情感纠葛。

没有得到关系中的滋养,却陷入关系的纠缠中。

陈老师说了两种关系中责任混淆的情形

  • 都是你的错
  • 都是我的错

都是你的错就是自己不承担关系中的责任,而将责任推向另一方。都是我的错,则是扛起关系中原本不是自己的责任。

比如婚姻失败的妈妈会向子女说,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离婚了。此时子女信以为真,认为都是自己拖累了妈妈。

局外人可能都能看清,子女其实是受害者。但是局中人却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尤其是这个子女,如果不能醒悟,恐怕一生都要活在内疚和自责中。

不知道你的生命中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指责,我是经历过的。好些年前,我打算买房时因为买不起房而焦虑。家里原先有一笔钱,不过被我妈因为某些神秘的力量用掉了。如果这笔钱还在,首付没有问题。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经常指责妈妈治家无方。其实说回来那笔钱是爸妈的,也不是我的。虽然妈妈的做法有一定责任,但是我买不起房是我自己的责任而不在于父母,这是我自己的课题而不是爸妈的。现在想想,当时的母亲是会多么自责多么难过,而我却不知道。

那在你的经历中是否也有类似情形,你是攻击的一方还是承受的一方呢?

因为爱

标题很鸡血是不是,不过我想告诉你这是真的。也正是这个触动到了我。我们都是渴望爱和被爱的,也希望能有完美的亲密关系。

  • 指责你是因为我很在意你对你有很高的好感,而忍受不了对你的失望
  • 自责自己是因为我不愿承认在这样一段重要的关系里居然无能为力

我们真正害怕的是情感上的远离。原来哪怕最亲近的人也会有矛盾和冲突,原来我们真的只能过好自己的生活。哪怕是最亲近最在乎的人,我们也没办法通过牺牲和改变自己让对方高兴起来。

到这里不知道你有没有一点感伤,我是有一点的。哪怕我们再爱一个人,也可能在某些层面上不同。即使是最亲近的人,我们也要清楚我们和她是不同的人。有些困难只能他自己去面对和解决,有些决定只能他自己来做。每个人只能为自己负责。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一切的起因是爱,而一切的终结也是爱。陈老师最后说了这么一句话:

想要跳出这个循环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从自己开始停止指责和自责。我们主动做出改变,是因为这段关系很重要。

因为爱我们陷入僵局,也是因为爱我愿放下自己的执念。

有你,才有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愿得亲密,先懂孤独)